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综合练习卷-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地区)(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学综合练习卷-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地区)(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9 16: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光学综合练习卷-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地区)
一、单选题
1.(2025·江苏宿迁·一模)关于光速和光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B.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光年是天文学上使用的时间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使用的长度单位
2.(2025·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的原理相同的是(  )
A.苏博倒影 B.海市蜃楼
C.林间光柱 D.公路弯道镜
3.(2025·江苏苏州·一模)如图,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某光学元件(图中虚线框内)后,再经另一相同三棱镜折射,最终形成一束白光射出,则图中虚线框内可能是(  )
A.平面镜 B.玻璃砖 C.凹透镜 D.凸透镜
4.(2024·江苏无锡·二模)如图所示,玻璃板下方固定一光源,沙画作者在玻璃板上不断布撒和抹除细沙,细沙阻挡了来自玻璃板的光,形成了多变的光影效果。下列光现象中与形成沙画光影效果原理相同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用放大镜看书
5.(2025·江苏南通·一模)下列光现象与“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筷子弯折 B.鹦鹉照镜
C.水中倒影 D.杆的影子
6.(2025·江苏南通·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恰好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清晰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35cm处,则(  )
A.光屏靠近凸透镜,可成缩小的像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可成缩小的像
C.光屏靠近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像
7.(2025·江苏南通·一模)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则当物体距透镜0.3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成像
8.(2025·江苏南京·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如图甲,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像将会变小
B.如图乙,在玻璃板后竖直放置一纸板,人在任何位置都看不到像
C.如图丙,若玻璃板的高度为蜡烛高度的一半,像的高度也为蜡烛高度的一半
D.如图丁,若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像仍与蜡烛关于玻璃板对称
9.(2025·江苏扬州·模拟预测)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手表的表面正对凸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凸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B.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
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但跟直接看表不相同
10.(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O为凸透镜光心,位于“50cm”刻度处,刻度尺与主光轴重合。来自蜡烛的光束a、b均平行于主光轴,光束a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过主光轴上“60cm”刻度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0cm
B.烛焰经透镜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光束b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交主光轴上“50cm-60cm”刻度之间
D.仅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蜡烛的像将左移
二、填空题
11.(2024·江苏南京·二模)警用无人电动巡逻车能实现自动测温、喷洒消毒液、自动报警等功能.民警在后台通过 波对它进行操控,巡逻车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 测温: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的过程中,动能 ;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是一种 (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发光器件。
12.(2024·江苏南京·二模)手机屏幕上有水滴时,透过水滴可以观察到屏幕图案是由红、 、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组成;验钞机是利用外线工作的,手机信号利用 波接收信息。
13.(2024·江苏淮安·模拟预测)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F射出。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如果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14.(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曲线①对应光线的特点是 ,曲线②对应的是 线。
15.(2024·江苏无锡·二模)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如图所示,这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凹)透镜,这种透镜对光有 ,会聚/发散)作用,检查时,要看清患处微小的细节,医生应将内窥镜的镜头 (靠近/远离)患处。
16.(2023·江苏连云港·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 (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
17.(2024·江苏常州·三模)城市的发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一些现象的出现也给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隐患,如城市高楼玻璃外墙形成的光污染,这主要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造成;另一方面建筑物越修越高,但如果不注意建筑上的物体(例如放在阳台上的花盆)就会有“高空抛物砸伤人”的危险,在物体落下的过程中,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成 能,高度越高,危险性也越大。
18.(2024·江苏盐城·二模)如图所示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 反射。已知镜头焦距为12cm,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 cm的范围内调节,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可将凸透镜适当 (靠近/远离)广告片。
三、实验题
19.(2025·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玻璃板下方放有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蜡烛放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观察者的位置应与蜡烛 同侧,直到看上去蜡烛与蜡烛的像重合;若此时观察者往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在P处观察,蜡烛与蜡烛的像 ;
(2)减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 ,若在玻璃板和蜡烛之间放一块纸板,此时在玻璃板中 看到A的像;
(3)给玻璃镀上反射膜可以使实验成像更清晰,膜要镀在靠近蜡烛 一侧。
20.(2025·江苏宿迁·一模)在以《眼睛和眼镜》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
(1)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图甲和乙所示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中;
照相机 胶卷 光圈
眼睛 晶体和角膜 瞳孔
(2)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丙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①按图丁所示,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水透镜的 ;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此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
③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远离水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2025·江苏泰州·一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标有刻度的白板、底座、透明玻璃罩等。

(1)小红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入射点O放置白板并调整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测得此时白板与镜面成角,说明白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是: ,实验表明:光反射时, ;
(2)小红继续探究:
①如图乙所示,白板竖直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白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图中未画出);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②当图中角逐渐减小时,发现反射角的大小将 ;
③不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可知: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
(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置于水平底座中心,激光笔发出一束光从透明玻璃罩A处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
①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应在平面镜上方喷些 ;
②小明观察到反射点在玻璃罩B处,接着他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 。
22.(2025·江苏扬州·一模)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A、B两蜡烛大小相等。
(1)实验时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2)实验时蜡烛B能够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 ,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3)实验中,若不小心将玻璃板碰倾斜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的像在蜡烛B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4)有同学发现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与它有部分重叠、较模糊的像。要避免这种现象,改进的措施是 。
《光学综合练习卷-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江苏地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A A A C D A D
1.D
【详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的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小,故A错误;
B.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B错误;
CD.光年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单位,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潭清疑水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A.苏博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C.林间光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公路弯道镜是凸面镜,所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从图中可知,白光经过左侧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经过右侧三棱镜后又重新合成了白光,这意味着中间虚线框处的光学元件需要将色散后的光重新汇聚在一起。
A.平面镜主要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它不会对色散后的光起到汇聚合成白光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砖对光有一定的折射作用,但它并不能将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重新汇聚成白光,故B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色散后的光更加分散,而不是汇聚,故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能够把经过左侧三棱镜色散后的七种色光重新汇聚起来,从而在经过右侧三棱镜后又合成白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树叶部分遮挡阳光所形成的明暗现象,与沙画产生光影的原理相同,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书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A
【详解】“潭清疑水浅”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A.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鹦鹉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恰好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清晰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因此,凸透镜的焦距f为10cm。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35cm处,此时物距u=35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图中时,,此时
像距等于物距,说明物体处于二倍焦距处,即,所以
当物体距透镜米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实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如图甲,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乙,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在玻璃板后竖直放置一纸板,人在玻璃板前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可以看到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丙,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无论玻璃板的大小是多大,像与物等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丁,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像仍与蜡烛关于玻璃板对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AD.由甲图可知甲图中的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属于放大镜成像原理,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手表虚像,所以看到的秒针与实际转向一样,所以甲表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一样,故A正确,D错误;
BC.由乙图可知:乙图中的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属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从凸透镜的另一侧可看到物体上下倒立、左右颠倒的放大的像,但是表针的转动方向不会改变,还是顺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故BC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平行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由图可知,焦距为f=10.0cm,故A错误;
B.此时物距
50.0cm-20.0cm=30.0cm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一致,故B错误;
C.光束b与主光轴平行,折射后应该过焦点,故应该过60cm刻度线处,故C错误;
D.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使成像靠近凸透镜,即蜡烛的像会左移,故D正确。
故选D。
11. 电磁 红外线 减小 半导体
【详解】[1]警用无人电动巡逻车通信需要和地球的同步卫星交汇,因此需要靠电磁波对它进行操控。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巡逻车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测温。
[3]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的过程中,质量变小,则动能变小。
[4]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12. 绿 电磁
【解析】【小题1】[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各种色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可知,手机屏幕上的图案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组成。
[2]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接收信息的。
13. 漫 可逆
【详解】[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O的径迹,说明反射光线是四面八方的,所以反射面是粗糙的,说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如果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14. 使荧光物质发光/消毒杀菌 红外
【详解】[1][2]白光散开后,紫光因为折光能力最强,在单色光的最下面,故①是紫色光,它能使使荧光物质发光,还能消毒杀菌;红外线的折光能力最弱,故它在单色光的最上面,所以②是红外线。
15. 凸透镜 会聚 靠近
【解析】【小题1】[1][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检查时,要看清患处微小的细节,让观察的位置的像更大,相当于使实像变大,故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因此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靠近患处。
16.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解析】【小题1】[1][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像,所以像距一定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17. 反射 动
【详解】[1]玻璃外墙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射到镜面上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这种光强度大,逆着光线看,很刺眼,大量使用这种玻璃外墙会造成光污染。
[2]物体落下的过程中,物体的高度越来越小,所以重力势能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动能越来越大,所以物体落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8. 漫反射 12-24 靠近
【解析】【小题1】[1]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这是发生了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向。
[2]摄影灯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12cm,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f~2f范围内调节,即在12~24cm的范围内调节。
[3]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可将凸透镜适当靠近广告片,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19.(1) A 仍然重合
(2) 不变 能
(3)B
【详解】(1)[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蜡烛放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观察者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直到看上去蜡烛与蜡烛的像重合。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若此时观察者往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在P处观察,蜡烛与蜡烛的像仍重合。
(2)[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减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蜡烛A的大小不变,其像的大小也不变。
[2]若在玻璃板和蜡烛之间放一块纸板,不影响蜡烛A成像,则此时在玻璃板中能看到A的像。
(3)为了增强光的反射效果,膜要镀在靠近蜡烛B一侧。若镀在靠近蜡烛A一侧,会导致膜挡住玻璃,玻璃不能再反射光。
20.(1) 镜头 视网膜
(2) 主光轴上 强 前方 近视
【详解】(1)[1][2]由图甲乙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都起到凸透镜的作用,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起到承接像的作用。
(2)[1]按图丁所示,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水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3]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变厚,焦距变小,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此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4]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远离水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眼睛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得成像延迟,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凹透镜,即近视眼镜。
21.(1) 垂直放置 见解析
(2) 变小 相等
(3) 水雾 是可逆的
【详解】(1)[1][2]白板与镜面成90°角时,白板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说明白板应垂直镜面,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白板只在某一位置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由此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1][2]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知道,随着入射角变小,反射角随之减小,大小相等,可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1]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应在平面镜上方喷些烟雾,这是利用了光照在烟雾上会发生反射,可以通过烟雾显示光路。
[2]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2.(1) 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相等 虚
(3)下方
(4)换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详解】(1)[1]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 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1] 蜡烛A与B完全一样,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A的像与B大小相等,则A的像与A大小相等,所以平面镜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 由于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光线并没有照射到玻璃后方,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出的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中,若不小心将玻璃板碰倾斜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的像在蜡烛B的下方。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因此改进只需要换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