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8课 伟大的
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转折。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1、为什么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讨论有什么结果和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会议 的主要内容,重大的历史意义?
3、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怎样避免冤假错案这样的悲剧重演?
4、说说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情况及其意义。
比一比谁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2.7)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出现了徘徊。
“两个凡是”
思考:“两个凡是”方针对不对,为什么?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纠正“文革”以来的极“左” 错误,
反对“两个凡是”。
目的:
性质:
结果:
意义: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
②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1978年底
2、地点:
北京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主要 内容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 意义: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转折。
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想一想: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思想路线:实事求事
(从实际出发)
政治路线: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
组织路线:民主、法制、协商
(平反冤案)
家长制、个人崇拜
(冤假错案)
阶级斗争为中心
(政治)
左倾路线
(从主观出发)
1966年
1978年后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题字“实事求是”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2、加强民主与法制
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
1.平反冤假错案
到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得到平反。
中国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
2.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9年
▲1982年
颁布一系列法律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此后,《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
基本上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思想
奠定基础
徘徊
转折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978年底)
内容
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推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课小结
堂堂清:当堂训练
见《课堂作业》第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