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中日关系缓和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2.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右图是一幅珍贵的新闻照片,拍摄于1971年10月,名称为《乔的笑》。它反映了中国在第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史实 ( )
A.23 B.26 C.29 D.32
4.右面漫画反映了 ( )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苏关系改善
5.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6.某领导人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与该“握手”相关的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重庆谈判
C.尼克松访华 D.西藏和平解放
7.1968年,尼克松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说:“我们必须不忘掉中国。我们必须不断寻求机会和她谈谈。”他第一次“和她谈谈”的文献成果是 ( )
A.《朝鲜停战协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8.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对此,美国在《中美联合公报》中承认
( )
A.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一中一台两个政府
C.台湾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D.中国大陆政府地位高于台湾政府
9.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10.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11.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到2008年为止,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已有174个,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我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根据以上叙述,你认为以下哪一项结论最适合我国这一时期的外交形象 ( )
A.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B.朋友遍天下
C.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D.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二、非选择题
13.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近现代外交”为主题创建了一个历史主页,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网页找到的图片和材料,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
材料一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1)材料一中“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从周恩来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3)小明在网页中把右图和材料三组合到一起,请你帮他拟一个标题。
(4)有网友在浏览网页时不理解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何意,发了一个提问帖,请你回帖答复其具体指什么。
(5)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指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国际因素。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中“1971年”是解题关键。A发生于1953年,B发生于1972年,C发生于1979年,D发生于1971年10月。故符合题意的是D。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谈判的大门,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概念链接】“乒乓外交”
197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运动员以高超的球艺、高尚的风格折服了美国运动员,有位美国运动员要求到中国参观访问,消息传到了周总理那里,总理立即汇报了毛主席,毛主席认为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大好机会,作出主动邀请美国运动员访华的决定。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迫切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扭转自己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
【拓展延伸】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从美国方面看:(1)侵越战争使美国陷入泥潭。(2)美国的经济在60年代至70年代初发展趋缓。(3)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处于守势。
从中国方面看:(1)国力的增强。(2)国际地位的提高。(3)与苏联关系的恶化。(4)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5)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周恩来”“首次握手”,从而分析A井冈山会师和D西藏和平解放与“周恩来”无关;B重庆谈判和“首次握手”不符;只有C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出现了题干中的一幕,故选C。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他第一次‘和她谈谈’”指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果在上海中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选A。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正确识读图片中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出现的最高峰是在1972年,链接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C符合题意。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十年后”指的是1979年。据此分析四个选项:A发生于1979年;B发生于1978年;C、D发生于1972年。故选A。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
12.【解析】选B。“世界绝大多数国家”“174个”“220多个”,由以上关键信息可看出,“朋友遍天下”最适合我国这一时期的外交形象。
13.【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弱国无外交,之所以“跪倒在地上办外交”是因为国力衰弱。第(2)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综合归纳能力,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灵活机智、从容不迫,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第(3)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历史性的握手”“跨越海洋的握手”等标题均可。第(4)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指的是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5)题属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根本原因:国力衰弱。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超群的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面对重大问题时从容不迫、灵活机智,宽容、理解、尊重他人。
(3)“历史性的握手”。
(4)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旧中国外交是屈辱的,新中国外交是日趋成熟的,决定外交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弱国无外交”。或: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或: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外交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围绕外交,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