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历史八年级下期末综合检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历史八年级下期末综合检测(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1 19:2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八年级下期末综合检测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
6.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 (  )
A.“一五”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初三学生正在搜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一届人大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在做什么主题的史料整理 (  )
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
8.“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
A.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B.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载人航天飞船邀游太空
9.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  )
A.思想改革 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11.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2.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 (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詹天佑 D.邓世昌
13.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  )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1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  )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16.右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17.“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有人类最美好的童年。”下列能支持后者观点的是古希腊的 (  )
A.贵族专制 B.宗教自由 C.民主政治 D.军事独裁
18.“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槛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
19.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如右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是用哪种文字刻写的 (  )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20.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大利——《马可·波罗行纪》
B.古希腊——《荷马史诗》
C.古印度——《天方夜谭》
D.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2012·怀化学业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历史上国共两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2分)
(2)仔细观察如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3分)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3分)
(4)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到D阶段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2分)
22.(2013·东营学业考)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 (1分)作者是谁 (1分)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分)这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2分)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3)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4)请围绕以上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说明。(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材料二 原因是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 (2分)这次改革史称什么 (2分)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2)材料二中的拜占廷帝国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这种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2分)根据材料得出出现这种后果的原因。(2分)
(3)以上两个国家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 (2分)
24.“中国梦”成为时下最“热”的一个词。请认真阅读下列两段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2013年1月4日《中国国防报》
(1)我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任什么任务 (2分)
材料二 A.“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B.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D.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2)材料二A中,“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重大会议 “这条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它是由以谁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开创的 (3分)
(3)材料二B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哪一伟大构想中体现出来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在20世纪初的哪一重大事件中体现出来 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分)
(4)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C中)。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 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什么 (2分)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不断为人民造福”(材料D中) (写出一例即可)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怎么做 (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题干中关键信息是“命运自己主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故应选B。三大战役是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所以A、C、D都不符合题意。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分析图片可知,①③分别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和战争期间进行的一次残酷的战役,符合题意。②④分别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历史时期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A。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开始了新的历程。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由此可知A、B、C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4年”“过去15年”“失误”。文中的“15年”是从1949年到1964年,这个时间段的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解析】选B。从所给资料可以看出,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些事件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答案选B。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了解和辨析能力。三大改造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两次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伟大转折,中国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从题干中“邓小平”“农村改革”“安徽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B。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1984年”“开放整个海岸”。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所以选A。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都是开放一个地区,与题意“开放整个海岸”不符。
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题干可知,最合适的人选与农业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与核武器有关。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是工程师。邓世昌是民族英雄,牺牲在黄海海战中,袁隆平成功培育的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是农业科学家,故选B。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是资本主义制度,但都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台湾同胞有着浓烈的思乡之情,渴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与史实不符。故选C。
15.【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来,“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出现。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构成的种姓制度出现在古代印度。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古希腊人有人类最美好的童年”。因为古希腊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不符。
1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公元前5世纪后期”“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由此可判断,“这一战”是希波战争。
19.【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故答案选C。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与古印度无关,故选C。
21.【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土地和农业问题为主题,考查学生对土地问题的历史变化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要结合同盟会的纲领来回答,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明显就是“平均地权”。第(2)题要明确“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什么,就是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完成这一任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第(3)题抓住图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提示,结合所学,“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实行的措施,这一措施把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了公有制。第(4)题抓住图中“1978年起”这一提示,结合所学,从1978年起,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1)平均地权。
(2)A阶段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线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是对革命歌曲蕴含的历史事实的考查,《黄河大合唱》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作者是冼星海。第(2)题,抓住关键信息“1977”,链接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但是,“左”倾错误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第(3)题,票证A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第(4)题,图1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图2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可以提炼出新中国的外交或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据所学组织答案。
答案:(1)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
(2)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错误(或左的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思想上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主题:只要学生能围绕新中国的外交或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来确立主题即可。
说明:只要学生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图1)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2)为依据来说明主题,且言之成理即可。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以及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和模仿,材料反映的“改革”是“大化改新”,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通过阅读材料,即可找到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第(3)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同的后果,两个国家的命运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固步自封是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
答案:(1)善于学习,长于模仿。“大化改新”。影响: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导致了灭亡。原因:绝对保守;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3)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固步自封是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
24.【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切入,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第(1)题属于识记层面。南昌起义是我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第(2)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4)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5)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问从“社会保障”角度回答一例即可。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南昌起义。核反击。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
(3)“一国两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1951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任意一点即可)
志存高远,锤炼意志,增长知识,为人民造福。(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