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济南高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济南高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9 17: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 年高新区学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5.05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其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6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 - 5 题。
①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画出的大约 800 余年前济南的诗意,曾经的 “古鹊山湖” 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了水的鹊华便似没有了诗意。为了恢复这诗意般的景致,②济南举行了对鹊华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建修复工作。目前,鹊华山湖湿地绿意盎然,其独特的生态风光美丽如画,波光潋滟,郁郁葱葱,水鸟翩然飞舞。置身这片充满生机的湿地,身心都不自觉地松弛下来。生态之美让人________。③通过对华山湖生态环境治理,其已形成了自身稳定的水系生态系统。华山湖湿地水自净能力增强,水体透明度提高,从空中俯瞰,华山湖水愈发澄澈,青山绿水相映,景色绮旎,无数济南人心中热切盼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如果说《鹊华秋色图》是农耕文明背景下对济南北郊田园风光的描绘,那么在这幅新时代 “鹊华新画卷” 中,④济南人不仅续写着生态文明下济南如诗的美好未来,还将重现 “鹊华烟雨” 的历史胜景。
1.文中加点字的书写和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潋滟 B. 松弛 C. 俯瞰(kān) D. 澄澈(chéng)
2.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赏心悦目 B. 叹为观止 C. 心旷神怡 D. 乐不思蜀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是书法大家赵孟頫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请参与以下讨论,依据作品特点,仿写一句点评。(3 分)
5.请根据上述文段内容,解释文中 “鹊华新画卷” 的含义。(4 分)
二、(36 分)
(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 - 11 题。(共 21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③。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⑤,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②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③移日:连续好几天。④洒然:吃惊。⑤委于臭腐:(吃下的食物)都归于腐臭。
6.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B. “斗折蛇行” 中的 “斗”“蛇” 是词类活用,其中 “斗” 译为 “像北斗星那样”。
C. 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和乙文中 “从子瞻游” 的 “从” 词意相同。
D. 《小石潭记》《武昌九曲亭记》的 “记” 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7.下列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以其境过清” 和 “以光先帝遗德” 的 “以” 都是 “因为” 的意思。
B. “乃记之而去” 和 “逍遥泉石之上” 的 “之” 都是助词。
C. “其岸势犬牙差互” 和 “至其翩然独往” 的 “其” 都是代词。
D. “潭西南而望” 和 “面山而居” 的 “而” 意义不同。
8.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文柳宗元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B. 乙文情景交融,景中传情,作者情感起伏变化,既有暂时的忧,又有忧后的喜。
C. 甲文写游鱼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意境幽然。
D. 乙文苏辙称苏轼以开阔的胸襟应对仕途坎坷,也表达了对兄长的劝勉之意。
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超过两处不得分)(2 分)
拾 涧 A 实 B 酌 水 而 饮 之 C 见 者 D 以 为 仙 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11.甲乙两文的创作背景都是主人公被贬,但是甲文 “心乐之”,乙文 “有乐于是”,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两文中的 “乐” 有什么不同。(4 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 13 题。(共 7 分)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唐】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注释】此时岑参 45 岁,任祠部员外郎,掌祠祀享祭、国忌庙讳、卜筮医药之事。
1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点明了自己的年龄,虽然已年近半百,但仍像少年一样意气风发,充满自信。
B. 颔联以 “雨滋苔藓”“秋飒梧桐” 两个典型的秋景,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
C. 颈联诗人以 “惊蝉”“旅雁” 自比,表明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力争上游的决心和毅力。
D. 通读全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岑参写本诗的意图与孟浩然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似。
13.尾联借用 “凿壁偷光” 的典故,与诗题中 “献兵部李侍郎” 有何内在联系?全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4 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8 分)
“河” 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运用广泛:“(1)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借河水的奔腾不息,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关关雎鸠,(2) ”(《关雎》)借河畔雎鸠鸟的鸣叫起兴,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3) , ”(王维《使至塞上》)写出了大漠苍茫之壮观,黄河浩渺无尽头的壮阔景象;“(4) ,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写出山的雄伟与黄河的咆哮之势;“(5) , ”(杜牧《泊秦淮》)通过描写秦淮河两岸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引发思古之幽情。
三、(7 分)学校开展 “寻找名著中的色彩意蕴” 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1)补全名著中的 “色彩” 信息库。(3 分)
名著 色彩片段 色彩意蕴
《红星照耀中国》 岩壁终于消失。谷底那片绿油油的麦苗映入眼帘。不远处有一座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 “那座黄” 是黄土高原上的村落,“那片绿” 是①________(地点)百姓种的麦苗,富有生机的颜色赋予这个地方勃勃生机,再现共产党领导下百姓和平安宁的生活。
②________ 我在这里又看到的,不是像在诺第留斯号船上风干的标本,而是活生生的、似乎迎风招展地作扇子般展开的孔雀彩贝,大红色的陶瓷贝。 “大红色” 展现出陶瓷贝无尽的生命力,与诺第留斯号上的标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骆驼祥子》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③________)和那辆破车。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黑影” 既指 “一老一少” 在灯光下的影子,也是贫困的他们给祥子带来的心理阴影,从而加速了祥子放弃通过个人奋斗买车的梦想。
(2)中国京剧脸谱中的颜色往往具有象征性格的作用,例如红色 —— 耿直、有血性;紫色—— 富有正义感;黑色 —— 粗鲁、豪爽;蓝色 —— 刚直、桀骜不驯……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赋予一种色彩,并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说说理由。(4 分)
孙悟空 鲁智深
四、(31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 - 18 题。(共 12 分)
材料一
2024 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6 个部门启动 “体重管理年” 活动,力争通过 3 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体重是观察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须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加强体重管理,既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社会合力。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统筹各方资源,将体重管理融入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中,营造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同时,要强化家庭体重管理的作用,把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的目标和行动,坚持 “大手拉小手”“小手帮大手”,树立家庭健康生活新理念。家庭成员要定期测量体重,相互提示和监督,掌握科学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比如,坚持主食不能缺、油炸不多吃、肉和鱼适量、蔬菜顿顿有,尝试家庭一周健康饮食计划,使用油壶、盐勺、糖罐等定量工具;家庭成员互相支持,减少躺着、靠着、坐着等静态行为,全家人一起去户外活动,采取积极的出行方式;提倡 “体育运动碎片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锻炼,让运动融入生活。
体重管理是一门科学,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急于求成。当前,社会上有不少关于减重和减肥的误区,如断食、过度节食、不吃主食等。事实上,盲目减重不仅不能实现减重的目标,还可能导致体重反弹,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
材料二
吃动平衡,顾名思义就是在饮食与运动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运动的方式消耗掉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余能量,达到身体各机能的平衡。大家经常说的 “管住嘴,迈开腿” 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一个人的能量需要量取决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等许多因素。“食不过量” 就是每天摄入的各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也不低于能量需要量。
材料三
2025 年 3 月 9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 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31.8%。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体重异常是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加强干预。
B. “食不过量” 的核心是确保每日摄入能量与身体需要量相平衡。
C. 积极的出行方式和 “体育运动碎片化” 都是家庭体重管理的可行方法。
D. 体重管理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增加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体重管理年” 活动旨在通过 3 年时间彻底解决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
B. 家庭成员使用油壶、盐勺等定量工具属于政府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的举措。
C. 科学的体重管理需要避免断食、过度节食、不吃主食等盲目减重行为。
D.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预测 2030 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70.5%。
18.下面是某位需要体重管理的同学一天的菜谱,请你根据材料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原因。(至少三条)(6 分)
一日食谱
早餐 煮鸡蛋、牛奶、凉拌芹菜、卤鸡腿
午餐 米饭、蒜苔炒肉、炸鸡块、炸里脊、炸薯条
晚餐 馒头、糖醋鲤鱼、豆腐汤、甜粥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 - 22 题。(共 19 分)
择必终
①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②可逼仄的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③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巷。巷从来无瞥。无瞥,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 “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如的戒指、沉句句的手镯、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④而李八爷熔金锻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⑤不过,那是过去了。
⑥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应时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闻出了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⑦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⑧“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⑨“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⑩李八爷一口一个 “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 “手艺人” 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 “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份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李八爷直接拒绝:“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砣砣子。”
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 “老伙计”,打细如 1 克的项链,拉粗壮如 120 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雕琢,真是个 “操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 “娥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 “梅花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 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 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凄冷压抑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巷子里的冷清。
B. “金饭碗”“银钵钵” 既表明巷人以打金银饰为生,又说明他们因手艺生活无忧。
C. 第⑤段既承接上文李八爷曾经的辉煌,又引出下文时代的变化、传统工艺的落歇。
D. 家旺想要请师父李八爷去他的店里 “坐堂”,是想要照顾师父,反映出他知恩图报。
20.请你从重音及语气角度对 段画线句提出朗读建议,并陈述理由。(4 分)
“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21.文中第 段提到李八爷打出的金块 “精美绝伦”,但是第 段又为什么反复 “付之一炬”?而李八爷却 “乐在其中”?(6 分)
22.有人建议可以把徒弟家旺的结局改成最终陪师傅传承工艺,坚守金银匠手艺。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五、(60 分)
23.按要求作文。
“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自有我的平仄。” 不用强求星星一直明亮,也不必执着于花朵永远盛开。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自己亦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 600 字;
不得抄袭;
(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
1.C(“俯瞰” 的 “瞰” 应读 “kàn”)
2.D(“乐不思蜀”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不合语境)
3.C(①“大约” 与 “余” 重复;②“举行…… 工作” 搭配不当;④逻辑不当,应先 “重现历史胜景”,再 “续写未来”;③无语病)
4.示例:这幅作品笔画圆润流畅,笔力遒劲,神韵高妙。
5.“鹊华新画卷” 既指济南对鹊华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重建修复后,形成的绿意盎然、景色绮旎的生态风光;也指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济南既重现 “鹊华烟雨” 的历史胜景,又续写如诗的美好未来。
6.C(甲文 “从” 是 “自、由”,乙文 “从” 是 “跟随”,词意不同)
7.C(A 项 “以” 分别为 “因为”“来”;B 项 “乃记之而去”“之” 是代词;D 项 “而” 都表修饰)
8.B(乙文未体现 “暂时的忧”)
9.拾涧实 / 酌水而饮之 / 见者以为仙也
10.(1)当他称心如意时,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
(2)只要心中无愧,不受外界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
11.甲文的 “乐” 是见美景的短暂愉悦,后因境过清而转忧;乙文的 “乐” 源于内心豁达,无愧无责,是超然之乐。
12.A(首联是自怜头白始为郎,非 “意气风发”)
13.尾联借 “凿壁偷光” 希望李侍郎给予帮助。全诗反映诗人想建功立业却蹉跎岁月的矛盾。
14.(1)逝者如斯夫 (2)在河之洲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5.(1)①延安 ②《海底两万里》 ③老马和小马
(2)示例:鲁智深选红色。他拳打镇关西,嫉恶如仇,耿直有血性,红色象征其性格。
16.D(材料三强调减少高淀粉蔬菜摄入)
17.C(A 项 “彻底解决” 错;B 项属家庭举措;D 项成人超重肥胖率 70.5%)
18.建议:①早餐卤鸡腿换清淡蛋白质(如蒸鱼),减少油脂。②午餐减少炸鸡块等油炸食品,增加蔬菜。③晚餐甜粥换杂粮粥,控制糖分。
19.D(家旺是利用师父名气,非知恩图报)
20.重音 “怎就”,语气反问。强调家旺对师父观点的反驳,体现其不理解。
21.付之一炬是追求工艺极致,乐在其中是享受创作过程,坚守手艺人的执着。
22.不同意。原结局体现传统与现代冲突,改后失去现实意义,无法突出坚守手艺的艰难与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