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中考语文考前补漏专项提升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识-中考语文考前补漏专项提升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9 21:41: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选自他的《柳河东集》。
B.敬称是表示对对方尊敬客气态度的称呼,如“万岁”“陛下”“夫子”“大人”“令尊”。
C.冰心,现代文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和散文集《寄小读者》《丑小鸭》等。
D.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和长篇小说《一生》等。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心理和情感。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C.《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施耐庵,元代小说家。
D.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出自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庄子的《逍遥游》,讲述万物要互相依存的道理。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D.古人对友谊有不同称呼,如贤者间的交情是君子之交,年辈不相当的友情是忘年之交。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C.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他的《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D.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花甲”指七十岁。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卖炭翁》等。
B.《诗经》又称诗300,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C.《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宋代人,字子厚,人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宋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抒发了诗人雄心壮志和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7.活动中,同学们参加文学文化常识闯关,请你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莫泊桑,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我国古代礼仪众多,“揖”指拱手行礼,“跪”指席地而坐,把腰挺直,以示敬意,“稽首”指行跪拜礼。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言辞常常恭敬、恳切。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8.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古代的器具有不同的名称。“豆”和“箪”都是食器,分别是指盛羹和盛饭用的器具;“樽”和“觥”都是酒器。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三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芒种、清明、谷雨等节气。
9.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之北、水之南为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阴。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古代的敬辞与谦辞很有讲究,“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 “尊君” 与 “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D.古人常以 “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 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都属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B.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孟子,是对孟轲的尊称。
C.持节,是手持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遣军队的凭证。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B.《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D.清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有扫墓、踏青、插茱萸等。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D.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4.寒假中,小文阅读了一些古典书籍,他梳理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平民多穿麻布衣服,所以称作“布衣”,《出师表》中用以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B.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是汉代乐府曲名,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C.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处境心愿等,如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李清照自号“青莲居士”。
D.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
1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C.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大雁归来》记录了大雁北归的过程,属于事物说明文。
D.《灯笼》是吴伯箫写的一篇散文,散文在中国古代的体裁之一是“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怀;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借“世外桃源”展现了作者的理想图景。
1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B.《伟大的悲剧》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茨威格,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他的作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如“家君”与“尊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1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汪曾祺所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C.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锡在讲座中说:“散文《马说》和《岳阳楼记》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班级开展《诗经》诵读活动,选手小吴说:“我诵读的篇目是‘风’部分的《蒹葭》。”
C.小惠在语文课上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富阳’,在富春江的北面。”
D.小山和同学分享:“古代,‘卿’可以是君对臣的爱称,‘舍弟’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载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中,是因他“自立为王”。
B.《战国策》《左传》《史记》都是儒家经典,也是中国古代的史学与文学名著。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呈给刘禅的《出师表》。
D.古代也有学校。“范进进学回家”就是范进从学校回家;“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就是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孙权劝学》一文鼓励我们以史为鉴,“好读书,读好书”。
B.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诗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沉郁悲怆的诗。
C.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他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一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高贵的灵魂。
D.以巧妙之手,将一物之名赋予他物,以此达到言简意赅、意蕴深长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垂髫”“婵娟”“社稷”分别指代老人、月亮、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选自他的《柳河东集》。
B.敬称是表示对对方尊敬客气态度的称呼,如“万岁”“陛下”“夫子”“大人”“令尊”。
C.冰心,现代文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和散文集《寄小读者》《丑小鸭》等。
D.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和长篇小说《一生》等。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不是冰心的作品;
故选C。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
B.有误,《故乡》是小说,选自《呐喊》。
C.有误,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是英国。
D.有误,《礼记》是“五经”之一,不属于“四书”。“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故选A.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心理和情感。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C.《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施耐庵,元代小说家。
D.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出自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庄子的《逍遥游》,讲述万物要互相依存的道理。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D.古人对友谊有不同称呼,如贤者间的交情是君子之交,年辈不相当的友情是忘年之交。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并非儒家代表。故选A。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C.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他的《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D.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花甲”指七十岁。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花甲”指的是六十岁,而不是七十岁。“古稀”才是指七十岁;
故选D。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卖炭翁》等。
B.《诗经》又称诗300,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C.《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宋代人,字子厚,人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宋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抒发了诗人雄心壮志和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柳宗元,宋代人”错误,柳宗元是唐代人。
故选C。
7.活动中,同学们参加文学文化常识闯关,请你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莫泊桑,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我国古代礼仪众多,“揖”指拱手行礼,“跪”指席地而坐,把腰挺直,以示敬意,“稽首”指行跪拜礼。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言辞常常恭敬、恳切。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而不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D。
8.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古代的器具有不同的名称。“豆”和“箪”都是食器,分别是指盛羹和盛饭用的器具;“樽”和“觥”都是酒器。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三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芒种、清明、谷雨等节气。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A.有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道家经典著作,不是儒家;
C.有误,信天游为两行(句)一节,非“三行一节”;
D.有误,春季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芒种”属于夏季节气,非春季;
故选B。
9.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之北、水之南为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阴。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古代的敬辞与谦辞很有讲究,“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故选B。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 “尊君” 与 “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D.古人常以 “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 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宋是北宋之后的一个王朝;
故选B。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都属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B.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孟子,是对孟轲的尊称。
C.持节,是手持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遣军队的凭证。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北冥有鱼》都属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表述错误。《北冥有鱼》是庄子的作品,属于道家思想。故选A。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B.《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D.清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有扫墓、踏青、插茱萸等。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插茱萸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并非清明的习俗;
故选D。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D.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并非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该项表述错误;
故选D。
14.寒假中,小文阅读了一些古典书籍,他梳理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平民多穿麻布衣服,所以称作“布衣”,《出师表》中用以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B.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是汉代乐府曲名,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C.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处境心愿等,如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李清照自号“青莲居士”。
D.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是正确的,但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而“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所以该选项中关于李清照自号的表述错误。
故选C。
1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C.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大雁归来》记录了大雁北归的过程,属于事物说明文。
D.《灯笼》是吴伯箫写的一篇散文,散文在中国古代的体裁之一是“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怀;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借“世外桃源”展现了作者的理想图景。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文学文化常识。
C.《大雁归来》不仅仅是记录大雁北归的过程,文章在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等知识的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大雁的情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更侧重于阐述事理,属于事理说明文,而不是事物说明文;
故选C。
1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B.《伟大的悲剧》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茨威格,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他的作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如“家君”与“尊君”,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茶馆》是话剧,《四世同堂》是小说 ,该项作品体裁对应错误;
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并非美国作家;
C.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不是现实主义诗人;
故选D。
1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汪曾祺所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C.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不是汪曾祺。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C.《范进中举》的作者是吴敬梓,不是吴承恩。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四联,一般要求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是对仗句,而不是颈联和尾联;
故选A。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锡在讲座中说:“散文《马说》和《岳阳楼记》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班级开展《诗经》诵读活动,选手小吴说:“我诵读的篇目是‘风’部分的《蒹葭》。”
C.小惠在语文课上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富阳’,在富春江的北面。”
D.小山和同学分享:“古代,‘卿’可以是君对臣的爱称,‘舍弟’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散文《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选A。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将陈胜列入主要记载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中,是因他“自立为王”。
B.《战国策》《左传》《史记》都是儒家经典,也是中国古代的史学与文学名著。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呈给刘禅的《出师表》。
D.古代也有学校。“范进进学回家”就是范进从学校回家;“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就是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错误。司马迁将陈胜列入“世家”,不仅因其“自立为王”,更看重他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首举义旗、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意义。故A项错误。
B.错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它们都有一定文学价值,但并非儒家经典。其中,《左传》和《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战国策》文学性强,但史学价值相对较弱。儒家经典主要指《论语》《孟子》等。故B项错误。
D.错误。“范进进学回家”的“进学”指考中秀才,并非从学校回家,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孙权劝学》一文鼓励我们以史为鉴,“好读书,读好书”。
B.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诗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沉郁悲怆的诗。
C.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他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一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高贵的灵魂。
D.以巧妙之手,将一物之名赋予他物,以此达到言简意赅、意蕴深长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垂髫”“婵娟”“社稷”分别指代老人、月亮、国家。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垂髫”指代的是儿童,而不是老人。“婵娟”常用来指代月亮,“社稷”指代国家。所以该选项关于“垂髫”代指“老人”的表述错误;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