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题卷】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预测冲刺试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押题卷】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预测冲刺试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9 17: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5 五华区校级模拟)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围绕半导体贸易展开多轮谈判。1981﹣1985年,两国谈判焦点为相互削减乃至取消关税,紧张关系一度缓和..1986年起,美国对日采取强硬态势,接连发起反倾销调查;至1992年,日本将美国半导体在日份额提高到20.2%,美国随即撤销对日关税制裁。这说明(  )
A.逆全球化趋势的抬头
B.局势变化影响关税政策
C.日本科技领域的落后
D.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2.(2025 合肥二模)1988年,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在一次发言中说道,印尼是亚非会议的发起国和东道主,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东盟、七十七国集团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现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自信角色的时候了”。这可用于说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印尼成为新兴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第三世界国家谋求国际话语权
D.不结盟运动为亚非会议奠定基础
3.(2025 黑龙江一模)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漫画家所画漫画《“窒息的”英、法、意市场》
该漫画意在说明(  )
A.美国援助促进西欧经济复苏
B.西欧试图摆脱美国政治控制
C.美国资本抢占大片世界市场
D.苏联利用漫画恶意丑化美国
4.(2025 甘肃一模)1945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海军节纪念活动中发表演说,把“一切国家都应当享有海洋自由,以及在边界河流、水道和流经多国的河流、水道航行的平等权利”确认为美国的外交基本原则之一。美国此举意在(  )
A.加速太平洋战争对日作战的进程
B.推动全球贸易的扩展
C.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做出回应
D.构筑其世界霸权体系
5.(2025 和平区一模)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十分广泛,涵盖了美国对众多类型国家在安全、经济社会治理和科教文卫等领域内的帮助。如表为战后各时期美国对外援助情况。由此可知美国对外援助(  )
1949—2007年美国对外援助主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时期 经济援助 军事援助 小计
马歇尔计划时期(1949一1952) 18634.30 100064.20 28698.50
共同安全法案时期(1953—1961) 24050.00 19302.20 43352.20
对外援助法时期(1962一2007) 465347.9 207352.8 672700.7
A.仅涉及经济军事领域 B.援助对象是欧洲国家
C.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 D.持续进行且规模缩小
6.(2025 武汉模拟)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
B.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C.全球化浪潮冲毁了各区域集团组织
D.国际社会彻底抛弃了“欧洲中心论”
7.(2025 吴江区模拟)1959年1月,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强烈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60年代在法国获得很大发展的科技革命,特别是其中电子计算机、原子、火箭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强了法国的独立倾向。上述材料表明(  )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不结盟运动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C.战后法国的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8.(2025 淄博一模)表为20世纪60到90年代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前宗主国为法国的非洲国家 前宗主国为英国的非洲国家
国家数量 20 18
立即加入数量 7 15
A.殖民国家外交策略差异
B.非洲各国独立时间不同
C.不结盟运动影响力扩大
D.宗主国的实力存在差距
9.(2025 延庆区一模)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二战后的西欧荒芜不堪,民穷财尽。美国认为复兴欧洲乃是关系美国称霸世界的全局问题。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实行马歇尔计划
D.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0.(2025 罗湖区校级模拟)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发表演说五十多篇,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他还呼吁美国“在适当的和确定的限期内从印度支那撤走,让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表明(  )
A.法国借国际舆论重塑殖民大国地位
B.欧洲联合趋势下法国拓展外交战略
C.拉美已成为法国对抗美国的政治盟友
D.多极化格局形成凸显法国外交自主性
11.(2025 南充模拟)拉美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繁荣时期,但到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末不少拉美学者抛弃了唯物史观,接受新史学研究范式,致使马克思主义史学陷入严重危机。引起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B.第三世界的异军突起
C.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D.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2.(2025 华安县模拟)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13.(2024 贵溪市校级模拟)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此后,多极化趋势中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赛。其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  )
A.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
B.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格局
C.多极格局代替两极格局
D.世界格局突变激化科技竞争
14.(2024 市中区校级二模)1949年3月,美国国务院强调,促进东南亚与大西洋共同体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持续的目标。1955年初,艾森豪威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经济发展总统基金,这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作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这些举措说明美国(  )
A.力图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
B.意在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承担起重建战后世界的责任
D.积极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15.(2024 广东二模)1956年,美国国务卿发表演说,批判一些国家的政治中立,宣称“自由世界比以往更强大,和平比以往更有保障”,大部分美国政要也认为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中立是负面行为。美国由此积极敦促中立国加入联合国,要求它们配合所谓“自由世界”的战略。材料表明(  )
A.联合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B.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
C.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
D.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16.(2024 沧县校级模拟)如表反映了1957年某机构在欧洲部分国家对“(在欧洲的)美国军队现在应该离开还是留下”的民调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  )
法国 西德 意大利 英国
回答人数 802 813 807 800
立即离开 38% 22% 34% 27%
留下 26% 66% 46% 56%
不知道 36% 12% 20% 17%
A.美国制约着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C.西欧大国有意改善对美外交关系
D.世界局势影响西欧国家民意走向
17.(2024 岳麓区校级模拟)二战后,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大量崭新的美式英语科技术语传播至海外,并直译进多国民族语言。美国三大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SCI、EI、CPCI)也成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用美式英语发表科研成果,展示行业学术水平的权威平台。这导致了(  )
A.全球文化多样性加强
B.英语成为全球主导语言
C.美国霸权力量的增长
D.各国科技水平差距缩小
18.(2024 滨州一模)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
A.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
B.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
D.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19.(2024 榆林二模)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西欧关于舒曼计划的宣传海报:“发明家的骄傲和喜悦,希望它能比安全别针更好地把东西(西欧)固定在一起。”该计划实施的关键是(  )
A.美国对欧洲的援助 B.西欧有共同的文化
C.美苏对欧洲的争夺 D.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20.(2024 江油市模拟)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地区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形式,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重要作用是(  )
A.促成了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D.构建了区域经济集团
21.(2024 新疆模拟)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9月4日的一幅关于国际时政的漫画。该作品揭示出(  )
A.美国调整对日扶持政策
B.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稳定
C.世界冷战重心逐步转移
D.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2.(2025 邵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外交史上,政策口号含有极大的随机性和实用主义性质。杨生茂先生把美国外交政策史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7—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摘编自杨令侠、朱佳寅《杨生茂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史的学术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是以重建西欧经济为核心并不涉及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1949年,美国在蒙得维的亚召集16个拉美国家举行会议,会上拉美各国一再要求美国帮助发展基础工业,但美国代表强调其在拉美的投资重点是原料开采和粗加工、轻工业、装配业等。1957年美国设立了“发展贷款基金”来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贷款,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针对可能与苏联发生冲突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援助重点转向了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
——摘编自周琪《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和方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外扩张时期”提出的对外政策口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1946年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
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5 五华区校级模拟)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围绕半导体贸易展开多轮谈判。1981﹣1985年,两国谈判焦点为相互削减乃至取消关税,紧张关系一度缓和..1986年起,美国对日采取强硬态势,接连发起反倾销调查;至1992年,日本将美国半导体在日份额提高到20.2%,美国随即撤销对日关税制裁。这说明(  )
A.逆全球化趋势的抬头
B.局势变化影响关税政策
C.日本科技领域的落后
D.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让美国感到压力,尤其在关键领域的科技优势对美国的威胁巨大。80年代上半期,美苏新冷战加剧东西阵营的紧张关系,美国选择缓和对日本高新技术领域的打压,其目的是强化美日同盟,共同遏制苏联。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美关系缓和,苏联威胁下降,美国对日安全合作战略需求下降,可以动用美国在美日不对称同盟关系中的主导优势对日本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打击。由此可见,国际局势变化影响着关税政策的调整,B项正确;
逆全球化趋势抬头通常表现为多个国家广泛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阻碍全球贸易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材料仅涉及美日两国在半导体贸易领域的争端,不能由此得出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的结论,排除A项;
日本在半导体领域发展迅速,对美国构成竞争威胁,才引发了两国的贸易争端,说明日本在科技领域并不落后,排除C项;
美日同盟关系是基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战略考虑而建立的,在贸易领域的争端并不意味着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两国在其他领域仍保持着一定的合作关系,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5 合肥二模)1988年,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在一次发言中说道,印尼是亚非会议的发起国和东道主,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东盟、七十七国集团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现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自信角色的时候了”。这可用于说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印尼成为新兴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第三世界国家谋求国际话语权
D.不结盟运动为亚非会议奠定基础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不结盟运动,解题关键信息是“现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自信角色的时候了”。
【解答】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排除;
B.材料只能看出印尼的国际地位提升,但是并不是新兴民族国家的领导者,排除;
C.根据“现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自信角色的时候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谋求话语权,正确;
D.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不结盟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3.(2025 黑龙江一模)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漫画家所画漫画《“窒息的”英、法、意市场》
该漫画意在说明(  )
A.美国援助促进西欧经济复苏
B.西欧试图摆脱美国政治控制
C.美国资本抢占大片世界市场
D.苏联利用漫画恶意丑化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经济霸权演变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漫画内容可知,一个美国人把英国、法国、意大利的货物坐在屁股底下,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大量输出资本,抢占了包括英、法、意等在内的大片世界市场,导致这些国家的市场受到挤压,C项正确;
漫画标题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重点强调的是英、法、意市场被某种因素“窒息”,而不是美国援助促进西欧经济复苏,排除A项;
漫画主要围绕市场被影响展开,没有涉及到西欧在政治方面对美国控制的态度和行动,排除B项;
漫画反映的是当时的一种经济现象,并非苏联恶意丑化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资本扩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经济势力扩张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4.(2025 甘肃一模)1945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海军节纪念活动中发表演说,把“一切国家都应当享有海洋自由,以及在边界河流、水道和流经多国的河流、水道航行的平等权利”确认为美国的外交基本原则之一。美国此举意在(  )
A.加速太平洋战争对日作战的进程
B.推动全球贸易的扩展
C.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做出回应
D.构筑其世界霸权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本题材料,“一切国家都应当享有海洋自由,以及在边界河流、水道和流经多国的河流、水道航行的平等权利”,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试图通过确立海洋自由和平等航行权等原则,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服务于其全球霸权战略,D项正确;
“加速太平洋战争对日作战的进程”不符合时间“1945年10月”,此时二战已结束,排除A项;
“推动全球贸易的扩展”虽然可能,但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构建霸权体系,排除B项;
“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做出回应”不符合时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5.(2025 和平区一模)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十分广泛,涵盖了美国对众多类型国家在安全、经济社会治理和科教文卫等领域内的帮助。如表为战后各时期美国对外援助情况。由此可知美国对外援助(  )
1949—2007年美国对外援助主要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时期 经济援助 军事援助 小计
马歇尔计划时期(1949一1952) 18634.30 100064.20 28698.50
共同安全法案时期(1953—1961) 24050.00 19302.20 43352.20
对外援助法时期(1962一2007) 465347.9 207352.8 672700.7
A.仅涉及经济军事领域 B.援助对象是欧洲国家
C.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 D.持续进行且规模缩小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霸权主义。
【解答】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对外援助其实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是实现美国国家战略和寻求本国利益的手段,美国的对外援助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从来都以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C项正确;
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十分广泛,涵盖了美国对众多类型国家在安全、经济、社会治理和科教文卫等领域内的帮助,排除A项;
二战后美国对众多类型国家提供了援助,例如西欧国家、日本等,因此援助对象是欧洲国家说法片面,排除B项;
美国对外援助从战后的马歇尔计划时期的28698.50百万美元到对外援助法时期的672700.7百万美元,说明美国的援助持续进行且规模不断扩大,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5 武汉模拟)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
B.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C.全球化浪潮冲毁了各区域集团组织
D.国际社会彻底抛弃了“欧洲中心论”
【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多极化趋势。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经济贫困等的代名词到21世纪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二战后地位逐步上升,并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崛起改变了国际格局,B项正确;
二战后初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且直到现在依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优势地位,“一直衰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
“第三世界”只是一个集体称谓,并非区域集团组织,而且直到现在欧盟等区域集团组织依然活跃,并未被冲毁,该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C项;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助于改变世人对其的看法,但不代表“国际社会”所有人的态度,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国际社会对欧洲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7.(2025 吴江区模拟)1959年1月,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强烈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60年代在法国获得很大发展的科技革命,特别是其中电子计算机、原子、火箭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强了法国的独立倾向。上述材料表明(  )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不结盟运动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C.战后法国的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题干提到戴高乐奉行独立自主对外政策,主张欧洲联合摆脱美国控制,还阐述了60年代法国科技革命发展强化了其独立倾向,这意味着法国在外交等方面不再一味紧跟美国,是解题关键线索。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法国作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的重要国家,其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主张摆脱美国控制,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A项正确;
法国不属于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排除B项;
材料中并未提及法国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主要围绕法国对外政策和科技发展对其独立倾向的影响,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力量变化,法国力量增强,没有反映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2025 淄博一模)表为20世纪60到90年代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前宗主国为法国的非洲国家 前宗主国为英国的非洲国家
国家数量 20 18
立即加入数量 7 15
A.殖民国家外交策略差异
B.非洲各国独立时间不同
C.不结盟运动影响力扩大
D.宗主国的实力存在差距
【分析】本题考查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从“20世纪60到90年代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情况统计表”据看,前宗主国为法国和英国的非洲国家在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情况上有不同表现,英国前殖民地立即加入数量较多,法国前殖民地相对较少。结合所学,二战后法国注重加强对前殖民地的控制和影响,前宗主国为法国的非洲国家与法国存在难以割裂的利益纽带,选择加入不结盟运动时会有更多顾虑。相比于法国,二战后英国在加强对非洲国家的控制力与影响力方面重视不够、成效不佳,这使得前宗主国为英国的非洲国家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性总体上要强于前宗主国为法国的非洲国家,从而在加入不结盟运动方面受限更少。可见英法两国不同的外交策略导致其原殖民地在对待不结盟运动态度上的差异,A项正确;
材料“20世纪60到90年代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情况统计表”所述为独立后立即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数量,关键是独立后是否立即加入,而非何时独立,排除B项;
从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是“不结盟运动影响力扩大”这一共性因素导致,那么前宗主国为法国和英国的非洲国家加入情况应该较为相似,而不会出现明显差异,排除C项;
从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的实力总体强于法国,理论上实力越强更有利于对非洲国家的控制,而实际上是前宗主国为英国的非洲国家纷纷不顾英国意愿、加入不结盟运动,表明主要影响因素并非宗主国的实力,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2025 延庆区一模)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二战后的西欧荒芜不堪,民穷财尽。美国认为复兴欧洲乃是关系美国称霸世界的全局问题。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实行马歇尔计划
D.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马歇尔计划的背景、目的等知识。
【解答】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核心是政治对抗和意识形态遏制,并非以经济复兴欧洲为目标,排除A项;
1949年由苏联主导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目的是对抗马歇尔计划,与题干中“美国采取的措施”矛盾,排除B项;
根据材料“1947年”“美国认为复兴欧洲乃是关系美国称霸世界的全局问题”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C项正确;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于1944年,职能是长期全球发展援助,非专门针对欧洲复兴,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0.(2025 罗湖区校级模拟)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发表演说五十多篇,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他还呼吁美国“在适当的和确定的限期内从印度支那撤走,让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表明(  )
A.法国借国际舆论重塑殖民大国地位
B.欧洲联合趋势下法国拓展外交战略
C.拉美已成为法国对抗美国的政治盟友
D.多极化格局形成凸显法国外交自主性
【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答】20世纪60年代欧洲联合趋势加强,法国在这一背景下,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通过发表演说抨击美国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这是法国在欧洲联合趋势下拓展外交战略,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增强自身影响力,摆脱美国控制,B项正确;
题干中戴高乐的行为主要围绕抨击美国霸权、强调民族独立以及呼吁美国从印度支那撤军等,并未体现法国借国际舆论重塑殖民大国地位,排除A项;
虽然戴高乐在拉美发表了相关演说,但仅从这些演说不能直接得出拉美已成为法国对抗美国的政治盟友,排除C项;
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只是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1.(2025 南充模拟)拉美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繁荣时期,但到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末不少拉美学者抛弃了唯物史观,接受新史学研究范式,致使马克思主义史学陷入严重危机。引起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B.第三世界的异军突起
C.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D.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依据材料“到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末不少拉美学者抛弃了唯物史观,接受新史学研究范式,致使马克思主义史学陷入严重危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到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末不少拉美学者抛弃了唯物史观,接受新史学研究范式,致使马克思主义史学陷入严重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史学陷入严重危机,D项正确;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第三世界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史学陷入严重危机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2.(2025 华安县模拟)1947年6月,在巴黎召开欧洲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预备会议,苏联派团参加。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这一事件(  )
A.体现了美苏国家实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苏对抗局面的形成
C.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导致了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马歇尔计划,解题关键信息是“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
【解答】A.材料无法体现美苏实力均衡,排除;
B.根据“英法在美国指示下,建议受援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方式和条件。7月2日,苏联以经济安全为由予以拒绝并退出会议”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欧洲进行援助以对抗苏联,这一计划加速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正确;
C.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D.“西欧经济主权的丧失”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歇尔计划,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3.(2024 贵溪市校级模拟)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此后,多极化趋势中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赛。其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  )
A.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
B.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格局
C.多极格局代替两极格局
D.世界格局突变激化科技竞争
【分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
【解答】据材料,在美苏冷战期间,科技实力是影响国家实力和冷战态势的重要因素。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科技发展水平在国际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科技实力越来越重要,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D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科技实力影响国家实力,科技竞争影响国际竞争和国际局势,而非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排除A项;
材料本意是科技竞争而非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格局,排除B项;
当前多极化仍然只是趋势,多极格局尚未建立,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4.(2024 市中区校级二模)1949年3月,美国国务院强调,促进东南亚与大西洋共同体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持续的目标。1955年初,艾森豪威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经济发展总统基金,这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作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这些举措说明美国(  )
A.力图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
B.意在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承担起重建战后世界的责任
D.积极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解题关键信息是“促进东南亚与大西洋共同体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持续的目标。1955年初,艾森豪威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经济发展总统基金,这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作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
【解答】A.美国这些举措是为了拉拢亚洲国家,并非为了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排除;
B.1949年,美国强调促进东南亚与“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蕴含意识形态色彩,意图遏制社会主义在东南亚的影响;1955年,美国呼吁建立基金推动亚洲经济发展,并将其纳入共同安全法案之中,意图促进亚洲“自由”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意在通过这些举措增强这些国家抵御社会主义扩张的能力,从而使它们愿意继续保持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由此可知,正确;
C.材料措施不是为了为了帮助亚洲国家的战后重建,排除;
D.美国这些举措不仅没有缓和当时美苏冷战的形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紧张,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5.(2024 广东二模)1956年,美国国务卿发表演说,批判一些国家的政治中立,宣称“自由世界比以往更强大,和平比以往更有保障”,大部分美国政要也认为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中立是负面行为。美国由此积极敦促中立国加入联合国,要求它们配合所谓“自由世界”的战略。材料表明(  )
A.联合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B.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
C.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
D.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结合题干“大部分美国政要也认为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中立是负面行为。美国由此积极敦促中立国加入联合国,要求它们配合所谓‘自由世界’的战略”及冷战的历程进行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大部分美国政要也认为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中立是负面行为。美国由此积极敦促中立国加入联合国,要求它们配合所谓‘自由世界’的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时期,美国敦促中立国配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战略,是为了谋求世界霸权,D项正确;
材料涉及美国通过联合国谋求世界霸权,但没有涉及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排除A项;
此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合作共赢并非世界共识,排除B项;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6.(2024 沧县校级模拟)如表反映了1957年某机构在欧洲部分国家对“(在欧洲的)美国军队现在应该离开还是留下”的民调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  )
法国 西德 意大利 英国
回答人数 802 813 807 800
立即离开 38% 22% 34% 27%
留下 26% 66% 46% 56%
不知道 36% 12% 20% 17%
A.美国制约着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C.西欧大国有意改善对美外交关系
D.世界局势影响西欧国家民意走向
【分析】本题考查了两极格局,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题干表明除法国之外的淇他介主要西欧大国的多数民众都认为美国军然应该留在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使得西欧国家希望借助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来抵御苏联的威胁,以便更好地保卫自身安全,即世界局势影响西欧国家民意走向,D项正确;此时的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因为西欧国家的联合,可以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秩序有助于巩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法国与其他几个主要西欧大国在美国驻军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等措施,与西欧国家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同盟关系,所以“西欧大国有意改善对美外交关系”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4 岳麓区校级模拟)二战后,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大量崭新的美式英语科技术语传播至海外,并直译进多国民族语言。美国三大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SCI、EI、CPCI)也成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用美式英语发表科研成果,展示行业学术水平的权威平台。这导致了(  )
A.全球文化多样性加强
B.英语成为全球主导语言
C.美国霸权力量的增长
D.各国科技水平差距缩小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霸权主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二战后,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大量崭新的美式英语科技术语传播至海外,并直译进多国民族语言”和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世界输出美式英语,有利于美国霸权力量的增长,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性的增强,强调的是美国的影响力扩大,排除A项;
英语成为全球主导语言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8.(2024 滨州一模)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
A.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
B.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
D.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可知,1951年处于冷战时期,为了与苏联对抗,在不同地区扩大影响力,美国极力通过科技援助等方式输出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C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本身的态度,且当时多数国家已经获得独立,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看不出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排除B项;
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与美国的对外援助关系不大,相反美国可能处于国家利益,阻止一些国家获得解放,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024 榆林二模)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西欧关于舒曼计划的宣传海报:“发明家的骄傲和喜悦,希望它能比安全别针更好地把东西(西欧)固定在一起。”该计划实施的关键是(  )
A.美国对欧洲的援助 B.西欧有共同的文化
C.美苏对欧洲的争夺 D.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分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马歇尔计划。
【解答】据本题材料“(西欧)固定在一起”并结合所学可知,舒曼计划由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 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旨在通过整合法国和德国的钢铁产业,建立一个共同控制的钢铁联合体,从而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避免过去敌对的关系再度升级,所以该计划实施的关键是法国和德国的和解,D项正确;
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即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法国和德国经济恢复发展,但不是法国和德国联合的关键,排除A项;
文化有共同之处,可以为联合提供历史因素,但不是关键,排除B项;
美苏对欧洲的争夺加剧西欧国家的危机意识,为联合提供外部原因,但不是法国和德国联合的关键因素,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0.(2024 江油市模拟)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地区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形式,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重要作用是(  )
A.促成了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D.构建了区域经济集团
【分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答】据题干中“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与发展,让众多新独立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挑战了传统的由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推动了国际关系向更加平等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C项正确;
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趋势刚刚出现,且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是一个长期进程,不仅仅是这两个组织的直接影响,排除A项;
世界殖民体系的摧毁主要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排除B项;
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是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024 新疆模拟)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9月4日的一幅关于国际时政的漫画。该作品揭示出(  )
A.美国调整对日扶持政策
B.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稳定
C.世界冷战重心逐步转移
D.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解答】图片中“1950年9月4日”“杜鲁门”“麦克阿瑟”以及大炮指向亚洲等信息均表明美国企图在亚洲发动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朝鲜战争已经爆发,而美国则鼓励向亚洲增兵,这说明美国正在蓄意扩大朝鲜战争规模,D项正确;
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增兵亚洲地区,蓄意扩大朝鲜战争,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就已经实现了对日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
美国向亚洲增兵,必将会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与动荡,对中国周边局势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大阵营的对抗重心一直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2.(2025 邵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外交史上,政策口号含有极大的随机性和实用主义性质。杨生茂先生把美国外交政策史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7—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摘编自杨令侠、朱佳寅《杨生茂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史的学术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是以重建西欧经济为核心并不涉及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1949年,美国在蒙得维的亚召集16个拉美国家举行会议,会上拉美各国一再要求美国帮助发展基础工业,但美国代表强调其在拉美的投资重点是原料开采和粗加工、轻工业、装配业等。1957年美国设立了“发展贷款基金”来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贷款,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针对可能与苏联发生冲突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援助重点转向了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
——摘编自周琪《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和方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外扩张时期”提出的对外政策口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1946年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霸权主义、美苏冷战,第一问结合美国“海外扩张时期”提出的对外政策口号分析;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根据材料一“海外扩张时期(1897—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海外扩张时期”(1897—1945年)的政策从20世纪之前的政策与20世纪前中期的政策来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20世纪之前的外交政策是门户开放,金元外交以及大棒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前中期的外交政策来分析可知,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立政策以及参加世界大战等。
(2)本题可以从对社会主义国家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角度以及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针对可能与苏联发生冲突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社会主义国家角度分析可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遏制政策;根据材料二“1957年美国设立了‘发展贷款基金’来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贷款,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针对可能与苏联发生冲突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表现是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和平演变”、成立“北约”、敌视、包围、封锁中国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加剧了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紧张。
根据材料二“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是以重建西欧经济为核心”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角度分析可知,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扶持与控制政策;根据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是以重建西欧经济为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表现是实施马歇尔计划,对德日进行军事占领和民主改革以及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方面促进了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根据材料“马歇尔计划是以重建西欧经济为核心并不涉及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日本等国家的控制,巩固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援助重点转向了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角度分析可知,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行拉拢政策;根据材料二“1957年美国设立了‘发展贷款基金’来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贷款”可知其表现是设立“发展贷款基金”,进行援助以及主动缓和与中国关系;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援助重点转向了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有利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为美国获得了市场、原料产地和国际声誉。
最后总结归纳。总之,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故答案为:
(1)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立政策;参加世界大战等。
(2)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遏制政策。表现在: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和平演变”、成立“北约”、敌视、包围、封锁中国等。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加剧了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紧张。
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扶持与控制政策。表现在:实施马歇尔计划;对德日进行军事占领和民主改革;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一方面促进了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日本等国家的控制,巩固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行拉拢政策:设立“发展贷款基金”,进行援助;主动缓和与中国关系。有利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为美国获得了市场、原料产地和国际声誉。
总之,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