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2、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态。
3、感悟《雨霖铃》中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教学策略
1.加强背诵力度:课前,可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课后要求学生熟背默写。
2.从词的章法入手,领会内容;从词的句法入手,领会句意。品味层次之美、语言之美。
3.以“问题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把握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知识储备
A.词的相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B.作者介绍
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枯元年(1034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
由于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因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
C.文本要点
《望海潮》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该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不仅有亲身的观赏和体会,而且对杭州还怀有极其深厚的热爱之情。柳永写此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在艺术上几乎超过了前人所有歌颂杭州的诗词。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起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首诗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是传说,并不一定可信,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及柳永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雨霖铃》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词人先宕开一笔,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是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而“经年”的“千种风情”便从此失去了意义,因为知音已远,良辰不再。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二、问题探究
(一)《望海潮》
主问题:认真品味《望海潮》一词,然后思考:这首词是通过怎样的壮丽的景象、激越的声调,来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的?
子问题1:这首词上下片的要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子问题2:这首词的上片的词眼是什么?词人是扣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的?
子问题3:这首词的下片的描绘了哪些景象来表现西湖迷人风光的?
子问题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子问题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赞美杭州的富庶和魅力?请简要说明。
子问题6:这首词是怎样布局谋篇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在概括上下片要点基础上,拟出本文的层次结构。
(二)《雨霖铃》
主问题:认真品味《雨霖铃》一词,然后思考:词人是怎样道破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的?
子问题1:这首词上下片的要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子问题2: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写了哪两幅秋日画面?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子问题3:词的下片预想别后凄切之情,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回答。
子问题4:这首词在写景抒情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三、课文小结
一曲《望海潮》牵动长江万里愁。金主完颜亮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因此词之魅力而生南渡入侵之野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柳永笔下的《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2、柳永的一生是充满抑郁和失意的,一首《雨霖铃》道尽了仕途失意,落拓江湖,辞别情人,把酒浇愁愁更愁的痛苦等等真切的感受。而且它不是写离愁别恨的一个侧面,词人的情感并没有随着离别戛然而止,而是被充分抒写并表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
四、拓展延伸
《雨霖铃》是一篇抒写离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伤的名篇。送(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数量繁多。比如,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其中就有很多名垂千古之作;宋代也有不少像《雨霖铃》一样抒写离别的优秀词作。古人送(离)别的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在诗(词)人被迫背井离乡时,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词),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研究离别诗(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并且对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古代的人情风俗都很有帮助。
以“中国古代送(离)别诗词研究”为主题,自己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