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0 07: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589年,隋军渡过长江,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以下对这一时间描述准确的是(  )
A. 公元6世纪早期 B. 公元6世纪晚期 C. 公元5世纪早期 D. 公元5世纪晚期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写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隋炀帝打造龙舟沿运河三次南巡下江南),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  )
A. 高度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 B. 辩证地看待大运河开通对隋朝影响
C. 批评了大运河开通导致隋朝的灭亡 D. 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劳民伤财的暴政
3.《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使得更多平民子弟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从而改变了官员队伍的构成。”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提升了武官的政治地位 B. 彻底了消除社会等级差异
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含嘉仓是隋唐时期最大的国家粮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始建于隋朝,位于当时东都洛阳的含嘉城内。经考古发掘,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其中考古重点发掘的160号粮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粒。这可用于研究隋朝(  )
A. 国家统一的条件 B. 政治制度的改革 C. 文化发展的水平 D. 经济繁荣的表现
5.唐太宗时期,大臣魏征曾任职门下省要职,敢于直言进谏。有一次,他对皇帝草拟的诏令提出异议,要求重新审议。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体现了唐朝贞观年间(  )
A. 科举制度的发展 B.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 官吏考察的严格 D. 谏议制度的成熟
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评价唐太宗:“太宗英睿冠古,精核治道,然晚年稍失刚断,渐生矜夸”;成书于开元、天宝之际的《贞观政要》则称其“虚心纳谏,克己修身,致贞观之隆,三代以下未之有也”。由此可以看出(  )
A. 历史评价受编撰者立场与时代背景影响
B.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C. 《贞观政要》的史料价值高于《资治通鉴》
D. 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7.开元二年,突厥可汗默啜派军进攻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郭虔耀率军迎击,成功斩杀突厥将领同俄特勒。这一史实体现开元盛世时期(  )
A. 社会经济的繁荣 B. 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民族关系的紧张 D. 军事力量的强大
8.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带着珍贵的聘礼,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求娶唐朝公主。经过一系列考验,禄东赞成功为松赞干布赢得联姻机会。最终,公主远嫁吐蕃,促进双方交流。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昭君出塞 B. 文成公主入藏 C. 金城公主入藏 D. 唐蕃会盟
9.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空前强盛,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0.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撰医学著作特以“千金”命名。这体现了孙思邈(  )
A. 秉持医德至上 B. 重视食疗养生 C. 精通针灸疗法 D. 系统整理古方
11.如表为北宋枢密院正副长官出身统计(单位:人):
时期 文臣出身 武将出身
宋初 162 39
北宋中后期 208 27
这反映了北宋(  )
A. 与辽保持长期和平 B. 军队战斗力的提升C. 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12.北宋时期,国家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不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决心变法,他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减轻农民负担 D. 发展商业贸易
13.《元史 世祖本纪》记载:“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70年设置司农司,专管农桑水利,派遣劝农官巡视各地,以“户口增、田野辟”考核官员。这反映了忽必烈的治国策略是(  )
A. 推行重农政策 B. 发展海外贸易 C. 整顿官场吏治 D. 强化军事集权
14.“行省制度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犬牙交错方式划分辖区,使地方难以形成割据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反映行省制度(  )
A. 有利于中外历史交流 B. 促进民族交流与交融
C.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5.【图说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 判断图一的历史朝代,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 写出图一和图三A处地名和B处机构的名称。
(3) 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16.【民族交往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摘编自《全唐诗》
材料二:唐朝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中写道:“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里指唐与渤海本就是一国家人)。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摘编自《全唐诗》
材料三:元杂剧又称元曲,是一种新的歌剧形式。元代有众多著名的杂剧作家,流传至今的元代杂剧有160余种。这两件陶俑分别吹笛与击打节板,是杂剧演出中的伴奏人员,身着蒙古族服饰。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解说词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你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2)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怎样的现象?元朝这一现象促进了哪一新的民族的形成?
(3)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17.【人物评说】
材料如表是中国古代部分历史人物
姚崇 杜甫 宋太祖 唐太宗 隋文帝 魏征 武则天 岳飞 元世祖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鉴真 玄奘 李白 白居易 成吉思汗 王安石 文天祥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阅读表格,请选取一位最熟悉的历史人物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小题1】朝代:唐朝;理由:图一中都城为长安,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图中设置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为管理西域地区而设立的机构;从疆域范围看,与唐朝疆域的大致范围相符
【小题2】图一A处:吐蕃。图三B处:宣政院
【小题3】趋势: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和疆域逐渐拓展并趋于稳定
16.【答案】【小题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
【小题2】现象:民族交融。新民族:回族
【小题3】认识: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17.【答案】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开创者。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在政治上,他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敢于直言的大臣,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他选贤任能,不计出身,使得人才得以充分发挥才能。经济上,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方面,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如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民族的友好交流。对外交往上,鼓励对外交流,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唐太宗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方略,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示例二:岳飞——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令人敬仰。岳飞军事才能卓越,他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保卫南宋的半壁江山。其军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在郾城大战中,岳飞大破金军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使金军遭受重创。然而,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岳飞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激励着后世无数人。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