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说课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19 13: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聚焦算理算法,构建智慧课堂
——《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学法
五、
教学目标
四、
学情分析
三、
教材分析
二、
课标解析
一、
教学过程
六、

板书设计
教学提示:
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
02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做出解释。
03
涉及到的核心素养是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
学段目标
01
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形成数感和运算能力。
一、课标解析
表内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整数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层次: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
目标:理解乘法的意义及掌握基本口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层次: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
目标:运用分与合思想将新知识转化为表内乘法进行计算,并用竖式记录过程。
二上第四单元
三上第六单元
三下第四单元
四上第四单元
二、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整数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核心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计算,并探索竖式记录过程。
教学重点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笔算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
(1)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 重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3)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重点教授第二种点子图,注意要与竖式计算的算理相对应,为后面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作铺垫。
(4) 接着通过“想一想”引出竖式的计算方法,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具备了乘法运算基础,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已有能力
1.在算理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2.思维方式更倾向于直观、形象,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存在问题
借助点子图等直观手段,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解决
办法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2、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比分析等方式感悟转化思想,理解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采用情境教学法
运用直观演示法
教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直观操作法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演示法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自主探究探、合作等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索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合作精神,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和算理
五、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二)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四)拓展延伸,感受运算一致性
六、教学过程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对古诗
以充满趣味性的对古诗活动为开场
设计意图:自然地引出了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2.引出问题
一行14个字,有12行,由此引出计算总字数的问题,列出算式14×12。
(二)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1.尝试估算
展示不同格子数量的方格纸,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能否抄下相应字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后续精确计算做好铺垫,让学生对计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估计。
六、教学过程
(二)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2.设疑追问
追问: (1)该如何列式?
(2)为什么用乘法?
(3)跟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3.自主探究算法
(1)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这个过程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不同的算法。
六、教学过程
(2)展示学 生的不同算法
如:12分成3个4,先算14×4 = 56,再算56×3 = 168;或者把12分成10和2,分别计算14×10和14×2,再将结果相加。
设计意图:将新知识转化旧知。重点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学生结合点子图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分析,渗透转化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3)对比分析,
优化方法
都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
(4)展示竖式计算
理清算理
①作品展示讲解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强调数位的意义
竖式中140的0不写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在2的下面等问题
总结笔算方法。
②教师ppt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5)结合情境
理解算法
168
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讲解竖式计算中每个数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6)结合点子图,找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4×2=8
10×2=20
10×10=100
4×10=40
设计意图:结合点子图和乘法计算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每一步都可以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了解自身掌握程度,教师我也能借此快速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7)自我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设计,既面向全体巩固基础,又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体现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提升数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
(四)拓展延伸,感受运算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两位数乘两位数自然过渡,启发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思考多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要点,感受运算规律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2、学生了解计算在国家综合实力较量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记忆。
2、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六、教学过程
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展示算式的步骤和竖式计算的详细过程以及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和对应的含义。
七、说板书设计
168
最后,我们的困惑:
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结合点子图表述自己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