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海东市二模)中世纪后期,《埃涅阿斯纪》这类以《荷马史诗》为范本的拉丁文史诗,在西欧的课堂上被反复讲授、背诵和抄写。有学者估计,在当时的知识阶层中,这类史诗的读者总数仅次于读过《圣经》的人的总数。以希腊文流传的《荷马史诗》反而一度被人们所遗忘。促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希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C.分裂割据的政治现实
D.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2.(2025 河南模拟)有学者指出,约翰 腓特烈一世——萨克森选帝侯(1532﹣1547),在其领地内借助宗教改革,加强了邦国的代议机构。1534年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确立了国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这一决定是在较会的支持下通过的。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宗教改革( )
A.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
B.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
C.促进了专制政体的发展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
3.(2025 海南模拟)1757年,第一个农业协会“布列塔尼商业和技术协会”成立;1760年,法语中开始出现“农学家”这个词汇。这一时期的农学家们希望创办农业学校,将科学运用于农业,将神父变成农业教师,将花园土地作为试验的场所,试验新的农业技术,创造“农场典范”,近代法国的农业教育( )
A.缓和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
B.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发展
C.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D.折射出启蒙运动影响扩大
4.(2025 河南模拟)1543年,维萨里通过秘密解剖人体,发表《人体的构造》,纠正了古罗马医生盖伦的200多错误。罗马教廷指责其“挑战神创完美性”,维萨里被迫停止研究。1553年,塞尔维特提出肺循环理论,因触犯“血液灵魂论”被加尔文教派以异端罪名烧死。这充分说明( )
A.新教伦理需要适时调整
B.宗教改革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C.近代科学革命陷入停滞
D.科学研究有待突破神学束缚
5.(2025 烟台一模)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希里奥 费希诺、托马斯 康帕内拉的论述。二者的论述( )
思想家 论述
马希里奥 费希诺 (1433—1499年) 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这个动摇的宇宙,正是通过人的行动,物质世界被不断改变并趋向它曾由之产生的哪些精神的领域。
托马斯 康帕内拉 (1568—1639年) 人在世界中……是一个思考者。当人思考时,他想得比太阳更远,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许许多多的世界,它们的无限性。
A.主张建立全新的宇宙观念
B.质疑天主教会的正统地位
C.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D.强调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6.(2025 朝阳区校级一模)在马丁 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纽伦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历中只有37%的天主教节日得到保留,并允许城市工人自己决定是否在宗教节日期间休假。纽伦堡市的假日改革( )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表明理性主义在德意志流行
C.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瓦解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7.(2025 驻马店模拟)18世纪,英国学者休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同,但其创建的“人的科学”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学的“经验和观察”。休谟提出:“当这类实验材料经过审慎地搜集和比较后,我们就可以希望在它们这个基础上,建立一门和人类知识范围内任何其他的科学同样确实、而且更为有用的科学。”这表明休谟( )
A.崇尚科学,摆脱宗教束缚
B.重视理性,探究人性规律
C.倡导实验,开创社会科学
D.反思传统,否定人类理性
8.(2025 延边州一模)笛卡尔(1596﹣1650 年)主张“我思故我在”,认为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可以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进而依靠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由此说明( )
A.宗教改革引发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B.近代自然科学排斥人文主义精神
C.理性主义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
D.启蒙运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9.(2025 泰安一模)18世纪,欧洲的一些科学家、修理工和自然哲学家坚信人类能够取得进步,并将传播可被他人运用的“有用知识”视为己任。基于此,众多科学协会和科学学校纷纷建立;1797年,《自然哲学、化学和艺术期刊》出版发行,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期刊就此诞生。这( )
A.意味着科学革命达到高潮
B.体现了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反映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趋势
D.表明科学知识开始向大众普及
10.(2025 江西模拟)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始把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不再被宗教和传统所束缚。然而,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对科学的过度推崇导致部分人认为一切问题都能用科学方法解决,进而忽略了人类情感、道德和艺术等领域的独特价值”。这一现象反映了启蒙运动( )
A.借理性构建全新意识形态体系的局限
B.推动科学主义盛行从而颠覆传统道德
C.以理性突破宗教禁锢却陷入新的盲从
D.因过度强调科学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
11.(2025 邵阳二模)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厌恶一直是法国人对猫的主流态度,它不像狗那样乐于取悦主人,这种与狗截然相反的独立性被视为猫天然不忠诚的罪证。18—19世纪,宠物猫逐渐被法国人接受,许多法国文人甚至为了夸赞猫而贬低狗。这折射出( )
A.近代科学革命提升人们认知
B.启蒙运动影响人们价值取向
C.政治变革增强民族国家意识
D.物质水平提高改变文人雅趣
12.(2025 甘肃模拟)1764年,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在给国王的抗议书中写道:“每一个公民,自从其降生于一个君主国,就拥有他合法的自由权……这一自由是与财富或等级身份一样真实的遗产,但自由比它们更加珍贵。”这说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成为主流 B.封建等级制遭废止
C.君主制被彻底否定 D.启蒙思想影响深刻
13.(2025 安徽一模)霍布斯强调自然状态下人与人必然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必须形成一个人造的政治体,人民通过契约将权力让渡给君主,这个政治体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成员的安全;洛克指出,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下的诸多不便,人需要相互让渡权力以形成一个人造的政治共同体。据此可知,二者都( )
A.鼓吹人民主权 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强调自然权利 D.主张分权与制衡
14.(2025 武汉模拟)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指出,“手艺人和商人都挣了一笔钱,赢得了第二流人物的势力和声望他们既不肯像农民那样,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自卑,而屈服于奴隶制统治的淫威,也不希望像贵族那样,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因此“形塑了不同于前商业社会的政治生态”。休谟意在强调( )
A.政府应重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自由与理性精神渗透商业社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必然性
D.工商业发展是政治进步的基础
15.(2025 宁波二模)新教领袖加尔文认为修道院中的禁欲、独身是不可取的;依靠遗产收入为生的懒习是一种罪恶。他提倡积极生产,奋发工作,同时又要过一种节制的、勤俭的合理化生活。这反映加尔文教( )
A.因信称义的教义 B.建立民族教会的追求
C.反对教会的腐败 D.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16.(2025 济宁一模)17、18世纪的启蒙大师们认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与文艺复兴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观点的超越之处在于( )
A.肯定自然界的运转规律
B.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C.明确提出反封建的目标
D.理性地思考社会的发展
17.(2025 江门一模)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萨卢塔蒂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祖国和朋友,人应该关心、爱护你的家庭、孩子、亲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国,并为他们效劳。这一观点( )
A.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蕴含着世俗观念和国家认同
C.导致了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
D.推动了封建等级观念的瓦解
18.(2025 西宁二模)中世纪时期,经商、朝圣、传教等是旅行的重要目的。到16世纪,法国人蒙田将旅行视为培养人的“学校”,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历史学家吉勒也认为,法国精英阶层通过旅行实现自我教育的做法,逐渐成为“一种兼具知识性,社会性,审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为典范”。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精英人士娱乐活动丰富
B.经济发展拓展人类活动范围
C.人口流动传播先进思想
D.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19.(2025 蚌埠模拟)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剧“允许杜撰”,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历史建构,并影响着大众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如刻画因残暴而遭上帝惩罚的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凸显民族认同感的《爱德华四世》,对历史的形塑却“更符合历史学家的看法”。由此可见,这些历史剧( )
A.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阶层群体
B.以服务于现实为价值导向
C.表明人文精神是历史发展主要动力
D.突破作家自身视野的桎梏
20.(2025 湖南模拟)有人曾提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一个最难以解释的悖论,就是为何以理性为标志的伟大运动,竟表现出那么多的非理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理性本身也应受到批判
B.理性并非启蒙运动精神内核
C.启蒙思想没有指导革命
D.法国大革命超越了启蒙运动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2025 湖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 帕格顿指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艺术观念,而宗教改革则希望恢复罗马帝国早期的使徒教会道德;然而,启蒙运动却不是要复兴这两种变化传统,帕格顿认为“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来来的名义攻击过去”,其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2.(2025 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文艺复兴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科学与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科技发展、人文主义复苏,艺术家们寻找到了绘画的突破口,确立了新的绘画观,使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真正决裂。于是,西方艺术从无章可循的“黑暗时期”进入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传奇式人物——乔托、达 芬奇、波提切利、拉斐尔等崭露头角。
——摘编自冯宁《从科技到思想:解码西方文艺复兴的内在动因》
材料二“从音乐审美价值的角度看,音乐创作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文艺复兴早期,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人的生活、人的情感成了音乐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中世纪那种“上帝是音乐美的根源”的神话逐渐被打破,抒发人生意义的感受成了创作的来源。用人性反对神权的精神隐含在法国理论家、诗人和作曲家菲利普 德 维特里及其所著的《新艺术》中,他主张改革弗朗科记谱法,还在其文中阐述了音的计量并创造了新的音乐表现新的内容,可以说,创造这种新内容是为了与旧的反映基督教义思想的旧格利戈里圣咏相抗衡。法国新艺术代表作曲家玛受认为作诗或作曲如不用心灵去感受,必害及词名或曲调。尼德兰乐派由于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常用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尼德兰乐派代表人物奥克冈的音乐思想就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他认为复调音乐的展开应该自由化,不承认什么固定形式。这种追求个性自由,企图摆脱宗教思想的禁锢的音乐思想,指引着他的创作。
——摘编自叶德诚《重思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早期音乐思想上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的精神在当时音乐思想上的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对音乐创作的意义。
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海东市二模)中世纪后期,《埃涅阿斯纪》这类以《荷马史诗》为范本的拉丁文史诗,在西欧的课堂上被反复讲授、背诵和抄写。有学者估计,在当时的知识阶层中,这类史诗的读者总数仅次于读过《圣经》的人的总数。以希腊文流传的《荷马史诗》反而一度被人们所遗忘。促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希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C.分裂割据的政治现实
D.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分析】本题考查中古西欧教会,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教会全面掌控教育和文化传播,拉丁语作为宗教和学术的官方语言,成为教学的核心载体。教会推崇拉丁文经典(如《埃涅阿斯纪》),而古希腊语因非教会语言逐渐被边缘化,导致《荷马史诗》等希腊作品被遗忘,D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解放上,而非直接导致拉丁文学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
奥斯曼帝国征服希腊(1453年)发生在文艺复兴中后期,而《荷马史诗》的遗忘现象早在中世纪就已出现,排除B项;
虽然西欧在中世纪处于政治分裂状态,但分裂割据本身并未直接导致拉丁文学的流行,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西欧教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5 河南模拟)有学者指出,约翰 腓特烈一世——萨克森选帝侯(1532﹣1547),在其领地内借助宗教改革,加强了邦国的代议机构。1534年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确立了国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这一决定是在较会的支持下通过的。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宗教改革( )
A.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
B.推动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
C.促进了专制政体的发展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宗教改革。
【解答】据本题材料“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一世(新教支持者),在其领地内借助宗教改革,加强了邦国的代议机构”可知,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代议机构,代议机构是民主的体现,根据“1534年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确立了国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这一决定是在议会的支持下通过的。”并根据所学可知,英国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了君主和议会的权力,议会是民主制的体现,故都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A项正确;
民族国家意识指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国民身份认同,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代议机构和议会是民主制的体现,并非专制政体,排除C项;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主要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5 海南模拟)1757年,第一个农业协会“布列塔尼商业和技术协会”成立;1760年,法语中开始出现“农学家”这个词汇。这一时期的农学家们希望创办农业学校,将科学运用于农业,将神父变成农业教师,将花园土地作为试验的场所,试验新的农业技术,创造“农场典范”,近代法国的农业教育( )
A.缓和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
B.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发展
C.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D.折射出启蒙运动影响扩大
【分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这一时期的农学家们希望创办农业学校......试验新的农业技术,创造‘农场典范’”及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的农学家希望发展农业教育,实验新的农业技术。而18世纪法国爆发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是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法国农业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折射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作用,D项正确;
这一时期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激化,排除A项;
题干中只提到农业协会、农学家的希望,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
18世纪后期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是法国,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2025 河南模拟)1543年,维萨里通过秘密解剖人体,发表《人体的构造》,纠正了古罗马医生盖伦的200多错误。罗马教廷指责其“挑战神创完美性”,维萨里被迫停止研究。1553年,塞尔维特提出肺循环理论,因触犯“血液灵魂论”被加尔文教派以异端罪名烧死。这充分说明( )
A.新教伦理需要适时调整
B.宗教改革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C.近代科学革命陷入停滞
D.科学研究有待突破神学束缚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解题关键信息是“挑战神创完美性”“1553年,塞尔维特提出肺循环理论,因触犯‘血液灵魂论’被加尔文教派以异端罪名烧死”。
【解答】A.材料不涉及新教的伦理,排除;
B.材料科学家不仅受到新教的迫害,还受到罗马教廷的迫害,排除;
C.材料只涉及部分科学家遭到迫害,并不能看出科技停滞,排除;
D.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部分科学家受到迫害,说明科学研究有待突破神学束缚,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5.(2025 烟台一模)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希里奥 费希诺、托马斯 康帕内拉的论述。二者的论述( )
思想家 论述
马希里奥 费希诺 (1433—1499年) 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这个动摇的宇宙,正是通过人的行动,物质世界被不断改变并趋向它曾由之产生的哪些精神的领域。
托马斯 康帕内拉 (1568—1639年) 人在世界中……是一个思考者。当人思考时,他想得比太阳更远,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许许多多的世界,它们的无限性。
A.主张建立全新的宇宙观念
B.质疑天主教会的正统地位
C.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D.强调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表格中费希诺提到人的精神重建了宇宙,强调了人类精神的重要性,康帕内拉则强调人作为一个思考者,能够超越物理界限进行思考,这都体现了对人类理性和精神力量的重视,说明二者的论述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项正确;两位思想家的论述虽涉及了对宇宙和个人关系的新视角,但并没有主张建立全新的宇宙观念,而是更多地强调人类精神和思考的重要性,排除A项;两位思想家的论述中并未提及对天主教会的态度,因此无法判断他们是否质疑天主教会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康帕内拉的“思考许许多多的世界”指向对外部宇宙的探索,而非纯粹的内省,费希诺的“精神重建宇宙”虽涉及人的精神,但更强调其对外部世界的改造,而非内心情感的挖掘,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2025 朝阳区校级一模)在马丁 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纽伦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历中只有37%的天主教节日得到保留,并允许城市工人自己决定是否在宗教节日期间休假。纽伦堡市的假日改革( )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表明理性主义在德意志流行
C.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瓦解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宗教改革。
【解答】根据材料“在新日历中只有37%的天主教节日得到保留,并允许城市工人自己决定是否在宗教节日期间休假”和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期间,纽伦堡市进行的假日改革,使天主教的节假日受到打击,同时给与城市工人修假的自主权,进一步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
理性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材料未涉及相关说法,排除B项;
宗教改革后的欧洲群众仍然信仰宗教,瓦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7.(2025 驻马店模拟)18世纪,英国学者休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同,但其创建的“人的科学”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学的“经验和观察”。休谟提出:“当这类实验材料经过审慎地搜集和比较后,我们就可以希望在它们这个基础上,建立一门和人类知识范围内任何其他的科学同样确实、而且更为有用的科学。”这表明休谟( )
A.崇尚科学,摆脱宗教束缚
B.重视理性,探究人性规律
C.倡导实验,开创社会科学
D.反思传统,否定人类理性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休谟用自然科学“经验和观察”的方法创建“人的科学”,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门可靠且有用的科学。这体现了他重视通过理性的方式(即采用科学方法)去探究人性规律,符合启蒙运动时期重视理性的特点,B项正确;
题干中并没有提及休谟摆脱宗教束缚的相关内容,仅围绕他创建“人的科学”的方法及期望进行阐述,排除A项;
虽然休谟倡导实验,但不能就此说他开创了社会科学。在他之前,社会科学可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开创”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
休谟是想用自然科学方法建立关于人的科学,这是在运用理性,并非否定人类理性,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学生需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8.(2025 延边州一模)笛卡尔(1596﹣1650 年)主张“我思故我在”,认为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可以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进而依靠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由此说明( )
A.宗教改革引发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B.近代自然科学排斥人文主义精神
C.理性主义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
D.启蒙运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笛卡尔主张依靠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体现了理性主义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C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在材料所述时间之前,排除A项;笛卡尔认为理性主义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不能体现近代自然科学排斥人文主义精神,排除B项;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且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与材料中的1596—1650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9.(2025 泰安一模)18世纪,欧洲的一些科学家、修理工和自然哲学家坚信人类能够取得进步,并将传播可被他人运用的“有用知识”视为己任。基于此,众多科学协会和科学学校纷纷建立;1797年,《自然哲学、化学和艺术期刊》出版发行,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期刊就此诞生。这( )
A.意味着科学革命达到高潮
B.体现了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反映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趋势
D.表明科学知识开始向大众普及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启蒙运动。
【解答】材料中并未提及科学革命在18世纪达到高潮的相关内容,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科学革命的发展阶段,也没有与之相关的标志性事件等,无法得出意味着科学革命达到高潮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没有提及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的具体信息,没有指出有哪些新的科学理论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等,主要是在说科学研究的相关组织和期刊的出现,排除B项;
根据材料“众多科学协会和科学学校纷纷建立”“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期刊就此诞生”可知,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组织和科学期刊,这反映了科学研究不再是零散的、个人的行为,而是有了专门的机构和平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趋势,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学协会、科学学校的建立和科学期刊的诞生,这些更多的是体现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而不是科学知识向大众普及,不能仅仅因为有科学期刊就表明科学知识开始向大众普及,没有足够证据体现大众对科学知识的获取等情况,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5 江西模拟)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始把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不再被宗教和传统所束缚。然而,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对科学的过度推崇导致部分人认为一切问题都能用科学方法解决,进而忽略了人类情感、道德和艺术等领域的独特价值”。这一现象反映了启蒙运动( )
A.借理性构建全新意识形态体系的局限
B.推动科学主义盛行从而颠覆传统道德
C.以理性突破宗教禁锢却陷入新的盲从
D.因过度强调科学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启蒙运动。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突破宗教禁锢,但又因过度推崇科学,陷入对科学方法的盲目相信,即陷入新的盲从,C项正确;
材料重点并非构建全新意识形态体系,而是强调追求理性时过度推崇科学带来的问题,排除A项;
“颠覆传统道德”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忽略道德领域独特价值,并非颠覆,排除B项;
材料强调忽略人类情感、道德和艺术等领域价值,不是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范围扩大,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1.(2025 邵阳二模)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厌恶一直是法国人对猫的主流态度,它不像狗那样乐于取悦主人,这种与狗截然相反的独立性被视为猫天然不忠诚的罪证。18—19世纪,宠物猫逐渐被法国人接受,许多法国文人甚至为了夸赞猫而贬低狗。这折射出( )
A.近代科学革命提升人们认知
B.启蒙运动影响人们价值取向
C.政治变革增强民族国家意识
D.物质水平提高改变文人雅趣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8世纪法国开展了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独立等思想观念。猫的独立性在这一时期被重新审视和接纳,契合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使得法国文人对猫的态度发生改变,B项正确;
近代科学革命主要涉及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突破,其核心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新科学理论的建立,排除A项;
民族国家意识主要涉及对国家主权、民族认同等方面的认知和情感,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忠诚感,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国文人对猫态度因价值观念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并非单纯因为物质水平提高改变了文人雅趣,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学生需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12.(2025 甘肃模拟)1764年,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在给国王的抗议书中写道:“每一个公民,自从其降生于一个君主国,就拥有他合法的自由权……这一自由是与财富或等级身份一样真实的遗产,但自由比它们更加珍贵。”这说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成为主流 B.封建等级制遭废止
C.君主制被彻底否定 D.启蒙思想影响深刻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这段话出自1764年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给国王的抗议书,其核心是在强调公民的合法自由权的重要性,并将其与财富和等级身份相提并论。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思想强调自由、平等和理性。法官们在抗议书中提到的自由比财富或等级身份更加珍贵,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人们观念的深刻影响,D项正确;在1764年的法国,君主专制依然是主要的政治体制,民主制度尚未成为主流,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等级身份”和所学可知,当时法国封建等级制度仍然存在,并未被废除,等级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后才受到重大冲击,排除B项;材料中的“君主国”说明当时法国并没有否定君主制,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025 安徽一模)霍布斯强调自然状态下人与人必然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必须形成一个人造的政治体,人民通过契约将权力让渡给君主,这个政治体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成员的安全;洛克指出,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下的诸多不便,人需要相互让渡权力以形成一个人造的政治共同体。据此可知,二者都( )
A.鼓吹人民主权 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强调自然权利 D.主张分权与制衡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启蒙运动。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霍布斯主张人民通过契约将权力让渡给君主,洛克指出人需要相互让渡权力以形成政治共同体,两者都认为国家权力是人们通过契约让渡权力形成的,而非君主权力是神授予的,这就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B项正确;
霍布斯的观点更倾向于君主专制,人民将权力让渡给君主后,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并非强调人民主权;洛克虽有人民主权的一些思想,但材料中未明确体现这一点,所以不能说二者都鼓吹人民主权,排除A项;
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不便而通过契约形成政治体,对于自然权利的具体内容及强调程度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提及将权力进行划分并相互制约平衡的相关内容,所以二者都不主张分权与制衡。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5 武汉模拟)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指出,“手艺人和商人都挣了一笔钱,赢得了第二流人物的势力和声望他们既不肯像农民那样,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自卑,而屈服于奴隶制统治的淫威,也不希望像贵族那样,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因此“形塑了不同于前商业社会的政治生态”。休谟意在强调( )
A.政府应重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自由与理性精神渗透商业社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必然性
D.工商业发展是政治进步的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不肯屈服于奴隶制统治的淫威,也不会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可知商业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思想觉悟提高,有利于政治民主化,D项正确;
材料没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A项;
B项“渗透”过于夸大,排除B项;
材料没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5.(2025 宁波二模)新教领袖加尔文认为修道院中的禁欲、独身是不可取的;依靠遗产收入为生的懒习是一种罪恶。他提倡积极生产,奋发工作,同时又要过一种节制的、勤俭的合理化生活。这反映加尔文教( )
A.因信称义的教义 B.建立民族教会的追求
C.反对教会的腐败 D.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宗教改革。
【解答】“因信称义”是新教普遍教义,但题干未直接涉及信仰与行为的关系,排除A;
“建立民族教会”涉及教会组织结构,题干未提及,排除B;
“反对教会腐败”虽符合新教背景,但题干重点在于生活方式而非直接批判腐败,排除C;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现世价值与努力。加尔文鼓励积极工作、勤俭节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现世生活的重视和人的主动性,与人文主义精神相符,故选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6.(2025 济宁一模)17、18世纪的启蒙大师们认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与文艺复兴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观点的超越之处在于( )
A.肯定自然界的运转规律
B.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C.明确提出反封建的目标
D.理性地思考社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启蒙运动。
【解答】文艺复兴虽然主要侧重于人文领域,但也并没有否定自然界的运转规律,且肯定自然界规律不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和独特贡献,排除A项;
文艺复兴同样强烈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束缚,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等作品就鲜明地表达了这一观点,排除B项;
文艺复兴在本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它冲击了封建教会的思想统治等,只是启蒙运动反封建更彻底、更全面,提出了具体的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等,排除C项;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规律,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理性原则来发展,主张用理性来构建理想的社会,这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规划,相比于此,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倡导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等,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的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规划,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025 江门一模)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萨卢塔蒂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祖国和朋友,人应该关心、爱护你的家庭、孩子、亲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国,并为他们效劳。这一观点( )
A.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蕴含着世俗观念和国家认同
C.导致了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
D.推动了封建等级观念的瓦解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祖国和朋友,人应该关心、爱护你的家庭、孩子、亲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国,并为他们效劳”可知,学者萨卢塔蒂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身边的亲戚朋友和祖国,蕴含着世俗观念和国家认同,B项正确;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并非材料主旨,A项错误;
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错误;
封建等级观念的瓦解非材料主旨,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2025 西宁二模)中世纪时期,经商、朝圣、传教等是旅行的重要目的。到16世纪,法国人蒙田将旅行视为培养人的“学校”,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历史学家吉勒也认为,法国精英阶层通过旅行实现自我教育的做法,逐渐成为“一种兼具知识性,社会性,审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为典范”。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精英人士娱乐活动丰富
B.经济发展拓展人类活动范围
C.人口流动传播先进思想
D.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要求依据材料“一种兼具知识性,社会性,审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为典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一种兼具知识性,社会性,审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为典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旅行”一词日渐被赋予以探险、发现、求知、好奇为导向的新意涵,是认识世界、获取新知的手段,体现了对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重视,是人性觉醒的表现,故D项正确;
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材料主要强调人们对旅行认识的变化,而不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故排除B项;
材料并未涉及旅行者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9.(2025 蚌埠模拟)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剧“允许杜撰”,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历史建构,并影响着大众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如刻画因残暴而遭上帝惩罚的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凸显民族认同感的《爱德华四世》,对历史的形塑却“更符合历史学家的看法”。由此可见,这些历史剧( )
A.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阶层群体
B.以服务于现实为价值导向
C.表明人文精神是历史发展主要动力
D.突破作家自身视野的桎梏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历史建构,并影响着大众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如刻画因残暴而遭上帝惩罚的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凸显民族认同感的《爱德华四世》,对历史的形塑却‘更符合历史学家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剧“允许杜撰”,并积极参与历史建构,反映了这些历史剧以服务于现实为价值导向的特点。历史剧通过刻画历史人物和事件,传达道德教训,如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因残暴面遭上帝惩罚,警示避免类似行为,这反映出鲜明的政治劝勉和教海目的,意图是为君王提供政治教海,以使他们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历史剧如《爱德华四世》通过凸显民族认同感、塑造民族国家观念意识和重塑民族历史记忆来建构英国近代民族国家,进而强化了英国人的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因此这类历史剧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或社会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现实价值,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历史剧具有鲜明的教化或警示意义,其价值观服务对象多样化,不仅仅是针对市民阶层,故排除A项;
材料只体现出人文精神在历史剧创作中的作用,无法说明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故排除C项;
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20.(2025 湖南模拟)有人曾提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一个最难以解释的悖论,就是为何以理性为标志的伟大运动,竟表现出那么多的非理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理性本身也应受到批判
B.理性并非启蒙运动精神内核
C.启蒙思想没有指导革命
D.法国大革命超越了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解题关键信息是“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一个最难以解释的悖论,就是为何以理性为标志的伟大运动,竟表现出那么多的非理性”。
【解答】A.材料表明以理性之名指导的法国大革命出现了极多的不理性行为,这表明理性本身也是要批判的,即理性虽然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它仍然有局限性,故正确;
B.理性是启蒙运动精神内核,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启蒙运动与革命关系问题,排除;
D.材料并没有体现法国大革命超越了启蒙运动,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2025 湖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 帕格顿指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艺术观念,而宗教改革则希望恢复罗马帝国早期的使徒教会道德;然而,启蒙运动却不是要复兴这两种变化传统,帕格顿认为“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来来的名义攻击过去”,其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论题在于启蒙运动,可围绕启蒙运动对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阐述。
对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在宗教观上,通过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打击了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进一步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政治方面,通过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为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鼓舞了亚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总之,启蒙运动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对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是一场破旧立新的历史进程。是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理性、民主、平等、科学与其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等主张打击了基督教会的专制统治和封建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架构出了基本框架。
故答案为:
论题:启蒙运动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阐述: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在宗教观上,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主张在宗教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打击了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进一步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在政治方面,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为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鼓舞了亚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启蒙运动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不仅猛烈冲击天主教会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推动社会风俗趋向理性、文明;启蒙运动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总之,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有助于人类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类主体性的激发,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它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2.(2025 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文艺复兴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科学与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科技发展、人文主义复苏,艺术家们寻找到了绘画的突破口,确立了新的绘画观,使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艺术真正决裂。于是,西方艺术从无章可循的“黑暗时期”进入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传奇式人物——乔托、达 芬奇、波提切利、拉斐尔等崭露头角。
——摘编自冯宁《从科技到思想:解码西方文艺复兴的内在动因》
材料二“从音乐审美价值的角度看,音乐创作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文艺复兴早期,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人的生活、人的情感成了音乐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中世纪那种“上帝是音乐美的根源”的神话逐渐被打破,抒发人生意义的感受成了创作的来源。用人性反对神权的精神隐含在法国理论家、诗人和作曲家菲利普 德 维特里及其所著的《新艺术》中,他主张改革弗朗科记谱法,还在其文中阐述了音的计量并创造了新的音乐表现新的内容,可以说,创造这种新内容是为了与旧的反映基督教义思想的旧格利戈里圣咏相抗衡。法国新艺术代表作曲家玛受认为作诗或作曲如不用心灵去感受,必害及词名或曲调。尼德兰乐派由于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常用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尼德兰乐派代表人物奥克冈的音乐思想就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他认为复调音乐的展开应该自由化,不承认什么固定形式。这种追求个性自由,企图摆脱宗教思想的禁锢的音乐思想,指引着他的创作。
——摘编自叶德诚《重思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早期音乐思想上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的精神在当时音乐思想上的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对音乐创作的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力图摆脱封建神权的束缚;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黑死病冲击了传统思想;根据材料“科学与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可得出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体现:根据材料“那种‘上帝是音乐美的根源’的神话逐渐被打破,抒发人生意义的感受成了创作的来源”可得出反对神权,宣扬人性;根据材料“这种追求个性自由,企图摆脱宗教思想的禁锢的音乐思想,指引着他的创作”可得出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自由,破除禁锢。意义:根据材料“复调音乐的展开应该自由化,不承认什么固定形式”并结合所学可知,用人文主义思想对音乐进行创作,突破了思想桎梏;解放了音乐创作;根据材料“尼德兰乐派由于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常用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可知,创新了音乐形式;根据材料“尼德兰乐派代表人物奥克冈的音乐思想就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他认为复调音乐的展开应该自由化,不承认什么固定形式。这种追求个性自由,企图摆脱宗教思想的禁锢的音乐思想,指引着他的创作”可知,丰富了音乐内涵。
故答案为:
(1)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力图摆脱封建神权的束缚;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黑死病冲击了传统思想。
(2)体现:反对神权,宣扬人性;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自由,破除禁锢。
意义:突破了思想桎梏;解放了音乐创作;创新了音乐形式;丰富了音乐内涵。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