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百年孤独(节选)》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百年孤独(节选)》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9 09: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课文提要】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小说通过革命军总司令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家七代人的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城镇马贡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旋风卷走,布恩地亚家族的最后—代被蚂蚁吃掉,以至完全消亡的一百年历史演变过程,展现了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表现作家对拉丁美洲近百年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表现作家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懑、抗议与批判。小说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将现实与虚幻糅合起来,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纽约时报》称之为“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课文节选部分叙写马孔多镇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偏远、闭塞而又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马孔多镇从闭塞落后变得繁华热闹。阿拉伯人为马孔多带来了很多神奇的事物,也带来了女主人乌尔苏拉的远房表妹丽贝卡。丽贝卡有吃土的恶习,家里人帮她改掉了恶习。丽贝卡得了“失眠症”,并使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到整个村子。人们受“失眠症”的困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具有象征意味,表现出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颇具现实感的世界,体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特点。
【任务目标】
本文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单元。学习本文,既要领略马尔克斯笔下真实与幻想交织的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风貌,又要鉴赏现代主义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可以从人物故事入手,梳理小说故事情节,领会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风貌;可以从“奇幻”情节入手,学习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风格;可以从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入手,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
本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如下:
1.梳理小说人物故事,理解小说主要人物的鲜明个性,感受小说描绘的异域世界;
2.梳理小说奇幻情节,理解“失眠”的象征意味,体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手法;
3.理解小说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体悟小说“百年孤独”的深刻内涵;
【预习任务】
1.阅读《百年孤独》节选部分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整部小说。
[课文前情补充]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邻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课文情节概括]
序幕(第1-2段):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开端(第3-6段):丽贝卡到来。
发展(第7段):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高潮(第8-12段):“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结局(第13-14段):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马尔克斯小说创作的背景及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3.从节选部分找出“魔幻”的情节,并根据小说内容绘制张一幅图表达对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
【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一:整理人物小传,领略小说传奇世界
人物小传,是记叙别人生平的文章,一个小传往往有一段故事。小说讲述了纷繁奇妙的故事,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们可以借用“人物小传”的形式梳理小说的情节内容,以单个人物为中心整理出每个人物单线的故事,从而在异彩纷呈的故事中感受拉丁美洲如真似幻的现实世界。
1.整理小传
(1)浏览课文,列出节选部分出现了哪些人物?
(2)小组内做好分工,每人领取一至两个人物,分别每个人物整理人物小传。人物小传的格式:姓名+身份+事迹+个性。
(3)小组讨论:用一个词语概括马孔多镇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
2.任务要求
先在班级罗列小说涉及的人物,再在小组内分工完成人物小传撰写,并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最后在班级展示讨论成果。
任务阐述:本任务设计旨在通过梳理情节内容和人物故事,感受小说展现的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含任务情境、活动任务与活动要求三部分。
任务情境,介绍了“人物小传”的特点,指明本任务主要借用“人物小传”的形式开展,并告诉学生本任务的目的是感受拉丁美洲的现实世界。
活动任务,核心是“整理人物小传”。
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应该细致地从文中梳理人物相关的情节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整理成人物小传。将小说阅读与小传写作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使阅读更加精细深入,而且因为写作加入而增强了课堂语文实践的密度。
小说节选部分出现的人物主要包括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丽贝卡、阿尔卡蒂奥、阿玛兰妲、比西塔西翁、卡塔乌雷等。要求按照“姓名+身份+事迹+个性”的格式为人物立传,有些人物可以单独立传,有些人物可以几人合传。
比如: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马孔名的创建者。商道开通之后,着迷于眼前的现实,变回了创业之初那个富于进取心的男子,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和改革(音乐钟,巴旦杏树);力排众议欢迎吉卜赛人到来;积极接受并实行儿子关于补救失忆的做法。他做事情执着而有魄力,极有责任心,热心接受新事物,执着于改变旧事物。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妻子,布恩迪亚家的家庭主妇。她探得了与外界的通道,带来了马孔多的繁华;热心为丽贝卡治疗恶习且使之好转,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相信印第安人对失眠症的解释,隔离了丽贝卡;热心为患了失眠症的人们熬制各种草药服用。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爱护家人,清醒而善于拯救,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丽贝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养女,苏尔苏拉的远房表妹。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她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恶习治疗后融入了新家庭;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但又犯了失眠症,传染给了全镇。她独处多于交流,时而外向又时而孤僻。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陈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玛兰妲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小女儿。他们不讲西班牙语(外来语),只讲本地方言。他们具有怪癖,追求个性。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
印第安姐弟,印加王的后裔。由于疫病背井离乡,抛下了尊贵身份。失眠症暴发以后,弟弟失去了踪影,姐姐留下来认定了宿命,且解释失眠症会导致不可逆转地恶化到“遗忘”。他们善于观察和解说。
活动任务,其次是用一个词语总结归纳总结马孔多镇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
我们了解到小说人物身上发生的奇奇怪怪的故事,认识了小说人物的不同个性,要求我们整体感知小说描绘的那个现实世界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允许有个性化的解读,但总的来说,小说众多人物,小说描绘的马孔多镇,无不透着闭塞落后,无不隐含“孤独”的味道。在生活方式上他们是孤独的:布恩迪亚忙于整治市镇,乌尔苏拉忙于照看家庭,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丽贝卡自始至终有很多怪癖。在精神交流上他们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不单单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马孔多的居民也是自闭孤独的,乃至整个马孔多镇是封闭孤独的。
任务设计二:绘图探究魔幻,领会魔幻现实艺术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运用荒诞、夸张、象征等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呈现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
阿根廷著名文学评论家安徒生·因贝特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1.绘图探究
(1)预习整理:
①共同梳理文中出现的“魔幻”情节。
②结合预习绘图,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认识与思考。
(2)小组探究:
①丽贝卡的行为非常怪诞,她有“吃土”的癖好,“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丽贝卡的怪诞有何特别寓意?
布恩迪亚一家患上了失眠症,并且这种失眠症传遍了全镇。课文对马孔多人患失眠症进行夸张地描写,有何寓意?
2任务要求
先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阐述:本任务设计旨在探究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任务情境,主要介绍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引用阿根迁文学评论家的看法阐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活动任务,本任务基于预习任务开展,先进行预习检查整理,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预习任务要求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中出现的“魔幻”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魔幻”特点,再发挥想象绘制图片,根据自己对“魔幻现实主义”理解,用图片阐释自己的认识。
整理预习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梳理小说“魔幻”的情节,进一步明确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小说中出现的“魔幻”情节是: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充满魔幻色彩;家族关于猪尾巴孩子的预言;奥雷里亚诺能看到未来发表预言;丽贝卡父母的骨殖会发出“咯啦咯啦”的声响;丽贝卡吃土的怪癖;失眠症和健忘症在马孔多的蔓延;失眠症患者能够醒着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中的景象。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基本原则,借鉴象征、极度夸张、荒诞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把神奇和荒诞的人物、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融入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如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阿拉伯人用玻璃珠链交换金刚鹦鹉,走江湖的吉卜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都是现实的,但同时加入了很多魔幻荒诞的因素,如奥雷里亚诺能够看到未来发表预言,丽贝卡的“吃土”的怪癖,失眠症可以传染,丽贝卡让整个镇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症,失眠眠引起失忆症的蔓延等。既有现实的影子,也有魔幻虚构的成分。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营造了许多神秘气氛,增添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地域色彩。
小组探究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典型的两个“魔幻”情节,探讨“魔幻”与“现实”的关系,明确魔幻现实主义借“魔幻”表现“现实”的意图。丽贝卡“吃土”的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土”是丽贝卡孤独的象征。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小说极度夸张地描写马孔多居民的失眠症。失眠症蔓延之后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信息,而且会不可逆转的恶化到更严重的失忆,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夸张的情节是有象征意义的。这个历经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这个家族的兴衰象征着拉丁美洲的兴衰,阿拉伯人沿商道进入马孔多,意味着文明对此地的冲击,失忆症象征着人们对历史的遗忘,贴在物品上的标签则象征着自欺欺人的历史教育。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的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作者是要借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能大开国门以外族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
任务设计三:探究封面标题,领悟作家创作意图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因为读者的参与而变得有意义,文学鉴赏是多元丰富的。现代主义小说,因其采用荒诞派手法而使主题理解更加具有多义性。破解小说主题,方法也是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个性多元,可以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可以从作家人生找依据,可以从创作背景入手,可以从标题入手,等等。理解《百年孤独》主旨,可以从多角度入手,得出个性化的解读。
1.主旨探究
(1)《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根据你的理解,下面哪个封面更加适合这部小说的精神?如果让你进行自己设计,你会为小说设计怎样的封面?为什么?
(2)你觉得课文节选部分是否能够体现小说标题“百年孤独”的含义?为什么?请从文中寻找依据。
(3)有人说,标题“百年孤独”揭示了作家创作的主旨。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理解“百年孤独”的含义的?
2.任务要求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任务阐述:本任务设计旨在探究小说的主旨与作家创作意图。
任务情境主要介绍现代主义小说主题多义性特征和解读小说的方法,为探究《百年孤独》主题提供必要知识背景。
活动任务含三个环节:一是选择设计封面,二是回归文本内容,三是探讨标题含义。
选择设计封面这一环节目的是见识小说理解多义性,并在选择封面中明确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在设计封面中表达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回归文本内容这一环节目的是从标题入手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建立标题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我们可以在进一步文本梳理中找到这种密切关系。第一段:在吉卜赛人在马孔多扎营的问题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镇上的人们见解不同。第二段:他种植巴旦杏树,但使树经久不衰的方法却秘不示人,多年后人们不知是谁人手植。第九段:他不相信印第安女人比西塔西翁对“失眠症”的解释,他的认识和见解经常与大家不同。第二段:奥雷里亚诺独自在实验室研究金银器工艺。第二段: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只讲本地方言,与大家不同。第六、七、八段:丽贝卡的恶习主要是出现在独处之时;失眠症发生也是在独处之时。可见,这些人物之间很少交流,没有沟通,做事无人陪伴,想法不被理解,他们都是“孤独”的。
探究标题含义这一环节目的是从标题入手理解小说主题及作家创作意图。小说写马孔多镇的“孤独”,更写拉丁美洲的“孤独”,“百年”代表漫长的岁月。这里的“孤独”包含着四层含义。第一,“孤独”是拉丁美洲的生态状态。人与人之间孤独自闭,缺乏信任沟通,缺乏关怀支持的,整个马孔多镇乃至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保守闭塞。布恩迪亚家族从第一代猪尾儿的出现,历经百年七代,没有改进,没有进步,直到最后一代猪尾儿的出现,这如同是一个圆圈,又回到了第一代的状态,就如同马孔多镇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旋风卷走,布恩地亚家族的最后—代也被蚂蚁吃掉,历史似乎是打了一个转,又回到原地,历史是没有进步的,是停滞不前的。第二,“孤独”是一种开拓与探索的精神。布恩迪亚家族都具有这种孤独的精神,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而进行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布恩迪亚家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但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文明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第三,“孤独”是一种反抗与批判。长期以来,拉丁美洲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和外来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拉丁美洲人民尽管努力进入文明世界,但依旧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作者用“孤独”表达对现实的愤懑与反抗,用“孤独”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用“孤独”批判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第四,渴望摆脱“孤独”。作者写出“孤独”,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课后任务】
1.作者说:“何塞·阿尔卡蒂奥们使这个家族得以延续,而奥雷里亚诺们则否。”阅读《百年孤独》整部小说,从全书中挑出这些人名,看看他们属于家族的哪一代,各有怎样的归宿,围绕《百年孤独》的含义为布恩迪亚家族编写一个简要“族谱”,包括代别、姓名、身份及归宿。
2.假如把“马孔多” 作为一个文化遗址,需要在入口处设立一块介绍牌,请给“马孔多”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介绍文字。
[参考]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马孔多的创建者。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被视为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第二代: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曾与人同居生子,与吉卜赛女子出走,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老二奥雷里亚诺,参加内战升为上校,年老归家,以做小金鱼度日,一直到死。
第三代: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前者后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参军,热恋姑母,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阿尔卡蒂奥与妻子生下的一女两男,两个男孩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尔卡蒂奥第二,劳工领袖,因诉说亲眼所见的大屠杀而被认为神志不清,在研究吉卜赛人带来的羊皮卷手稿的房间里一直到死。
第五代:奥雷里亚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何赛·阿尔卡蒂奥靠变卖家业为生,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梅梅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爱上了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恋人产后死亡。破译了羊皮卷文字。
第七代:乱伦关系出生的孩子, “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被一群蚂蚁吃掉。
这些人物的归宿有什么共性?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在“孤独”中离世。一个家族七代都没能摆脱孤独的命运,可见“孤独”之长久。
2.参考示例:
马孔多是由一个家庭为了躲避厄运纠缠,经过两年多的跋涉落脚后创建起来的小镇。创建之初,林茂鸟鸣,环境幽然;人际和谐,民生安泰。由于吉卜赛人带来了科技产品,特别是商道打开之后,迎来了各方客人,小镇逐渐扩展成繁华的城市,香蕉公司来了,火车来了,这座曾经的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情欲、利益、战争、屠杀等混乱充斥于街巷,任何人已经无法拯救,最后在飓风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