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1)千里之行, ▲ 。 (《老子》)
(2)阡陌交通,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深林人不知, ▲ 。 (王维《竹里馆》)
(5) ▲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6)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句子
是“ ▲ , ▲ ”。
(8)人生如登山,怀抱“ ▲ , ▲ ”(杜甫《望岳》)的信念,我
们终能俯瞰天地,抵达志向高远的境界。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立春刚过,山的风貌就渐渐柔和起来,苍翠的底色不断松动,过些日子,很多树绽出新芽,
群山便笼了层嫩.(▲)绿的薄纱。风掠过山脊时,松涛声里掺进了更多柔软的声响:笋衣【甲】 ▲
(剥落/剥蚀)的轻响,蜂群振翅的嗡鸣,还有采蕨妇人竹篮里——沾着露水的蕨菜叶相互摩挲的
沙沙声。整座山仿佛正在蜷缩舒展了整个寒冬的筋骨,每个关节都爆出了脆响。山的满目生机在
于阳光的催动,更在于雨水的【乙】 ▲ (滋长/滋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春雨对山的 chuí(▲)青是绵绵的,也是浩大的,总是那么一天天润泽.(▲)着,于是,山的力
量积攒着,cōnɡ(▲)茏起来了,缤纷起来了,蓬勃起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嫩.(▲)绿 chuí(▲)青 润泽.(▲) cōnɡ(▲)茏
(2)从文段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 乙 ▲
(3)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1分)
▲ ▲
(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子规”指 ▲ (填一种鸟的名称)。(1分)
3.学校开展“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7分)
(1)学校准备开设专题讲座,小妍这两天请假在家,请你将通知的主要内容通过电话转述给她。
(3分)
▲ ▲
(2)学校宣传栏展示了一些民俗文化,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二十四节气谚语”的作
用。(2分)
材料一: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了许多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清明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6页
{#{QQABDQyk5giY0BTACR6rEQXYCQmQsIIjJQoMgQCWqAQKABFIFAA=}#}
前后,种瓜点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白露早,寒露迟,秋风种麦正当时”。
材料二:霜降时节,风云气象卫星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情况的变化,为“霜降见霜,小
雪见雪”的农谚提供科学验证,并及时发布防寒预报预警。
▲ ▲
(3)活动结束后,小妍代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份倡议书,呼吁同学们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请
你补写两条倡议内容。(2分)
倡议书
全校同学:
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传承
家乡民俗,我们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 树立保护民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
2. ▲
3. ▲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保护家乡民俗文化。
校学生会
2025年 5月 13日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古诗文阅读
班级开展“跟随古人看山水”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5分)
【材料一】
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①。
今日狂歌客②,谁知入楚来。
【注释】①白云隈:“隈”本指山水弯曲之处,这里指白云深处。②狂歌客:即春秋时期楚国著
名的狂人接舆。
【材料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材料三】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①二顶,俱秀
出天半,路旁一岐②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
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
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
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擥④。四顾.奇峰
错列,众壑纵横,直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节选自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后》)
【注释】①天都、莲花:即天都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并称黄山三大主峰。②岐:岔道。③玉屏
风:即玉屏峰。④擥(lǎn):同“揽”,持、握。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6页
{#{QQABDQyk5giY0BTACR6rEQXYCQmQsIIjJQoMgQCWqAQKABFIFAA=}#}
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赏析《度荆门望楚》首联中“遥遥”和“望望”的妙处。(3分)
▲ ▲
(2)阅读材料,三位作者笔下的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 ▲
5.用斜线(/)为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向 时 云 里 诸 峰 渐 渐 透 出 亦 渐 渐 落 吾 杖 底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只.写.词.义.。(4分)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释义
遂前趋.直上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推断 趋: ▲
背倚.玉屏风 课内迁移: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倚: ▲
四顾.奇峰错列 参考成语:左顾右盼 顾: ▲
直黄山绝胜处 查阅词典:①尽;②超过,胜过;③美好,优美. 胜: ▲ (填序号)(《古代汉语词典》)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2)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
▲ ▲
8.材料三中,徐霞客面对山路险阻时“凿之”“级之”“架木通之”“植梯接之”,这些做法体
现了他怎样的智慧和精神?(3分)
▲ ▲
9.面对山水,陶弘景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而惋惜。你觉得陈子昂和徐霞客是不是“能与其奇
者”?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6分)
▲ ▲
(二)组合文本阅读
班级开展“节水护水,你我同行”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1分)
【材料一】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
有 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属于缺水严重的
国家。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
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 1/4。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如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 6%
左右。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自然资源》,有删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23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相关数据: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6页
{#{QQABDQyk5giY0BTACR6rEQXYCQmQsIIjJQoMgQCWqAQKABFIFAA=}#}
【材料三】河南辉县市麻小营村,麦苗茁壮生长。村民轻点手机,汩汩清流从高标准农田智能水
肥一体机中流出,最终通过滴灌带“喂”到小麦根系。用上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每亩能省水 20%、
节肥 15%,还能省人工,产量也更高!农田灌溉的“科技范儿”,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脉
动,为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写下生动注脚。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落实“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原则,推进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流程监管,实现再生水利用率 100%、重点监控用水企业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8%。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要让每滴水创造更大价值,用最
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024年秋收时节,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的 AT1(作物主效耐碱调控
基因)高粱示范田里,高粱穗颗粒饱满,这是 AT1 高粱在“生地”上第一年种植,籽粒高粱亩产
达 600至 700斤,随着土壤改良,产量还会逐年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 年 4 月 3 日,《农民日报》2025 年 1 月 17 日)
【材料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农业·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
·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册,有删减)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很丰富,但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B. 2023 年全国用水中,农业用水量最大,占比超过七成,是用水大户;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
比接近,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占比最小。
C.家庭节水措施包括多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以提高生活用水的效率。
D.中国节水标志中,手的形状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手又形似河流,象征着滴水汇聚成河。
11.材料三中划线句子列举数据有何作用?(2分)
▲ ▲
12.中国节水标志可以用在哪些场合或物品上,以增强节水宣传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 ▲
13.材料一提到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 6%左右,请结合材料三、
四为华北平原农业种植设计一个节水方案,并说明其可行性。(4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4~18题。(20分)
读 年
徐可顺
①那年冬天,放寒假了。
②经常听到父母盘算事儿:“快年根了,老大的裤子不能再穿了,老二的棉袄得换棉花了,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6页
{#{QQABDQyk5giY0BTACR6rEQXYCQmQsIIjJQoMgQCWqAQKABFIFAA=}#}
老三个子长了、裤腿短,得买新的了。还得买几斤鱼、肉吧……”听着这样的絮叨,感觉家里用
钱的地方多着呢。可,庄户人家哪有什么积蓄?最后,父母商定把埋在南墙根下雪地里的香菜拉
到城里卖了,来置办年货。
③腊月二十六晚上,父亲赶集回来,接着装满一平板车香菜去济南卖。由于路途近百里远,
担心父亲一人拉车太累,我又是长子,就毛遂自荐与父同行。
④父亲上下打量了下我这个半大小子,也没有说什么话。母亲给我爷俩下了一锅热腾腾的面
条,每人三碗面条下肚后,整装出发。结伴同行的还有胡同里的我大舅、小舅,他兄弟俩也拉着
一车菜盼望能卖个好价钱。在那个年代,虽说是拉车徒步进城,但也并没觉得多苦,总感觉大年
三十前进济南是一种生活仪式;也颇有带着希冀去战斗的意味——殊不知这是一场因音讯不通而
输不起的“赌”。
⑤晚上七点多,两辆平板车像拉着一座小山,一前一后出了村头。这是我有生以来首次进济
南府,心里想着终于可以看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百里之行,之于我虽说是一件毅力与
体力的磨验,但倍感欣悦,脚步迈得特轻盈。“我有劲吧?!”一路上我驾辕当主力,与父亲说
笑着,不觉间,到了龙山大桥。刺骨的寒风,无法阻挡我们周身洋溢的热情,汗水在棉袄、棉裤
与肌肤间无声地来了个大面积亲密粘贴,一会就变得冰凉起来,浑身不自在。
⑥歇息了一袋烟的功夫,父亲磕掉了烟袋锅里还带点小火星的余灰,“还有一半的路就到济
南了,你在一边拉绳,我在中间驾辕!”“为啥要换位?!”“这一路上我几乎没使劲,是你拉
着车跑,后来就感觉你的劲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大了!”想想已浸汗被风吹凉、紧贴在身上的棉衣,
我就到边上拉车。为了能使上劲,证明体力还行,我就把拉绳缠在自己穿着棉袄的左前胳膊上,
绕过肩膀把绳拉得直直的,车轮“吱吱”欢笑着吻过脚下每一寸黑亮亮的路面,慢慢向前翻滚着。
⑦漆黑的夜空里,星星从四面八方挤着眼注视着我们,苍茫间,只剩下我们四人步调不一的
“噗噗”脚步声。间或有小吉普车颠晃着大灯,“嘀”的一声,从身边驶过,眼前的光亮在闪暖
小脸面的同时,瞬间洒向身后,留下眼前片刻的黝黑。
⑧第二天早上约九点,太阳升到头顶时,我们来到了王舍人大集。经历了一夜奔波,人困马
乏。父亲看看我,拿出两角钱让我去买点吃的。我这才感觉肚子在“咕咕”不停地唱歌。
⑨可当我抬腿迈步的时候,突然感觉抬起的脚不敢落地了,好像没有了知觉——不,是脚地
板暴露出来,不敢触地了!是怵了吧?我再试另一只脚,一个样,也不能迈步走路了,一走就疼,
是从脚底沿脊柱瞬间传到头顶的那种疼。
⑩这些,被父亲看进眼里。“他小舅,孩子脚不能走了,你先驮他回家吧,菜,我和他大舅
卖!”小舅骑回程备用的自行车,用了不到 4 个小时就把我驮回家;而我们拉车用脚丈量这百十
里地却用了近 14 个小时,时间的反差诠释着负重前行的艰辛。
○11这都是为着心中的那个年啊!
○12一天后,我的脚慢慢能动了。我们姊妹仨就常去村西头看父亲回来没,又过了两天,终于
在大年初一下午,一夜未眠、眼睛有些红肿的母亲带我们再次来到村头时,正好看到由远及近拉
着车、拖着疲惫身子缓缓走来的父亲和大舅。他俩一脸灰土、面无表情。父亲低着头,自言自语:
“年三十中午就开始返程了……”我向车上看看,用草苫和破棉被盖着、还未卖出的香菜足有半
车多……
○13父亲这年根儿的一赌,直让我心头憋闷,莫名的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也是这一赌,让我猛
然读出了那段时光中之于我、之于我家的过年的滋味,更读出了父亲在那个年代对我、对我们家
的爱……
○14那年,还有七天我就.满十四周岁。
(选自《散文选刊》2024 年第 10 期,有删改)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6页
{#{QQABDQyk5giY0BTACR6rEQXYCQmQsIIjJQoMgQCWqAQKABFIFAA=}#}
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中事情的概括和“我”的情感变化。(3分)
15.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3分)
▲ ▲
(2)体会第○14段中加点字“就”的含义。(3分)
▲ ▲
16.文章第⑦段“漆黑的夜空里,星星从四面八方挤着眼注视着我们”这一描写具有很强画面感,
请结合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画面。(3分)
▲ ▲
17.父亲“这年根儿的一赌”交织着“苦涩”与“温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18.“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请选择下面一篇散文与《读年》进行比较,说说两篇散文
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4分)
A.朱自清《春》 B.茅盾《白杨礼赞》
▲ ▲
(四)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徜徉经典,铸就品格”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9分)
19.下面是活动中向同学们征集的有关名著阅读的看法,你认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骆驼祥子》时,应忽略社会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祥子个人性格缺陷导致悲剧的必然性。
B.读《朝花夕拾》时,无需关注作者生平,只需从文字表面体会鲁迅对童年趣事的怀念即可。
C.读《海底两万里》时,需梳理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关注科学幻想元素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D.读《经典常谈》时,建议快速略读文言段落,直接背诵朱自清对经典典籍的结论性评价。
20.阅读名著,要有关注点,参照示例,请选择表格中的一项举.例.分析。(3分)
序号 作品 关注点
①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②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③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批判精神
示例:《艾青诗选》,关注诗歌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如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太
阳”“火把”“光”等意象,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 ▲
21.康德说:“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句话
让你想到了谁?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用他(她)的经历印证这句话。(4分)
备选人物:A.唐僧(《西游记》) B.简·爱(《简·爱》)
C.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
三、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培根曾言:“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学会欣赏自己,自信便有了生
长的土壤;学会欣赏他人,包容与善意将温暖彼此;学会欣赏万物,美好自会填满生活的缝隙。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记叙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见解。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校名等信息。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6页
{#{QQABDQyk5giY0BTACR6rEQXYCQmQsIIjJQoMgQCWqAQKABFIFAA=}#}
2025 年春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九年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10 分)(1)始于足下(2)鸡犬相闻(3)黄河远上白云间(4)明月来相照
(5)可怜身上衣正单(6)断肠人在天涯(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 分)(1)nèn 垂 zé 葱 (4 分)(2)剥落 滋养(2 分)(3)整座山仿佛正在舒
展蜷缩了整个寒冬的筋骨。(1分)(4)布谷鸟(杜鹃)(1分)
3.(7分)(1)小妍,5月 16 日下午 3 点,盐城市民俗协会刘教授将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作
以“藏在生活里的中国味——民俗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讲座,到时你来参加哦。(3分)
(2)①二十四节气谚语指导人民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农事;②二十四节气谚语与现代
科技相结合,帮助公众提前预防低温等灾害,降低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③二十四节气
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民间传承。(答对任意两点得 2 分)
(3)示例 1: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民俗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示例 2:利用假期走访民
俗传承人,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和寓意;示例 3:积极参加家乡民俗活动,成为民俗文化的
守护者和传承者;示例 4:宣传保护民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2 分,答到两
点即可)
二、阅读理解(65 分)
(一)(25 分)
4.(6 分)(1)示例:“遥遥”写船只离开巫峡愈行愈远,“望望”写诗人多次往前看,船只距章
台愈来愈近,两个叠词写出了轻舟行进的状态,蕴含了诗人欣喜之情,读来朗朗上口。(3分)
(2)《度荆门望楚》中的景色特点是壮阔(开阔,辽阔);《答谢中中书》中的景色特点是秀
丽多姿,生机勃勃;《游黄山日记后》中的景色特点是奇丽险峻,绚烂多彩。(3 分,符合景
色特点即可)
5.(2分)向 时 云 里 诸 峰 /渐 渐 透 出 /亦 渐 渐 落 吾 杖 底
6.(4分)趋:快步走;倚:靠,靠着; 顾:看; 胜:美好,优美。
7.(4 分)(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2)已经登上峰顶(登上
峰顶后),看见一座佛寺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是文殊院。
8.(3分)体现了徐霞客因地制宜的智慧,他根据山路的不同的障碍,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
充分展现了他能根据实际地形灵活解决问题的智慧。(2 分)遇到困难,他没有退缩,体现
他迎难而上,勇于探索的精神。(1分)
9.(6 分)示例:我认为陈子昂和徐霞客都是“能与其奇者”。陈子昂由蜀入楚,生动描绘
了乘舟度过荆门山的情景,诗人目睹异地风光的新奇之感、兴奋激动的心情极其自然地融合
在写景之中,最后诗人以狂人接舆自况,表达了他对祖国壮烈山河的热爱之情。徐霞客第二
次游黄山,突出黄山景色的奇绝,发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强调亲自探索方能发现景色
之美、之奇。可见,他们都是“能与其奇者”。(共 6 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内容分析各 3
分。若回答“不是”,能自圆其说,最多得 4 分)
(二)(11 分)
10.(3 分)D
11.(2 分)通过具体的数据,直观地说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水成效高,从而证明了
落实好“四水四定”原则和全流程监管,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
12.(2 分)示例 1: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商场的卫生间水龙头附近张贴节水标志,
提醒人们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示例 2:在节水器具的显著位置印制节水标志,让消
费者直观了解产品的节水属性;示例 3:在宣传资料上,如节水主题的海报、手册封面等印
上节水标志,强化宣传主题,提升公众对节水的关注度。(答出 1 点即可)
13.(4 分)【示例 1】方案:推广滴灌技术,可精准控制水量,减少传统大水漫灌的浪费。
可行性:河南麻小营村已通过智能滴灌实现节水 20%,技术成熟且效益显著。
【示例 2】方案: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可行性: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盐碱地的高
粱第一年就丰产,随着土壤改良,产量还会逐年提高。(方案 2 分,可行性 2 分)
(三)(20 分)
14.(3 分)示例:①脚受伤小舅送“我”回家;②欣悦、兴奋③憋闷(难过)、理解(感动)
15.(6 分)(1)示例: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欢笑着吻过”赋予车轮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
车轮滚过地面的情态,也写出了此时的“我”疲惫中带着乐观,以及对年的期待。(3分)
(2)“就”强调时间的接近,包含着自己对“十四周岁”到来的期待,暗示自己从“卖菜事
件”中获得了成长,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责任。(3分)
16.(3 分)示例:漆黑的夜空里,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或好奇、或悲悯地注视着四个渺
小的身影,四人拖着沉重的板车,在路上蹒跚前行,凌乱的脚步声“噗噗”作响,打破寒夜
的寂静,星光笼罩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3 分,描绘具体,意境与原文一致即
可)
17.(4 分)“苦涩”:家庭生活贫困,拉车百里用了近 14 个小时进城卖香菜,路途艰辛,体
力透支,“我”的脚受伤,体现了苦涩;(1分)半车多香菜没有卖出,钱没赚到,年货没有
着落,之前的盘算难以实现,体现了苦涩。(1分)“温情”:父亲是为了家人能过一个好年,
他在年根儿拉车进城卖菜,父亲心疼“我”脚疼安排小舅送“我”回家,这其中蕴含着深深
的父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充满了温情;(1分)“我”主动帮父亲拉车,母亲一夜未眠的等
待,全家村头迎父亲以及“我”最后读懂了父爱,家人间互相关爱,这些充满了温情。(1
分)
18. (4 分)示例 1:我选择 A。《读年》是叙事散文,主要运用了细节和对比手法,回忆了
父亲在年根儿徒步百里进城卖菜的经历,写出了那个年代家里生活的艰难和苦涩,也通过家
人间相互关怀等情节,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我”对父爱的理解。《春》是写景抒情散文,
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多感官描写,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五幅画面,表现了春天里
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
示例 2:我选择 B。《读年》是叙事散文,主要运用了细节和对比手法,回忆了父亲在年根儿
徒步百里进城卖菜的经历,写出了那个年代家里生活的艰难和苦涩,也通过家人间相互关怀
等情节,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我”对父爱的理解。《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主要运
用象征手法,欲扬先抑,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
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四)(9 分)
19.C
20.(5 分)示例 1:我选择《红星照耀中国》:关注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如在《一
个共产党员的来历》中,斯诺采访毛泽东,通过与毛泽东几个晚上的谈话,了解了毛泽东的
生平,随后介绍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毛泽东的事迹,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示例 2:我选择《昆虫记》:关注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
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
有文学性。
示例 3:我选择《儒林外史》:关注讽刺作品的批判精神。如在《范进中举》中,通过范进
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
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
21.(4 分)示例 1: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唐僧,他“只欲往有经处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始终初心不改,正因他有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最终取得真经。
示例 2: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简·爱,她小时候寄养在舅母家,一次与表哥发生冲突,原本逆
来顺受的她选择了反抗,和表格扭打并指责护短的舅妈,这是她捍卫独立人格的起点。
示例 3: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保尔·柯察金,保尔投身革命后,历经枪林弹雨、身体残疾、双
目失明等磨难,即便如此,也从未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守初心,践行自己的理想
与使命。
三.作文(60 分)参照中考作文要求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