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社会的发展明显减慢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2.有关后工业化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B.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影响加强
C.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将逐渐缩小
D.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3.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着陆器和巡视器(“祝融号”火星车)组合体穿过火星大气层(火星大气95%是二氧化碳,还有3%的氮,大气密度约为地球大气的1%),稳稳地降落在火星表面上,一周之后,“祝融号”火星车行驶在火星上。火星暂时未发现有生命存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无法获得太阳稳定的光照
B.火星附近天体运动杂乱,时常与火星发生碰撞
C.火星自转和公转周期太长,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过大
D.大气层稀薄,水汽太少
4.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5.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A.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医疗水平和控制人口的政策
6.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随手乱扔垃圾 ②坚持光盘行动,如需打包尽量使用自带保鲜盒 ③外出旅行入住酒店时使用自带的洗漱用品 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下列各环节中,不属于物流过程的是( )
A、生产 B、仓储 C、运输 D、配送
8.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性干部55岁,一般女性职工50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選退休年龄。我国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 )
A.增加青壮年人口 B.缓解人口老龄化
C.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D.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9.关于我国的人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北部人口多,南部人口少
B.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相差不大
C.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漠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D.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
10.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最多的经济地带是面积最大的经济地带
B.人口最少的经济地带是面积最小的经济地带
C.三个经济地带人口数量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11.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木筷子、纸杯子、塑泡餐盒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
12.下图为“钓鱼岛附近海底地形剖面图”。读图,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自然原因是( )
A.钓鱼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利用的
B.早在明朝我国的典籍中就有了钓鱼岛的记载
C.在清朝时我国渔民就在钓鱼岛上采药
D.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与琉球群岛间以冲绳海槽为界
13.下列关于乡村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村落发展初期即出现结构分化 B.山区村寨一般在地势最高处
C.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之中 D.住宅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
14.1935年,胡焕庸先生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北半壁,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它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西北半壁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面积较小 B.开发历史晚 C.交通不便 D.自然环境恶劣
15.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拔约2000米的山地地区。该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粮食基本依赖进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也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纬度 B.海水、气候 C.地形、纬度 D.地形、水源
16.下图为“德国南部城市分布图”,图中 ( )
A.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斯图加特的服务范围大于兰茨胡特
C.中等城市间的距离最远
D.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计3题,共计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安卓中国5月21日消息,近日苹果CEO库克出访印度时表示;印度是一个潜在的发一个新的市场。之前苹果就宣布了将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建立全新的10S应用设计与开发加速器生产基地,并在海德拉巴启动地图研发中心,此外,中国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也正在孟买大举购地。
材料二 4月,苹果在中国的在线书籍与电影服务被关闭,其原因是北京在3月份出台的法规——对网上发布的内容会进行严格限制,特别是对外国公司。苹果财报显示,苹果在中国的营收同比下滑高达2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华为、小米、vivo、OPPO等国产手机的同期增长,涨幅较2015年同期都在50%以上,甚至有厂商超过70%。下图为苹果拟建工厂分布图。
(1)试分析苹果公司将“全部”的生产线由中国转移到印度的原因(从中国的角度回答)。(6分)
(2)分别说出孟买与班加罗尔作为苹果手机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6分)
(3)指出海德拉巴的地图研发产业特点。(4分)
1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4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十个城市(如图)。监测结果显示,所监测的74个城市中仅有海口、拉萨、惠州、舟山四个城市完全达标。
(1)描述图中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城市的分布规律。(5分)
(2)简析海口、拉萨空气质量达标的原因。(4分)
(3)试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覆盖度指示了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范围,是反映植被健康情况的有效指标,也是许多水土侵蚀模型的重要指标,对于揭示一定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是贵阳市主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简称“两湖一库”,被称为贵阳市的“三口水缸”。2000年以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图a示意“两湖一库”地区的地理位置,图b示意1973—2017年“两湖一库”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
(1)简述“两湖一库”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5分)
(2)分析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2000年以后三个阶段“两湖一库”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度演变的驱动力。(6分)
(3)近年来,“两湖一库”及其周边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试对此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8分)地理答案
1.【答案】D
【解析】在图中所示时期内,甲国出生率比死亡率稍大,前期和后期甚至比死亡率低,说明自然增长率比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说明甲国人口增长较慢,甚至总人口已经开始减少,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不会明显减少的情况,故A错。乙国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大,意味着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政治独立,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迅速降低,不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故B错误。最近乙国人口增长依然较快,社会经济会由于劳动力充足加快发展,不会明显减慢,故C错误。最近甲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于缓慢,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故D正确。
2.【答案】D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逐渐降低,故A错误。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影响逐渐下降,故B错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将逐渐扩大,故C错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逐步拓展,利用范围日益广泛,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D
4.【答案】 D
【解析】【详解】
我国古代,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最可能为居住用地,D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A错误;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B错误;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C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B正确。
6.【答案】C
【解析】随手乱扔垃圾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选C。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7.【答案】A
8.【答案】D
【解析】我国实行延迟退休年龄并不会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既不会增加青壮年人口数量,也不会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因此AB不符合题意;延迟退休年龄会推迟退休,不会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可以推迟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而减轻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 D
【解析】【详解】
我国北部人口少,南部人口多,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差异大,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但不是漠河, 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
10.【答案】 C
【解析】【详解】
三个经济地带中人口最多的是东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的是西部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是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扩大。
11.【答案】C
【解析】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和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子、塑泡餐盒等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可能污染环境,A、B不符合题意;但是为了医用安全,一次性注射器是人们必须使用的,D不符合题意;选购无氟冰箱可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使用节能荧光灯可节约能源,这些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C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D
【解析】题设为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自然原因。A项,钓鱼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利用的,人为原因;B项,早在明朝我国的典籍中就有了钓鱼岛的记载,是人为原因;C项,在清朝时我国渔民就在钓鱼岛上采药,是人为原因;D项,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与琉球群岛间以冲绳海槽为界,是自然原因,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村落发展初期即,结构分化并不明显,A错;山区村寨一般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并非地势最高处,B错;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而不是村落之中,C错;在村落内部,住宅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D正确,故选D。
14.【答案】D
【解析】“胡焕庸线” 西北半壁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自然条件较恶劣,因此人口比重较小。故D正确。西北半壁占我国国土总面积比重达 64%,故A错误。开发历史晚与交通不便是自然环境恶劣所致,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C。
15.【答案】D
16.【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城市并没有完全沿着河流分布,说明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与河流,A项错误;斯图加特属于大城市,兰茨胡特是中等城市,故斯图加特的服务范围大于兰茨胡特,B项正确;大城市之间的距离最远,C项错误;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D项错误。
17.【答案】(1)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国产手机的迅速发展,使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中国政府对苹果手机的监管加强。
(2)孟买作为苹果手机的代工厂基地,具有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班加罗尔作为苹果手机IOS应用设计与开发加速器生产基地,具有航空及高速公路便捷、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
(3)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18.【解析】试题考查描述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能力、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及改善城市质量的措施
(1)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原地区。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
【解析】描述城市分布规律实际是看图说话,一般从主要分布区和集中分布区两个方面来描述;结合图例可看出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原地区;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
(2)海口地处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利于净化大气;风力较大,空气流动性好,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重污染企业较少。拉萨地处高原,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少。
【解析】空气质量达标的原因可从空气自净能力和排污量两个方面来分析;海口地处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利于净化大气;风力较大,空气流动性好,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重污染企业较少,空气自净能力大于排污量,因此环境质量好;拉萨地处高原,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少,环境质量好。
(3)将污染大气的企业外迁;大气污染企业避开盛行风上风向,或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市规划保留入城的“通风口”,便于污染物扩散;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净化空气。
【解析】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可从减少污染排放和加强空气流通两个方面来分析,减少污染排放可将污染大气的企业外迁,大气污染企业避开盛行风上风向,或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增强空气流通如城市规划保留入城的“通风口”,便于污染物扩散,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净化空气等。
19.(1)“两湖一库”地区地表植被低覆盖度、高覆盖度地区面积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中低覆盖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大致呈下降的趋势。
【解析】通过统计图可以总结出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可知,“两湖一库”地区地表植被低覆盖度、高覆盖度大致呈升高的发展态势;中低覆盖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大致呈降低的趋势。
(2)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经济发展缓慢,增长方式较为单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地表形态和景观的改变力度加大,城镇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植被覆盖度降低,进而造成大气环境变化,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和城市林带建设,政府对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植被覆盖度得以升高。
【解析】第一阶段主要考量当时的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前,当地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以农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单一。第二阶段要根据时间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加大,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导致当地植被覆盖度降低,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阶段则是近年来生态治理的建设,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城市林带的建设,政府政策的支持,使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不断得到恢复,植被覆盖度在这一阶段达到较高水平。
(3)立法、普法工作积极跟进,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生态补偿标准;积极保护流域内的植被;利用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解析】需要从法律、监督、生态修复工程等角度思考回答。设立法律法规,完善普法,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意识,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生态补偿标准;积极恢复该地区的植被,并保护流域内的植被不被破坏;通过实施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