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5 辽宁一模)如表是1937﹣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这旨在( )
报刊类型 代表性报刊
以中国共产党名义主办 《新华日报》等
以进步国体名义主办 《救亡周利只妇女呼声)(萧山日报)等
以网仁报纸面目出现 《大众报》状战日报》华西晚报只现代几童)等
以国民党的名义主办 (民换日报只究东北日报》等
国共双方党员合办 (开明日报区救亡日报)
完全秘密出版 《党的生活》先锋》《底斗》
A.发动民众投身民族革命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扩大报刊宣传区域范围
D.落实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2025 河南一模)1940年4月1日,抗战儿童社在重庆发行儿童刊物《抗战儿童》,该刊刊登独幕儿童剧、连环画、抗日儿童歌曲、抗战游戏等内容,宣传并鼓舞大后方儿童参加抗日斗争。这反映了( )
A.全面抗战路线得到了有效贯彻
B.抗战宣传注重动员社会力量
C.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D.儿童成为抗日救亡的主力军
3.(2025 保定一模)1941年,晋冀豫边区确定农业生产计划为:“增加粮食10%,副产20%至30%”“种棉花50万斤到60万斤”“平均要做到1人养1鸡,3人至5人养1猪”。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注重借鉴当时苏联经济模式
B.找到发展民营经济的正确道路
C.探索解决根据地困难的途径
D.倡导农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4.(2025 辽宁二模)1937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各界各党派应团结起来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全国军人应该拥护民主运动,因为要挽救中国,战胜日本,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惟有实行民主政治,给予人民以参政的自由”。这一言论旨在( )
A.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
B.发动群众赢取抗日战争胜利
C.粉碎日寇全面侵华战争
D.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5.(2025 葫芦岛一模)1938年1月31日,南洋地区的华人报刊《星洲日报》报道:“我祖国战士喋血”;同一版面有一则祝贺朋友结婚的广告,特别强调“结婚不忘救国”,还刊载“南洋华侨回国从军”的消息以及日寇轰炸郑州的新闻。据此可知该报所刊登内容( )
A.表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说明华侨是抗战的主体
C.体现传媒起到决定作用
D.表明华侨民族意识高涨
6.(2025 江西模拟)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为动员边区人民运销六十万驮食盐的决定》。60万驮食盐运销任务中,包括公盐6万驮。这6万驮公盐运输,边区政府规定运盐户只需将每驮盐的三分之二上交政府,三分之一自留。距离三边产盐区较远的群众,边区政府同意群众以交现金代替运输公盐,即“公盐代金”。“公盐运输”与“公盐代金”的实施( )
A.使得盐业收入成为边区财政的主要来源
B.有助于汇聚强大的抗日力量
C.推动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制经济的发展
D.得益于边区交通运输业发达
7.(2025 吉林三模)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苏区内部实施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改变。1937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开会,设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4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此时,中国共产党旨在( )
A.重新组建工农苏维埃革命政权
B.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2025 湖北模拟)1940年,面对日军逼近宜昌,各界展开了紧急大撤退。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指挥,众多船员冒着日军炮火,日夜兼程抢运物资与人员,将大量兵工器材、战略物资以及各类人员安全转移。这一现象折射出( )
A.中国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B.正面战场战略转移的成功
C.中国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
D.民众对战争形势认识不足
9.(2025 德阳模拟)1937年后,地处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员大部分是来自抗日前方、敌人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青年。对于这些知识青年,党中央给予多方关怀。据统计,抗大第二、三、四期共有知识青年学员5471人,毕业时党员发展到4054人。党中央对来延安的知识青年的举措旨在( )
A.培养人才接收敌占城市
B.团结青年壮大抗日力量
C.舆论动员应对经济困难
D.营造氛围提高百姓认知
10.(2025 河源模拟)1936年5﹣10月,广东省向国家捐献18架飞机,打破海内外筹募购机款项之纪录。全国抗战阶段,广东人民再次向国家捐献飞机,如表为1937年11月至1939年7月广东人民购机抗敌筹募委员会经收捐款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广东( )
区域 国币/元 港币/元 美金/元 英镑 法郎 折合国币/元
国内 285.1万 0.89万 0 0 0 286.84万
国外 161.9万 9.79万 57.72万 0.2万 3万 542.32万
合计 447万 10.69万 57.72万 0.2万 3万 829.16万
A.募捐组织网络相对健全
B.航空救国群众基础较好
C.凸显敌后抗战技术优势
D.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1.(2025 广州模拟)“三毛”是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一个漫画形象,张乐平在漫画《游击战术》中塑造的“三毛”长着一个机灵的小脑袋,他已经学会用游击战术消灭鬼子。该漫画意在( )
A.讴歌敌后游击战争的辉煌战绩
B.展现抗战相持阶段的战争态势
C.抨击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
D.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
12.(2025 南宁模拟)194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欧阳予倩、田汉等戏剧家发起“西南剧展”活动。为争取合法性和资源,筹委会邀请国民党高层李济深、白崇禧等担任名誉职务,并联合8省32个文艺团队,演出涵盖话剧、京剧、民族舞蹈等形式的剧目87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据此可知,西南剧展( )
A.意在揭露国民党反共面目
B.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旨在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D.推动抗战宣传的形式变革
13.(2025 深圳模拟)1940年初,广西《柳州日报》收集并刊载了城内外民众张贴的抗战春联,部分内容如下
店铺 春联内容
钟表店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时时刻刻勿忘民族深仇
水果店 未复沦区,莫想吃南海香蕉、山东梨子;且收失地,再来买中州红柿、关外枣儿
打铁铺 百炼中华,全民成铁汉;长期抗战,大地是熔炉
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意识的萌发
B.实业救国思潮广泛传播
C.抗战力量的凝聚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4.(2025 广西二模)1943年底,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实行“兴家计划”,中共通过指导农民制订具体的农事计划,采取召开家庭会议实现合理分工、因户施策、提供贷款、劳动互助、生产竞赛等手段帮助农民实现生产目标。“兴家计划”的实施旨在( )
A.保障财政赋税的征收 B.激发农民的生产热忱
C.践行新民主主义纲领 D.服务于民族战争需要
15.(2025 齐齐哈尔二模)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频繁应对日军“扫荡”的同时,开展了诸如纺织、炼铁、造纸等各类生产活动,不仅实现了基本物资的自给自足,还将部分产品投入市场交易。这一系列举措的主要意义在于( )
A.打破日伪经济封锁缓解物资短缺
B.冲击国统区经济体系争取优势
C.积累经济建设经验探索发展模式
D.增强根据地经济实力支撑抗战
16.(2025 宁波二模)1938年5月19日,徐焕升指挥的两架重型轰炸机加满油从宁波标社机场再次起飞,在日本的长崎、熊本等城市上空投下百万份传单,希望用“纸片轰炸”唤醒日本民众反战。这是日本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6天之后,日本近卫内阁集体辞职。这一事件( )
A.有利于提振国民抗战信心
B.彻底唤醒日本民众反战
C.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成为敌后抗战典型事例
17.(2025 泉州模拟)台北新兴书局于20世纪40年代曾出版一本闽南语歌仔册。其文欢呼道:“台湾澎湖爱(闽南语:爱,要也)归宗”“黄金看做赤仁涂,头尾以经(已经也)五十年。到今大汉出头天”“尽忠报国常要紧,同胞心肝却相瓦(相依靠也)”。其背景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B.开罗宣言规定中国收回国土
C.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18.(2025 南开区一模)“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该歌词描绘的事件发生在( )
A.百团大战的过程中 B.华北翼中平原地区
C.抗日战争反攻阶段 D.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19.(2025 西宁二模)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垦荒条例》规定,移民难民自力开垦或雇人开垦的公荒,土地所有权归移民或难民,由县政府发登记证。赤水县政府帮助难民打300把锹头。许多地方尤其是垦区呈现出人丁兴旺、市场繁荣的景象。这表明,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救助( )
A.以深化土地改革为目标
B.反映了“三三制”实施成果
C.体现了持久抗战的决心
D.与边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20.(2025 金凤区校级二模)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借机准备在远东向苏联进攻,然而由于中国军民的奋力抗战拖住了日本军力,使其不敢轻易“北上”进攻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民也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军力,使日本无法全力“南进”。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C.中国的抗战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中外合作成为抗战的重要形式
21.(2025 重庆模拟)华北地区夏秋季节,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生长茂盛,好似青纱织成的帐幕。1938年秋,晋察冀边区政府通知要求,“(庄稼)收割的时候,只许摘下子实,不许割拔茎叶”。1940年的秋收斗争中,边区政府对农作物轮作的地区提出“如果要耕地种麦者,中部可连杆收割,而仅留周围几行”。这一政策调整( )
A.意在指导根据地军民生产
B.成为游击战争的基本保障
C.兼顾了抗战与民生的实际
D.满足了根据地的粮食需求
22.(2025 黑龙江一模)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沦陷区组织“忠义救国军”,但多与地主武装结合:中共在华北建立“三三制”政权,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 )
A.对日作战的态度不同 B.政治动员能力的强弱
C.获得国际援助的多寡 D.军事指挥体系的差异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3.(2025 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材料一 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除了卖国贼、经法院判决有罪和精神病患者之外,“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18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材料二 在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各种经济都有其合法的地位。边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不仅保护和支持公营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支持了私营经济的发展,在边区,“私有土地、租佃权利、债务、私有财产、私营厂矿及私营商业等都受到法律的保护,边区政府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对私营经济在贷款、原料、税收、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法律上得到确认,不同的经济成分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边区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下,各种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纺织、造纸、印刷等工厂,实现了基本的物资自己,初步构建起工业体系。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经济史 (1937﹣1945)》
材料三 在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办了延安大学等多所学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教育。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了大批适应边区建设和抗战需要的人才。表3是延安大学课程设置简表(部分)
表3
学院 主要课程
行政学院 边区建设概论、中国革命问题、行政学、法学概论
鲁迅艺术文学院 文学概论、音乐概论、美术概论、戏剧概论
自然科学院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概论、工业概论
——摘编自《延安时期教育史》
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形”。
24.(2025 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模范工人赵占魁
赵占魁是一个穷苦工人,抗战爆发后,辗转来到延安。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进抗大与工人学校学习。当工校结束后,他转到生产战线上来。自一九三九年七月至今,一直在农具工厂担任熔炉看火的工作。在两千度高温的熔炉面前,即使在夏天身上还要穿着棉衣(代石棉衣),披着皮裙,终日汗流不止,但他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工作着。他还为工厂与工人做着许多义务性工作,工厂行政上有许多事情要依托他,厂内的公益事业总要选举他,他并不辜负职工们的托付,尽力把这些工作办好。每遇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总是让开,认为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他尊重上级领导,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他平日极关心工厂的生产与工人们的生活,得到职工的爱戴,被选为边区参议员。
——摘编自《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1942年9月11日《解放日报》社论)
1942年,陕甘宁边区开始开展赵占魁运动。边区总工会为响应这一号召起草了一份开展学习活动的通知,请你为该通知撰写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活动的时代价值。
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5 辽宁一模)如表是1937﹣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这旨在( )
报刊类型 代表性报刊
以中国共产党名义主办 《新华日报》等
以进步国体名义主办 《救亡周利只妇女呼声)(萧山日报)等
以网仁报纸面目出现 《大众报》状战日报》华西晚报只现代几童)等
以国民党的名义主办 (民换日报只究东北日报》等
国共双方党员合办 (开明日报区救亡日报)
完全秘密出版 《党的生活》先锋》《底斗》
A.发动民众投身民族革命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扩大报刊宣传区域范围
D.落实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表格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代表性报刊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办报主要是为了加强宣传,动员民众参与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革命中,故A正确;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扩大报刊宣传区域范围也是为了发动民众投身民族革命,排除BC。
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故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2.(2025 河南一模)1940年4月1日,抗战儿童社在重庆发行儿童刊物《抗战儿童》,该刊刊登独幕儿童剧、连环画、抗日儿童歌曲、抗战游戏等内容,宣传并鼓舞大后方儿童参加抗日斗争。这反映了( )
A.全面抗战路线得到了有效贯彻
B.抗战宣传注重动员社会力量
C.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D.儿童成为抗日救亡的主力军
【分析】本题考抗日战争相关知识,要求依据题干“宣传并鼓舞大后方儿童参加抗日斗争”等信息并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解答】材料“宣传并鼓舞大后方儿童参加抗日斗争”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对社会力量的重视,故B正确;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了有效贯彻”题干不能体现,而且不符合史,故排除A;
重庆是国统区,故排除C;
儿童不可能成为抗日救亡的主力军,故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3.(2025 保定一模)1941年,晋冀豫边区确定农业生产计划为:“增加粮食10%,副产20%至30%”“种棉花50万斤到60万斤”“平均要做到1人养1鸡,3人至5人养1猪”。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注重借鉴当时苏联经济模式
B.找到发展民营经济的正确道路
C.探索解决根据地困难的途径
D.倡导农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结合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苏联经济模式,故A错误;
B.材料中没有涉及民营经济,故B错误;
C.根据材料“1941年,晋冀豫边区确定农业生产计划”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根据地困难的途径,故C正确;
D.材料中没有涉及多种经营方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2025 辽宁二模)1937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各界各党派应团结起来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全国军人应该拥护民主运动,因为要挽救中国,战胜日本,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惟有实行民主政治,给予人民以参政的自由”。这一言论旨在( )
A.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
B.发动群众赢取抗日战争胜利
C.粉碎日寇全面侵华战争
D.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材料实行民主政治,给予人民参政自由,来团结全国各界各党派进行分析。
【解答】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目标是团结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一切力量共同抗日,而不是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这与当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趋势不符,排除A项;
毛泽东强调通过实行民主政治,给予人民参政自由,来团结全国各界各党派,其核心目的是发动广大群众,凝聚力量以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
1937年5月,全面侵华战争尚未爆发,且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民主来动员群众,为抗战胜利做准备,而不是直接针对粉碎日寇全面侵华的具体军事行动,排除C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才正式建立,1937年5月还处于倡导和筹备阶段,此时毛泽东言论的主要目的是发动群众抗战,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非其核心意图,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25 葫芦岛一模)1938年1月31日,南洋地区的华人报刊《星洲日报》报道:“我祖国战士喋血”;同一版面有一则祝贺朋友结婚的广告,特别强调“结婚不忘救国”,还刊载“南洋华侨回国从军”的消息以及日寇轰炸郑州的新闻。据此可知该报所刊登内容( )
A.表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说明华侨是抗战的主体
C.体现传媒起到决定作用
D.表明华侨民族意识高涨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要求依据题干“特别强调‘结婚不忘救国’,还刊载‘南洋华侨回国从军’的消息以及日寇轰炸郑州的新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属于全面抗战时期,南洋地区的华人报刊密切关注国内抗战局势,并刊登“南洋华侨回国从军”等支援抗战的新闻,体现了华侨民族意识高涨,D项正确;
1938年10月日本人占领武汉、广州以后,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
材料表明华侨抗战的积极性,但并不是抗战的主体,排除B项;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华侨民族意识高涨,并不是体现媒体的作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6.(2025 江西模拟)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为动员边区人民运销六十万驮食盐的决定》。60万驮食盐运销任务中,包括公盐6万驮。这6万驮公盐运输,边区政府规定运盐户只需将每驮盐的三分之二上交政府,三分之一自留。距离三边产盐区较远的群众,边区政府同意群众以交现金代替运输公盐,即“公盐代金”。“公盐运输”与“公盐代金”的实施( )
A.使得盐业收入成为边区财政的主要来源
B.有助于汇聚强大的抗日力量
C.推动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制经济的发展
D.得益于边区交通运输业发达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公盐运输”过程中“每驮盐的三分之一留给运输户,而将三分之二交给政府”可知,人民帮助边区政府运盐可以获得较高收益。“公盐代金”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盐务效率。所以“公盐运输”与“公盐代金”的实施是边区政府“富农惠农”政策的体现,增加了人民收入,改善了边区运盐人民的生活,增加了人民的抗战积极性,汇聚了强大的抗日力量,B项正确;
1941年之后,边区财政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行政性收费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其中“盐税和公盐代金”是边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排除A项;
从材料无法得出“盐业合作制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
陕甘宁边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复杂,交通不便,边区食盐外运主要依靠毛驴、骡子、马、骆驼等牲畜来完成,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学生需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7.(2025 吉林三模)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苏区内部实施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改变。1937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开会,设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4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此时,中国共产党旨在( )
A.重新组建工农苏维埃革命政权
B.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苏区内部实施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改变,1937年4月,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些措施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并不是为了重新组建工农苏维埃革命政权,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苏区内部实施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改变,1937年4月,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些措施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故B项正确;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苏区内部实施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改变,1937年4月,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些措施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并不是为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苏区内部实施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改变,1937年4月,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些措施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并不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8.(2025 湖北模拟)1940年,面对日军逼近宜昌,各界展开了紧急大撤退。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指挥,众多船员冒着日军炮火,日夜兼程抢运物资与人员,将大量兵工器材、战略物资以及各类人员安全转移。这一现象折射出( )
A.中国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B.正面战场战略转移的成功
C.中国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
D.民众对战争形势认识不足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结合题干“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指挥,众多船员冒着日军炮火,日夜兼程抢运物资与人员,将大量兵工器材、战略物资以及各类人员安全转移”及抗日战争历程进行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所学“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指挥,众多船员冒着日军炮火,日夜兼程抢运物资与人员,将大量兵工器材、战略物资以及各类人员安全转移”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侵略加剧,沿海沿江工厂不断内迁,坚守抗战,C项正确;
材料目的并非调整工业布局,排除A项;
材料现象并非战略转移,而是迫不得已,排除B项;
材料反映民众坚持抗战,并非对战争形势认识不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9.(2025 德阳模拟)1937年后,地处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员大部分是来自抗日前方、敌人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青年。对于这些知识青年,党中央给予多方关怀。据统计,抗大第二、三、四期共有知识青年学员5471人,毕业时党员发展到4054人。党中央对来延安的知识青年的举措旨在( )
A.培养人才接收敌占城市
B.团结青年壮大抗日力量
C.舆论动员应对经济困难
D.营造氛围提高百姓认知
【分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对于来自全国的知识青年,给予多方关怀,期中大部分发展为中共党员,有力的团结了青年壮大抗日力量,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扩大抗日力量,而非接收敌占城市,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困难信息,排除C项;
中央关怀青年,目的是扩大抗日力量,而非提高百姓认知,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学生需正确认识敌后战场的抗战。
10.(2025 河源模拟)1936年5﹣10月,广东省向国家捐献18架飞机,打破海内外筹募购机款项之纪录。全国抗战阶段,广东人民再次向国家捐献飞机,如表为1937年11月至1939年7月广东人民购机抗敌筹募委员会经收捐款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广东( )
区域 国币/元 港币/元 美金/元 英镑 法郎 折合国币/元
国内 285.1万 0.89万 0 0 0 286.84万
国外 161.9万 9.79万 57.72万 0.2万 3万 542.32万
合计 447万 10.69万 57.72万 0.2万 3万 829.16万
A.募捐组织网络相对健全
B.航空救国群众基础较好
C.凸显敌后抗战技术优势
D.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局部抗战阶段和全国抗战阶段,海内外广东人民积极捐款购买飞机以支援抗战,抵御日本侵略,甚至领先全国,可见广东地区的航空救国思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
材料仅体现募捐的成就,无法体现募捐组织情况,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广东人民向国家捐献飞机,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无关,排除C项;
第二条战线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1.(2025 广州模拟)“三毛”是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一个漫画形象,张乐平在漫画《游击战术》中塑造的“三毛”长着一个机灵的小脑袋,他已经学会用游击战术消灭鬼子。该漫画意在( )
A.讴歌敌后游击战争的辉煌战绩
B.展现抗战相持阶段的战争态势
C.抨击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
D.鼓舞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题干中题为“游击战术”的漫画,1938年春作于武昌,这个“三毛”,漫画中的“三毛”显得年龄非常小,长着一个机灵的小脑袋。这个可爱的小“三毛”,已经学会了用游击战术,消灭一个小鬼子,漫画以小见大,在一定程度鼓舞了上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故D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敌后游击战争的辉煌战绩,故排除A;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排除B;
题干不能明确体现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故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2.(2025 南宁模拟)194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欧阳予倩、田汉等戏剧家发起“西南剧展”活动。为争取合法性和资源,筹委会邀请国民党高层李济深、白崇禧等担任名誉职务,并联合8省32个文艺团队,演出涵盖话剧、京剧、民族舞蹈等形式的剧目87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据此可知,西南剧展( )
A.意在揭露国民党反共面目
B.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旨在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D.推动抗战宣传的形式变革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西南剧展邀请了国民党高层担任名誉职务,说明其目的不是揭露国民党反共面目,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A项错误;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邀请国民党高层李济深、白崇禧等担任名誉职务”“联合8省32个文艺团队”等信息,体现了西南剧展团结了国共两党以及其他文艺团体,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为抗战服务,B项正确;
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是西南剧展的一个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从“为争取合法性和资源,筹委会邀请国民党高层……”等信息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团结各方力量,为抗战服务,C项错误;
材料中演出形式有话剧、京剧、民族舞蹈等,但这不能说明是抗战宣传形式的变革,且推动抗战宣传形式变革也不是其主要目的,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025 深圳模拟)1940年初,广西《柳州日报》收集并刊载了城内外民众张贴的抗战春联,部分内容如下
店铺 春联内容
钟表店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时时刻刻勿忘民族深仇
水果店 未复沦区,莫想吃南海香蕉、山东梨子;且收失地,再来买中州红柿、关外枣儿
打铁铺 百炼中华,全民成铁汉;长期抗战,大地是熔炉
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意识的萌发
B.实业救国思潮广泛传播
C.抗战力量的凝聚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中国民族意识的萌发是在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非在1940年才萌发,A项错误;
实业救国思潮主要是在晚清到民国初期较为盛行,强调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民众对抗战的态度和决心,没有突出实业救国思潮,B项错误;
从钟表店、水果店、打铁铺等不同店铺的抗战春联内容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民众都有着强烈的抗战意识和民族仇恨,誓雪国耻、收复失地,这反映了当时抗战力量的凝聚,C项正确;
广西柳州并非敌后抗日根据地,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巩固相关的信息,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5 广西二模)1943年底,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实行“兴家计划”,中共通过指导农民制订具体的农事计划,采取召开家庭会议实现合理分工、因户施策、提供贷款、劳动互助、生产竞赛等手段帮助农民实现生产目标。“兴家计划”的实施旨在( )
A.保障财政赋税的征收 B.激发农民的生产热忱
C.践行新民主主义纲领 D.服务于民族战争需要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结合题干“中共通过指导农民制订具体的农事计划,采取召开家庭会议实现合理分工、因户施策、提供贷款、劳动互助、生产竞赛等手段帮助农民实现生产目标”及抗日战争历史进行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中共通过指导农民制订具体的农事计划,采取召开家庭会议实现合理分工、因户施策、提供贷款、劳动互助、生产竞赛等手段帮助农民实现生产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后期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意图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故抗日根据地推行大生产建设,以支持持续抗战需要,D项正确;
题干现象目的并非征收赋税,排除A项;
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并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
材料内容并非践行新民主主义纲领,排除D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5.(2025 齐齐哈尔二模)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频繁应对日军“扫荡”的同时,开展了诸如纺织、炼铁、造纸等各类生产活动,不仅实现了基本物资的自给自足,还将部分产品投入市场交易。这一系列举措的主要意义在于( )
A.打破日伪经济封锁缓解物资短缺
B.冲击国统区经济体系争取优势
C.积累经济建设经验探索发展模式
D.增强根据地经济实力支撑抗战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诸如纺织、炼铁、造纸等各类生产活动,不仅实现了基本物资的自给自足,还将部分产品投入市场交易,有利于增强根据地的经济实力,有力的支援了抗战,D项正确;
根据地的大生产,增强了根据地的实力,但无法判定是否打破日伪经济封锁,排除A项;
材料描述的是根据地的经济政策,与国统区经济体系无关,排除B项;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但并非是主要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学生需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6.(2025 宁波二模)1938年5月19日,徐焕升指挥的两架重型轰炸机加满油从宁波标社机场再次起飞,在日本的长崎、熊本等城市上空投下百万份传单,希望用“纸片轰炸”唤醒日本民众反战。这是日本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6天之后,日本近卫内阁集体辞职。这一事件( )
A.有利于提振国民抗战信心
B.彻底唤醒日本民众反战
C.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成为敌后抗战典型事例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主旨徐焕升指挥的两架重型轰炸机加满油从宁波栎社机场再次起飞,在日本的长崎、熊本等城市上空投下百万份传单,唤醒日本民众反战等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1938年5月19日,徐焕升指挥的两架重型轰炸机加满油从宁波栎社机场再次起飞,在日本的长崎、熊本等城市上空投下百万份传单,希望用'纸片轰炸’唤醒日本民众反战。这是日本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6天之后,日本近卫内阁集体辞职”可知,徐焕升指挥的两架重型轰炸机加满油从宁波栎社机场再次起飞,在日本的长崎、熊本等城市上空投下百万份传单,唤醒日本民众反战,日本近卫内阁集体辞职,这有利于提振国民抗战信心,故A项正确;
日本民众反战,但并没有彻底唤醒日本民众反战,故B项错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敌后抗战,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7.(2025 泉州模拟)台北新兴书局于20世纪40年代曾出版一本闽南语歌仔册。其文欢呼道:“台湾澎湖爱(闽南语:爱,要也)归宗”“黄金看做赤仁涂,头尾以经(已经也)五十年。到今大汉出头天”“尽忠报国常要紧,同胞心肝却相瓦(相依靠也)”。其背景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B.开罗宣言规定中国收回国土
C.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回归祖国,通过“时间(20世纪40年代)+事件匹配(日本投降,台湾光复)”的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分析题目关键信息: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内容涉及“台湾澎湖……归宗”,指向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被日本奴役五十年(1895﹣1945)的历史,与题干信息相符,C正确;
日本全面侵华始于1937年,属20世纪3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
开罗宣言虽规定日本归还中国领土(1943年),但未直接对应台湾实际回归的场景,排除B;
国民政府统治危机主要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如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等),与“台湾归宗”的核心背景无关,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回归祖国,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18.(2025 南开区一模)“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该歌词描绘的事件发生在( )
A.百团大战的过程中 B.华北翼中平原地区
C.抗日战争反攻阶段 D.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依据材料“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信息体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平原地区的敌后游击战,故B正确;
题干信息不符合百团大战的特点,故排除A;
此时处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故排除C;
D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9.(2025 西宁二模)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垦荒条例》规定,移民难民自力开垦或雇人开垦的公荒,土地所有权归移民或难民,由县政府发登记证。赤水县政府帮助难民打300把锹头。许多地方尤其是垦区呈现出人丁兴旺、市场繁荣的景象。这表明,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救助( )
A.以深化土地改革为目标
B.反映了“三三制”实施成果
C.体现了持久抗战的决心
D.与边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战时期边区的难民救助。
【解答】A.1943年尚未开始土地改革,排除;
B.“三三制”属于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建设,而材料强调的是难民救助,排除;
C.材料只涉及难民救助,无法体现“持久抗战”,排除;
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策规定、物资支持以及最终呈现的实际效果等多方面都能看出,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救助与边区经济建设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战争、灾难、贫困等因素导致难民问题,国际社会努力为难民提供援助。
20.(2025 金凤区校级二模)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借机准备在远东向苏联进攻,然而由于中国军民的奋力抗战拖住了日本军力,使其不敢轻易“北上”进攻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民也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军力,使日本无法全力“南进”。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C.中国的抗战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中外合作成为抗战的重要形式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材料未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军民整体抗战的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直接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只是说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B项不准确;
中国军民拖住日本军力,使其既不敢轻易“北上”进攻苏联,又无法全力“南进”,这表明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牵制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自身抗战的作用,没有突出中外合作,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学生需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1.(2025 重庆模拟)华北地区夏秋季节,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生长茂盛,好似青纱织成的帐幕。1938年秋,晋察冀边区政府通知要求,“(庄稼)收割的时候,只许摘下子实,不许割拔茎叶”。1940年的秋收斗争中,边区政府对农作物轮作的地区提出“如果要耕地种麦者,中部可连杆收割,而仅留周围几行”。这一政策调整( )
A.意在指导根据地军民生产
B.成为游击战争的基本保障
C.兼顾了抗战与民生的实际
D.满足了根据地的粮食需求
【分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需要掌握抗战时期中共的抗战情况和根据地建设。
【解答】A.材料中的政策调整确实涉及生产,但并非是单纯指导生产,而是平衡生产与军事需求,排除;
B.青纱帐确实为游击战提供掩护,但1940年政策已允许部分收割,说明并不是为游击战提供保障,排除;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1938年政策 要求“只许摘下子实,不许割拔茎叶”,目的是利用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形成的“青纱帐”作为游击战的天然屏障,隐蔽抗日军民行动,避免日军扫荡时暴露目标,此时政策侧重军事需求,即抗战。 1940年进行调整 ,允许耕地种麦者“连杆收割中部,仅留周围几行”,既通过部分收割(中部)增加粮食产量,又保留外围茎叶作为掩护。这体现了对粮食生产(民生)和军事掩护(抗战)的双重考量,正确;
D.材料中的政策调整能提高粮食产量,但“满足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未体现对军事需求的协调,与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22.(2025 黑龙江一模)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沦陷区组织“忠义救国军”,但多与地主武装结合:中共在华北建立“三三制”政权,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 )
A.对日作战的态度不同 B.政治动员能力的强弱
C.获得国际援助的多寡 D.军事指挥体系的差异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深入基层,宣传抗日主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让各阶层认识到抗日的重要性,建立起“三三制”政权,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而国民党缺乏深入基层的政治动员能力,在沦陷区只能借助与地主武装结合来维持其在沦陷区的部分力量,B项正确;
对日作战态度不同是政治动员能力不同导致的结果之一,并非两者差异的根源,排除A项;
国际援助对国共两党抗战有一定影响,但两党根本差异是基于自身的统治理念和政治能力,排除C项;
军事指挥体系主要影响作战方式和军事行动的组织协调,“三三制”政权是政治组织形式,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3.(2025 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材料一 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除了卖国贼、经法院判决有罪和精神病患者之外,“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18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材料二 在边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各种经济都有其合法的地位。边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不仅保护和支持公营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支持了私营经济的发展,在边区,“私有土地、租佃权利、债务、私有财产、私营厂矿及私营商业等都受到法律的保护,边区政府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对私营经济在贷款、原料、税收、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法律上得到确认,不同的经济成分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边区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下,各种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纺织、造纸、印刷等工厂,实现了基本的物资自己,初步构建起工业体系。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经济史 (1937﹣1945)》
材料三 在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办了延安大学等多所学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教育。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了大批适应边区建设和抗战需要的人才。表3是延安大学课程设置简表(部分)
表3
学院 主要课程
行政学院 边区建设概论、中国革命问题、行政学、法学概论
鲁迅艺术文学院 文学概论、音乐概论、美术概论、戏剧概论
自然科学院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概论、工业概论
——摘编自《延安时期教育史》
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形”。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一中的“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可知边区实行了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中的“边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不仅保护和支持公营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支持了私营经济的发展”,可知边区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三中的“边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办了延安大学等多所学校”,可知边区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综合三个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特征,因此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形。
故答案为:
政治方面:边区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度,保障了境内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经济方面:边区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保护和支持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成分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了基本物资自给,初步构建起工业体系。文化方面:边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办了多所学校,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养了大批适应边区建设和抗战需要的人才。社会方面:边区的社会风貌发生了变化,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学生需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4.(2025 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模范工人赵占魁
赵占魁是一个穷苦工人,抗战爆发后,辗转来到延安。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进抗大与工人学校学习。当工校结束后,他转到生产战线上来。自一九三九年七月至今,一直在农具工厂担任熔炉看火的工作。在两千度高温的熔炉面前,即使在夏天身上还要穿着棉衣(代石棉衣),披着皮裙,终日汗流不止,但他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工作着。他还为工厂与工人做着许多义务性工作,工厂行政上有许多事情要依托他,厂内的公益事业总要选举他,他并不辜负职工们的托付,尽力把这些工作办好。每遇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总是让开,认为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他尊重上级领导,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他平日极关心工厂的生产与工人们的生活,得到职工的爱戴,被选为边区参议员。
——摘编自《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1942年9月11日《解放日报》社论)
1942年,陕甘宁边区开始开展赵占魁运动。边区总工会为响应这一号召起草了一份开展学习活动的通知,请你为该通知撰写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活动的时代价值。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解答】必要性: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42年”和赵占魁的事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抗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需要学习赵占魁精神以推动经济建设;同时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为配合整风运动,需要学习赵占魁精神,深化思想教育。时代价值:结合第一问的必要性从经济角度可分析得出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发展经济,壮大抗日力量;从思想角度可分析得出有利于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振奋抗战精神。
故答案为:
必要性: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经济困难,需要学习赵占魁精神以推动经济建设;1942年,为配合整风运动,需要学习赵占魁精神,深化思想教育。
时代价值: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发展经济,壮大抗日力量;有利于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振奋抗战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过度了经济困难,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