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真题演练
考点梳理
专题06 暗夜寻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烽火征程
中考专题复习
知识导图
命题预测
知识导图
线索1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恭亲王 奕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张
目的
口号
考点梳理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创办军事企业 时间 19世纪60年代起 口号 自强
主要代表 创办民用企业 时间 19世纪70年代起 口号 求富
主要代表 创办新式陆海军 陆军 海军 新式教育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9世纪60年代建立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①19世纪80年代建成新式海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最大)
②1885建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①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③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④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
考点梳理
线索1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整体上看,洋务派是一个构成十分庞杂的集团......他们身处地主阶级集团,其主观愿望和活动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使得他们无论办什么洋务事业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点。
——摘编自《晚清洋务运动局限性之成因新探》
积极性:
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先进的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考点梳理
线索1 洋务运动
线索2 戊戌变法
1898年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康有为 梁启超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戊成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考点梳理
线索3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武昌、汉阳和汉口)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成果①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成果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积极: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②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考点梳理
线索4 新文化运动
1915年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鲁迅《狂人日记》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或旗帜)
主要阵地
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北大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③倡导文学革命
积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开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消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考点梳理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自强求富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作用 1.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感悟 1.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考点梳理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同时,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真题典例1
A
真题演练
(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
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A
真题典例2
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真题演练
(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913年2月23日出版的《独立周报》中写道:“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虚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眼,何暇及其他。’”这段材料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D
真题典例3
材料反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国会选举影响不够彻底。
真题演练
(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胡适认为,《新青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恽代英说,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申报》提到,《新青年》是“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穷究吗?可以不读吗?”与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虎门销烟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C
真题典例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宣传民主与科学,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解放人们思想
真题演练
(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材料。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国民大革命 D.实业与救国
B
真题典例5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真题演练
真题典例6
(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神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
抵御侵略、实现自强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真题演练
(3)根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反对的是什么?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旧文化
真题演练
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影响(选择、材料☆☆☆☆)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维新派宣传变法、影响(选择、材料☆☆☆☆)
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影响、中华民国(选择、材料☆☆☆☆)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阵地、内容、影响(选择、材料☆☆☆☆)
命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