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真题演练
考点梳理
专题11 东方智慧:新中国外交的砥砺前行
中考专题复习
知识导图
命题预测
知识导图
线索1 新中国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梳理
线索2 新中国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 存异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考点梳理
20世纪70年代
乔的笑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一个中国、台湾问题
线索2 新中国外交成就
考点梳理
新时期
外交政策
总体布局
外交策略
外交成就
影响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线索2 新中国外交成就
考点梳理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当今政策)
外交家们的努力;(外交人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考点梳理
(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政策
真题典例1
A
这段话表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真题演练
(2024·贵州黔西·中考真题)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真题典例2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真题演练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上述发言表达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真题典例3
体现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
真题演练
(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一项表决结束后,某新闻媒体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媒体评论的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
真题典例4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B
真题演练
(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照片是重要的史料。下面两幅拍摄于1972年的照片折射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
真题典例5
两幅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与美日等世界大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外交关系取得巨大突破,改善了建国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命题点:中美、中日建交
B
真题演练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截至2024年1月25日,我国已与18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见下图)。下列对“示意图”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我国积极参与多边经济合作
B.我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C.我国积极加入国际政治组织
D.我国注重加强与周边各国的合作交流
真题典例6
B
图片反映的是我国与全球各地不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我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真题演练
真题典例7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节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借助外交舞台 发出“中国声音”】
材料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
材料四 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
——摘编自《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年9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两国总理倡导的“原则”。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题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真题演练
命题预测
线索一:新中国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选择、材料☆☆☆☆)
线索二:新中国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选择、材料☆☆☆☆)
20世纪70年代: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选择、材料☆☆☆☆)
新时期:
全方位外交(选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