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1 20: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河北承德市平泉四海中学 于淑丽邹忌讽齐王纳谏题 解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文中指齐威王。
纳: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约前385-前319)《史记》作邹忌子,战国时齐国大臣, 政治家。齐威王立志改革,思贤若渴。他鼓琴自荐,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
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
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
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监督
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
臣坚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齐
国国力渐强。时势造就英雄,邹
忌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
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邹忌假想图 齐威王(前378~前320)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将国家治理的很强盛,列战国“七雄”之首。 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齐威王以邹忌为相国,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齐国是天下大变化的枢纽,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三十余年,做了三件大事,而其所作的每件事都改变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带出了韩秦变法;第二件,与魏国霸权对抗,打了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两场大胜仗,使魏国霸权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国独霸变为齐秦魏三强鼎立;第三件,建立稷下学宫,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天下文明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在三十年里,齐国能够从中等国一跃成为首强,自然是齐威王扭转乾坤。秦孝公英年早逝,在当时天下君主中,齐威王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雄主。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共12策33篇: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出 处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为西汉时的史学家刘向所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同时,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另外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贬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榖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山海经》系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朗读课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朗读课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疏通文意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疏通文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疏通文意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疏通文意第一段:写邹忌从妻妾客的谬赞中
悟出了深刻的道理,交代
进谏的缘起。
第二段: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为例
讽谏齐王,点明进谏内容。
第三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取得的
巨大效果,点明进谏的结
果。概括内容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理清思路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理清思路三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王之蔽甚矣。理清思路三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段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影响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理清思路分析人物精细聪明
敢于直言进谏
有自知之明
尊重客观事实
讲究说话艺术
聪明睿智
富有魄力
虚心接受别人劝谏概括主题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进而说明了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判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