8.《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课文提要】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被他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全书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具有鲜明的自传性质和传奇色彩。在创作上,狄更斯借用“大卫.科波菲尔自身的历史和经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故事,顾并总结自己的生活道路,放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思想。故事以“我”的出生为源,从大卫的孩童视角,发现、讴歌了善良正直,仁爱宽容等一切善行美德,也直面很多残酷的社会问题,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熔铸交织,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一方面真实再现维多利亚时代迅速发展的英国在繁荣表象下的黑暗和压迫,另一方面有着力刻画人物在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天真烂漫”,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甚至还推动英国议会的相关立法。
节选部分记录了大卫·科波菲尔人生中的一个片段。
【任务目标】
选文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观察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饱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阅读时可以通过参阅狄更斯的经历来理解他的创作心理,领略小说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态度,发现社会环境和人物对小说中“我”成长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如下:
1.扣住“成长”这一线索,梳理大卫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及这些人事对大卫成长的影响。
2.体会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塑造人物的手法,能分析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3.明确小说的叙事角度,并能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艺术效果,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预习任务】
1.查阅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的读音及基本意义、语境义。
2.自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梳理大卫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及这些人事对大卫成长的影响。
3.划出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的内容,初步分析小说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太太、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形象特点。
【任务设计】
学校话剧社决定将课文《大卫·科波菲尔》排演成课本剧,在排练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让剧组有些犯难。
任务一:探寻“成长”踪迹
活动探究1:“成长”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一条重要线索,在选文片段中,童年大卫身边出现的人、发生的事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鉴于文章的篇幅,剧组同学不知道怎样合理展现课文内容会更加切合话剧的表现形式,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为“我”画一张成长轨迹图,并给剧组提供相应的建议。
任务阐述:选文虽然是片断的节选,但是作为课文依然很长,由于年代的久远和生活经历的陌生,同学们在初读是不太容易引起共鸣,通过梳理情节,梳理成长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理解大卫童年的成长。
选文虽然只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断,但是作坊的工作方式,相继出现的昆宁先生、米克·沃克、粉白·土豆、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太太、霍普金斯船长等人和他们不同的性格、经历、错综复杂的关系等都给童年的大卫带来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生影响。梳理把握这些人物、事件之于大卫的意义,不失为进入文本的一把关键钥匙,同时,给剧组提供意见的行为,也是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评析,有助于大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文内容梳理参考:
独自谋生—遭遇遗弃—哭当童工—租房成客——平等交心——代卖餐具——探访狱友——另租住所
活动探究2:在演出的排练过程中,大家对主演同学的表演不是很满意,认为他的表演过于孩子气,不够有张力。请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寻找“我”的成长表征,谈谈你对这个角色“成长”内涵的理解并给主演男一号一些表演建议。
任务阐述:在选文的情节中,作者展示了科波菲尔在童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在这段人生历程中,科波菲尔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文章通过代入感极强的表达展示出我一开始的无辜、可怜,并在与周围人事的接触中,逐渐变得能够承受苦难,懂得自爱自立。选文内容有很强的整体性,把我的童年阶段展示得十分细致,将“我”的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立体性强。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结合作者塑造人物的精湛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的变化,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样,在演绎这个人物时,不能只是展示“我”孩子的一面,更要关注“我”逐渐清晰的人格意识。
任务二:感受“成长”的环境
活动探究1:在演出准备阶段,请你帮助剧组一起设计舞台的道具和布景,以便更好地呈现舞台效果。对此,你有怎样想法和建议?
任务阐述: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把握小说内容的重要支点。作为助推科波菲尔成长重要内容,小说中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有着典型意义,布置舞台布景,便是对小说环境的深入分析,也是对文章关键内容的仔细推敲。
文中无论是货行、街道,还是米考伯的家,抑或是监狱,作者都对其进行精心的描写。从工作环境到租住环境再到英国底层家庭环境,从对童工生活的展示,对济儿院社会背景的穿插,再到对英国混乱司法的鞭挞,作者一支健笔囊括了英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舞台布景的设计,同学们要深入推敲这些环境的特点,感受环境之于科波菲尔成长的意义。
活动探究2:从环境内容看,小说以“我”为作为观察主体,通过特定环境下的一系列情节展示了“我”的成长。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样叙述方式有着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作者又是如何突破这种叙述方式的局限。根据探讨的结果,结合必修阶段所学的关于话剧的知识,给剧组一些建议,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
任务阐述:小说全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成长”的维度看,有着很强的亲切感,让读者可以快速地建立与主人公科波菲尔的心理关联。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认知局限,尤其是面对相对较为陌生的历史环境下的故事,同学们在理解时或多或少可能会有一些隔离。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要仔细感受作者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下的叙述变化,尤其在表现环境时,作者常常使用一些评论性语言,表现一些科波菲尔成年后回望成长阶段的阐述性话语。同学们要深入感受作者叙述口吻的变化,感受作者对自我成长的态度,理解作家对叙述局限的突破。
另外,给话剧组一些建议时,可将小说语言转变为话剧语言或者舞台说明,同学们在语体和文体的转换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中转变语态的意义,感受作者对“成长”话题的深入探讨。
任务三:表达“成长”的启迪
活动探讨:演出筹备结束,需要在校园宣传栏张贴一张演出海报为公演造势,请你结合“成长”的主题,为海报写一句宣传语作为本次公演的slogan。
任务阐述:成长是本篇课文的主题,学习本文后,我们应该当对这一主题有一定的思考。为海报设计宣传语,可以凝练地展示出我们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也可以较好地体现我们对这一话题的思考深度。
参考示例:
坎坷是成长的基石;疼痛是成长的前奏
一个孩童的成长史,一段我们共同的生活
他得故事里有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味道
【课后任务】
《大卫·科波菲尔》不仅为世界文学长廊贡献了科波菲尔这一经典人物,也为世界文学塑造了米考伯这一可爱形象,甚至还形成了心理学上的“米考伯主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米考伯主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示例:
米考伯主义:无远虑而老想走运的乐天主义。文中米考伯夫妇虽然有着很多缺点,但他们面对窘困的生活,能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诱惑,能不失善良纯真的本色。他们携手前进,相互信任,给童年的科波菲尔带来了一定家庭温暖,也教给了他善良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