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9 23: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月考2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据表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佩戴头盔可防止85%的头部受伤,大大减小损伤程度。下列关于佩头盔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了驾驶员头部撞击的作用时间
B.减小了驾驶员头部撞击作用力的大小
C.减小了驾驶员头部撞击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量
D.减小了驾驶员头部撞击过程中撞击力的冲量
2. 如图所示,当一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经过同一位置时,加速度一定相同
B.振子从最低点向平衡位置运动过程中,弹簧弹力始终做负功
C.振子在从最低点向平衡位置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弹力和回复力
D.振子在平衡位置时,其动能最大,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3.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2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短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和B,它们的质量都为m,现B球静止,A球以速度与B球发生正碰,针对碰撞后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球动能的最大值是 B.B球动能的最大值是
C.系统动能的最小值是0 D.系统动能的最小值是
二、双项选择题:本題共4小題,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一单摆在空气中振动,振幅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的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B.单摆后一时刻的动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动能
C.单摆振幅减小,频率也随之减小
D.单摆振幅虽然减小,但其频率不变
6.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相向传播,波源M产生的波沿轴正方向传播,波源N产生的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均为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B.波源N要比波源M晚振动
C.波源M和波源N的起振方向相反
D.波源M和波源N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为的障碍物时,均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处,图乙为其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列波沿轴负方向传播 B.该波波速为
C.时,质点速度沿轴正方向
D.质点在内的路程为
8.如图甲,某轻弹簧两端系着质量均为的小球A、B。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将细线烧断,并以此为计时起点,A、B两小球运动的 图线如图乙所示( 为小球的加速度, 为时间),两图线对应纵轴最小值均为a=0,S表示0到时间内A的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大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到时刻,弹簧对A球的冲量为
B.时刻,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C.时刻,A、 B两小球的速度差最小
D.时刻,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9.如图所示,两光线a、b从水下射向水面上的A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c。水对a光的折射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对b光的折射率;从水中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10.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撑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如图甲所示.该共振筛的共振曲线如图乙所示。已知增大电压,可使偏心轮转速提高.某时刻,偏心轮在某电压下的转速是,此时共振筛的振动频率为 Hz,只增大电压,共振筛的振幅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台风“贝碧嘉”来袭,给高层建筑物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已知空气密度为,风速为,空气吹到建筑物上后速度瞬间减为0,建筑物的面积为S,则单位时间内吹到建筑物上的空气质量为 。已知三级风速约为,十四级风速约为。则十四级风速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力大约是三级风速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力的 倍。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2.某实验小组在“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水平白纸上放好长方形玻璃砖,和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界面的投影。如图(a)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和,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先后插上大头针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需挡住的像 B.只需挡住的像
C.需同时挡住和的像 D.需同时挡住和的像以及
(2)下列哪些措施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______。
A.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大头针的间距尽量大一些
B.选用厚度(即与间距)较大的玻璃砖
C.选用较粗的大头针
(3)如果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得到如图(b)所示的光路图,点为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玻璃砖右边界的交点。测得和的长度分别为和,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用和表示)。
13.某实验小组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P的后端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前端粘有橡皮泥。给小车P一向前的瞬时冲量,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Q相碰并粘合成一体后,继续向前运动。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给小车向前的瞬时冲量越大越好
B.两小车粘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给小车向前的瞬时冲量
D.实验前,需要在长木板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垫上适量小木块以补偿阻力
(2)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点迹的不同特征把纸带上的点进行了区域划分,用刻度尺测得各点到起点A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根据碰撞前后小车的运动情况,应选纸带上 段来计算小车P的碰前速度。(选填“AB”、“BC”、“CD”或“DE”)
(3)测得小车P(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1,小车Q(含橡皮泥)的质量为m2,如果实验数据满足关系式 (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则可探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P、Q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五、解答题(11+12+16 分)
14.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甲和乙,它们相距5 m,一列水波(横波)向右传播,甲和乙均随水波上下振动,测得它们每分钟上下振动均为30次,当甲在波谷时,乙恰在波峰,且甲、乙之间还有两个波峰。求:
(1)水波的频率;
(2)水波的波长;
(3)水波的波速。
15.冬季,鸬鹚南飞入驻环境宜人的厦门,栖息于筼筜湖等水域。如图甲,一质量为3kg的鸬鹚观察到猎物后在低空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加速俯冲,入水后作减速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鸬鹚入水瞬间的速度大小为6m/s,在空中俯冲时受到的阻力f=0.1mg,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鸬鹚加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鸬鹚加速过程的时间及0~t0位移的大小;
(3)t0~t0过程中水对鸬鹚作用力的冲量大小。
16.在碰撞检测管线中。连续碰撞检测(Continuous Collision Detection·CCD)专门处理物体之间的遂穿和对滑类问题,研究人员假设了如下模型,如图所示,小物块 A 和长木板B叠放在一起。已知小物块 A 的质量为3m,B 的质量为m,长木板 B 足够长。其上表面与小物块A 的摩擦因数为μ,水平面光滑,水平面上摆放着若干质量均为 2m 的小物块。初始时使 A水平向右的速度为。 B 速度为0。 B 在 A 的带动下运动。当 B 与编号1 的小物块刚要相碰时,AB 恰好达到共速,之后当AB 再次共速时再次与编号1 小物块发生碰撞,碰撞持续,最终小物块 A 未从 B 的右端滑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题中所有碰撞均为时间极短的弹性碰撞,除木块 B 外其余物块均可能为质点。求:
(1)A、B 第一次共速时系统产生的热量;
(2)初始时,B 物体右端距离编号1的小物块的距离d1;
(3)B 与编号1 的小物块第 1次碰撞后,B 的右端与该小物块的最大距离。
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月考2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A AD BD BD AD
9.小于 大于
10. 0.9 减小
11. 121
12.(1)CD (2)AB (3)
13.(1)CD
(2)BC
(3)或
14.(11分)答案 (1)0.5 Hz (2)2 m (3)1 m/s
解析 (1)(4分)周期T=,频率f=
解得f=0.5 Hz。
(2)(4分)根据题意5 m=2.5λ
解得λ=2 m。
(3)(3分)由公式v=λf
解得v=1 m/s。
15.(12分)(1) (2), (3)
【详解】(1)(4分)鸬鹚俯冲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

(2)(4分)鸬鹚加速过程

加速下落过程满足

故鸬鹚加速时间为,位移为。
(4分)解法一:,鸬鹚在水中减速,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得

负号表示水对鸬鹚的冲量竖直向上。
解法二: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鸬鹚运动全程,
由动量定理得

负号表示水对鸬鹚的冲量竖直向上。
16.(16分)(1);(2);(3)
【详解】(1)(5分)由于地面光滑,A、B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
解得共速时的速度
根据能量守恒
联立解得
(2)(4分)对B从释放到第一次与A共速过程,用动能定理对B分析有
解得
(3)(7分)B与编号1 的小物块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解得

A、B第二次达到相同速度,根据动量守恒
对B分析有
解得
由于1小物块与2小物块质量相等且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速度发生交换,1小物块碰后静止,2小物块速度为。A、B发生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从1第一次被碰后,直到1碰2,历时为
B的速度反向减速到0,历时为
可知,表明B的速度减小到0时,B距1最远,最远距离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