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学综合练习卷-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地区)
一、单选题
1.(2025·江苏宿迁·一模)下列估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为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
2.(2025·江苏扬州·一模)人们常说的“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是指我国古代的音阶,它们分别是“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这五个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3.(2025·江苏苏州·一模)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音叉,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则( )
A.此时乒乓球处于平衡状态
B.音叉的机械能均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C.本实验探究的声音由乒乓球振动所产生
D.该实验装置无法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2025·江苏苏州·一模)某次,设置在深山中的声音监测器测到两个声音信息,数据记录如下表,则( )
声音 声音1 声音2
信息1 5000Hz 800Hz
信息2 30dB 60dB
A.信息1是频率 信息2是声强级 B.信息1是声强级 信息2是频率
C.信息1是声速 信息2是波长 D.信息1是波长 信息2是声速
5.(2024·江苏无锡·二模)如图检验氢气纯度时,若氢气不纯,会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若氢气纯净,会听到很轻的低沉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口朝下,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沉在空气下方
B.氢气纯净,点燃后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C.氢气不纯,点燃后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D.听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6.(2025·江苏宿迁·二模)如图是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
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响度一定增大
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7.(2025·江苏盐城·一模)在AI技术助力下,“智慧养老机器人”不断推新,陪聊天、做家务、帮康复,样样精通。如图所示为老人与“机器人”聊天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可达3×108m/s
C.机器人是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机器人能分辨出主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8.(2025·江苏南京·一模)“双减”后,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9.(2025·江苏苏州·一模)下列有关竹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笛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C.在吹奏时,可以通过改变吹奏的力度来改变响度的大小
D.竹笛和葫芦丝如果由同一人吹奏,二者的音色相同
10.(2025·江苏扬州·一模)扬州古琴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特点是音域宽广、音色浑厚、余音悠远,这使得扬州古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图所示,关于古琴演奏过程中涉及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优美的琴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B.古琴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古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D.现场观众听到的琴声与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样
二、填空题
11.(2025·江苏南通·一模)中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其外壳用硬度 的特种材料制成,其声呐装置是利用 进行障碍物的距离测定,核能是 (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12.(2025·江苏扬州·一模)“听声辨人”的游戏中,小明能辨认出小华正在讲话的主要依据是小华发出声音的 与众不同,小华的讲话声是由声带的 而产生,该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明耳中的。
13.(2025·江苏扬州·一模)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曲目《茉莉花》,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调节琴弦的松紧可改变琴声的 ,空间站的画面通过 传回地球。空气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使水发生剧烈振动形成水雾,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14.(2025·江苏连云港·一模)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周深与胡宏·迭戈·弗洛雷兹合作的《山鹰和兰花花》,将陕北民歌的苍茫深情与安第斯山鹰的旷远高亢交织,让唢呐的激越与排箫的空灵共鸣,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哲学.演唱者发出的歌声是由于声带的 而产生的,观众通过声音的 来分辨唢呐和排箫的。
15.(2025·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闹钟发出声音是由被敲击的电铃 产生的;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减小,直到听不见。结合实验现象推理可知: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16.(2025·江苏宿迁·一模)宋词如画,将万千情感融入音律,勾勒出世间万象,宛如一曲流转变迁的古老乐章,唤醒沉睡的心灵;宋词如曲,旋律悠扬,唱出历史的华章;宋词如茶,品味其香,感受那独特的文学韵味;宋词如梦,演绎着悲欢离合,让人陶醉其中。如《解语花 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 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 。
17.(2024·江苏徐州·二模)利用卡纸可以完成很多实验。如图甲,用卡纸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可以听到声音的 不同;如图乙,用卡纸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水和卡纸不会掉落,这说明了 的存在;如图丙,用卡纸自制了飞机机翼模型,用电吹风从侧面向它吹风时,机翼就会升起,这是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的缘故。
18.(2024·江苏扬州·二模)小明利用一根琴弦和一些简单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单弦琴”, 小车静止在某位置,拨动箭头处琴弦的同时,向小桶里增加沙子,能 (选填“升高”、“降低”)音调;若拨动琴弦后自由释放小车,音调也会改变;若想改变“单弦琴”的音色,可以 。
三、实验题
19.(2025·江苏南京·模拟预测)用蜡烛可以做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将三支点燃的蜡烛排列在音箱前方,当音箱播放音乐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 ;
(2)如图乙,快速抽出纸条后,发现蜡烛依然立在原处,说明 具有惯性;
(3)如图丙,水平桌面上一根直蜡烛的重为G,重心为O,AB长为L,OB长为L1,不计蜡烛的粗细,将B端刚好拉起的最小力F1= ,继续向上缓慢提升蜡烛B端,同时保持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当蜡烛和桌面夹角为α(α<90°)时拉力大小为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F1 F2。
20.(2024·江苏扬州·二模)小华对课本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进行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声源悬浮于空中,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座传出,若磁体A的上端为N极,则磁体B的 (上/下)端为S极;
(2)随着抽气,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声源上方的轻质小球还在跳动,说明声源仍在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1.(2024·江苏南京·二模)利用注射器可以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橡皮帽密封的注射器中有一正在发声的芯片,用力向外拉活塞,会听到芯片的声音 ,由此推理可知: ;
(2)如图乙,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后向外拉活塞,乙醚消失,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相互靠近,这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四、计算题
22.(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用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被固定在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1,空气中的声速为v0问:
(1)A与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经过短暂的Δt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测量,此次的时间差为t2,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声学综合练习卷-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地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D B D B D D
1.A
【详解】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故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为3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B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乒乓球被音叉弹开,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音叉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故B错误;
C.本实验是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从而探究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而不是乒乓球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此实验主要是通过乒乓球的被弹开来显示音叉的振动,从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或通过敲击音叉的力度不同,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需要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此实验装置无法直接改变音叉振动的频率,也就无法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信息1中给出的数值(5000Hz和800Hz)是声音的频率单位,表示声音振动的快慢;信息2中给出的数值(30dB和60dB)是声强级的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程度。因此信息1是频率,信息2是声强级,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会产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把收集了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试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氢气在试管口,所以点火时试管口需朝下,故A错误;
B.氢气纯净发出很轻的低沉声音,是指响度小,音调低,故B错误;
C.氢气不纯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尖锐表示声音的音调高,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是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
6.B
【详解】A.由题意可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该驱蚊器不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故A错误;
B.该驱蚊器是超声波驱蚊器,超声波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故B正确;
C.音调与频率有关,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音调升高,声音响度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会增大,但不可能达到3×108m/s,故B错误;
C.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机器人是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机器人能分辨出主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故B正确;
C.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优美的音乐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笛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吹奏时,可以通过改变吹奏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振幅,即响度的大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笛和葫芦丝如果由同一人吹奏,但由于两乐器发声的物体不同,因此音色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所以在不同场景下,古琴声可能是噪声,也可能不是噪声,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作为传声物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古琴属于弦乐器,琴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琴声与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都属于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因此两种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样,故D正确。
故选D。
11. 大 超声波 不可再生
【详解】[1]核潜艇在深海中受到较大的液体压强,其外壳用硬度大特种材料制成。
[2]声呐装置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3]核能在使用后短时间内不能重新获得,是不可再生能源。
12. 音色 振动 空气
【详解】[1]不同人声带的结构和发声方式不同,导致声音的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因此小明能通过音色辨别小华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两人在空气中对话时,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13. 振动 音调 电磁波 能量
【详解】[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调节琴弦的松紧可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琴声的音调。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空间站的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水被振动形成水雾。
14. 振动 音色
【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唱者发出的歌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唢呐和排箫的。
15. 振动 真空
【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声音是由被敲击的电铃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小,声音减小,直到听不见;结合实验现象推理可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 发声体振动 见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 音调 大气压 小
【详解】[1]用卡纸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卡纸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2]用卡纸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由于卡纸下方大气压的作用,向上托着卡纸,水和卡纸不会掉落。
[3]用电吹风从侧面向飞机机翼模型吹风,由于机翼模型上凸下平的形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对机翼产生向上的升力,机翼就会升起。
18. 升高 改变琴弦的材料
【详解】[1]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如图所示的“单弦琴”,拨动箭头处琴弦的同时,向小桶里减少沙子,琴弦变松,振动变慢,音调降低。反之,则音调逐渐升高。
[2]音色与材料有关。小车静止在某位置,若想改变“单弦琴”的音色,可以改变琴弦的材料等。
19.(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蜡烛
(3) =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音箱播放音乐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该能量使烛焰晃动。
(2)如图乙,快速抽出纸条后,发现蜡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则依然立在原处,说明蜡烛具有惯性。
(3)[1]如图丁,水平桌面上一根直蜡烛的重为G,重心为O,AB长为L,OB长为L1,不计蜡烛的粗细,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将B端刚好拉起的最小力
[2]向上缓慢提升蜡烛B端,同时保持拉力方向竖直向上,重力的方向竖直竖直向下,故力臂始终在水平方向,当蜡烛和桌面夹角为α时(α<90°),拉力大小为F2,由于力臂之比等于杠杆长度的比,两个力的力臂比值不变,所以拉力不变,故两个力相等。
20. 上 振动 光的传播
【详解】(1)[1]图示中,磁体B悬浮在空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磁力作用,磁体A的上端为N极,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B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
(2)[2][3]罩内空气减少,传声介质减少,几乎听不到声音,但小球还在跳动,说明声源仍在振动,仍能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仍能看到小球,是小球反射的光线传到人眼,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1.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汽化 小
【详解】(1)[1][2]用橡皮帽密封的注射器中有一正在发声的芯片,用力向外拉活塞,筒内空气密度变小,会听到芯片的声音变小,由此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后向外拉活塞,乙醚消失,液体的乙醚变成了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3)[4]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变大,压强变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两船都会受到向中间的压强差,将两船压向中间,所以两船相互靠近。
22.(1)v0t1;(2)
【详解】(1)由于红外线的传播速度远大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可忽略红外线在A与B之间传播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得A、B间的距离为
(2)同理可知:进行第二次测量时,此时A、B间的距离为
两次的路程差(即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即为小车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答:(1)A与B之间的距离为v0t1;
(2)经过短暂的Δt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测量,此次的时间差为t2,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