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2张PPT。斜塔上的实验(人物传记节选)解析文题:1.这是个什么斜塔? 在哪里?
2. 是谁要在这里做实验?为什么要做
这个实验?
3.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呢?
4.这个实验要证明什么问题?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比萨斜塔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
家、天文学家,主张研
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
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
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
义的奠基者之一。它通
过实验,建立了自由落
体定律。还发现了物体
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
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
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
原理,他因此被认为是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
的先驱。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为什么他能够发现奇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伽利略的先进事迹,了解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本文巧妙构思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实验演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概括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导入课文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读读,写写祈祷 粗糙
倔强 卷帙 妥协 不屑
嘀嗒 嘀咕
嘘 赫赫读读,写写祈祷 qí 粗糙 cāo
倔强 jué jiàng 卷帙 juàn zhì
妥协 tuǒ xié 不屑 xiè
嘀嗒 dī 嘀咕 dí
嘘 shī 赫赫 hè hè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祈祷( ) (2)不屑( )
(3)嘀( )嗒 嘀咕( )
(4)倔强 强大 勉强
(5)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哄骗 dǎo xiè
dī dí
jiàng qiáng qiǎng
hōng hòng hǒng 辨字组词扰乱 狂妄 协调
合拢 忘记 威胁
下坠 偷窃 挖掘
堕落 窍门 倔强
兴高采烈 嘲笑 圆形
色彩 潮水 公园
解释下列词语:1.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惊扰:惊动扰乱。
3.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4.粗糙:毛糙,不精细。
5.妥协:让步以避免冲突、争执。
6.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7.异端: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8.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9.等因奉此: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10.倔强:刚强,不屈服。
11.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
12.狗血喷头:把狗血喷在头上。形容言辞刻毒,大肆辱骂。也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13.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14.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
15.滑稽: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16.付诸行动:把它变成行动。
1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18.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题“斜塔上的实验”中,斜塔是指什么?实验的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结果怎样?
(2)伽利略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发现了什么原则?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个原则吗? (1)课题“斜塔上的实验”中,斜塔是指比萨斜塔。实验的内容是:让10磅重的铅球和1磅重的铅球同时从比萨斜塔上落下。实验的结果是同时落地。
(2)伽利略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发现了自然节奏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物体摆动每往返一次具有等时性。初步了解伽利略 你认为伽利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伽利略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坚持真理、不迷权威。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写了伽利略的哪两个发现?他为什么能获得这两个发现的?
2.这两个发现的中间穿插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文章如果从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写起,再按时间先后写他的两个发现,这样安排是否恰当?为什么?一是自然节奏原则——摆动挂灯的启示
二是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这两个发现都是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坚持真理、不迷权威的结果。 中间穿插了伽利略的生平和学生时代的生活。 这样安排没有课文那样好,因为课文先从实例入手,写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一是可以激起阅读兴趣,二是可以突出伽利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1.这篇人物传记全文是按照
为线索展开的。课堂小结 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第一部分(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第二部分(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奉献
第三部分(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本文构思精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研读课文1—7小节 1.伽利略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两人一组将这个实验做一做。
2.伽利略的这个发现源于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3.“又是伽利略的一个发疯的念头”,句中“又”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和思考,养成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奥秘的习惯。 “又”不能删去,这说明伽利略发疯的念头不止一个,充分体现了他勤于思考,一有发现就努力实践的科学精神。课堂练习 3、“自然的节奏原则”指的是摆动的等时性。4、还运用于航空、航天等方面。课堂练习 5、 科学家名字:牛顿,事例:从苹果落地的时间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感受: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探寻自然的奥秘。
科学家名字:瓦特, 事例:从蒸汽冲击锅盖的事件中发明蒸汽机。
感受: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阅资料,准备一则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3.预习第二课时导航。第二课时 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壶盖跳动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我们要想从普通现象中发现奥秘,就要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学习目标: 1.了解伽利略的生平;
2.理解文中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伽利略的精神。(1)概括选文内容,从家庭出身、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取得成绩几个方面给伽利略一段100字左右的生平介绍。 伽利略出生于一个音乐师的家庭,从小喜欢观察星象,喜欢制作。他的父亲希望他经商,他却决定以科学为事业。他在学医的过程中无心学医,一心从事科学实验研究。他的成绩使他获得“当代的亚里士多德”的光荣称号。检查预习 2)根据选文,说一说我们该从伽利略身上学到什么? 学习伽利略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他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本领。检查预习 1. 阅读读课文8—19,摘录出表现伽利略伟大精神的语句。 1、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此句表现了伽利略不畏权威,勤于观察、主动思考的科学精神。课堂互动探究 2、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此举表现了伽利略热爱科学的献身精神。
3、背着别人,他仍一心一意钻研他的数学,藏在他的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教科书下面的,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著作。
此句表现了伽利略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勤奋。 4、可是伽利略并不理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
此句表现了伽利略对数理科学的无限热爱。
5、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此句表现了伽利略探索科学奥秘的实践精神。 2. 研读课文13—19小节,理解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伽利略又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大家模拟一下。
实验:
理论: 自由落体定律 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课堂互动探究 2、在做这个实验之前,那些教授们为什么不相信伽利略的理论?
因为他们迷信权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看表面现象,不肯努力实践,轻易认为伽利略理论是错误的。 3.选文写的非常精彩,给人印象深刻,主要得益于精彩的描写和简洁的叙述。
(1)记叙是事件的叙述、介绍,记叙的语言要求简洁明白。
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叙述比萨斜塔上的这个实验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伽利略不迷信亚里士多德理论,拒绝停止他的实验。
伽利略顶住压力、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证明了自己的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 (2)描写是对人物、情景的描摹,描写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请从选文中摘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且分析这些描写句子的作用。
精彩描摹一:
作用:
第15段 突出了学生们的反对、教授们的压制。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侧面表现了伽利略的坚定和求索、创新精神,突出这种精神的可贵。精彩描摹二:
作用:
①表明实验的影响很大
②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反科学的习惯势力强大。
③衬托出伽利略坚持科学实验、坚持真理的精神的可贵。 第17段 1.文章通过对伽利略的生平介绍,让我们了解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我们认识了执着科学事业、勇于献身的意志品质,让我们学习到了勤于观察、勇于实践的探索方法。
2.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将记叙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既让我们了解了伽利略的生平,有对伽利略伟大的精神有了深刻印象。课堂小结请你设计 就此文设计一两题词语、句子的理解题或问答题,并附上答案。如:
1、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
①“似乎”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2、“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说说“又”在句中的作用。
3、“突然,他跳起身来……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你认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说明。
“觉得”“似乎”表明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又是”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寻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突出伽利略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伽利略灵感到来的情景。问题研讨 1、揣摩下列语句中红字在文中的作用。
⑴、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⑵、伽利略不停的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⑶、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又是”很多,见其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强调伽利略从小就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充满信心,坚信科学,坚持真理的思想和勇气。2、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伽利略不轻易相信权威和“实验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的科学思想。 3、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众队伍的盛大和
观众情绪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写观众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
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
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突出了伽利略的科学
精神与魄力。 4、选文未按常规写,却将发现摆的经过放到前面来写,有何好处?
?
这是什么写法? 这样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 5、课文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有人另拟了两个标题——“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你认为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这三个题目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拟定的。
“斜塔上的实验”是突出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提示读者注意伽利略一生是怎样不断地追求真理的。
“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是直接点明伽利略发现真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6、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语句表述出来?
不轻易相信权威;
勤于思考;
不断实验;
将每一件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7、课文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哪么写“摆的实验”,写伽俐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有没有离题?为什么? 没有离题。因为这些内容能突出伽利略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具有创新精神;能表现他对科学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精神,突出了中心。对下文写伽利略坚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也有铺垫作用。8、读17段,说说这段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①表明实验的影响很大
②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反科学的习惯势力强大。
③衬托出伽利略坚持科学实验、坚持真理的精神的可贵。9.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怎样?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你相信伽利略的实验结果吗?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也知道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如果我用一张纸和橡皮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杜威)”如果你能关心生活,生活同样也会回报你。 但是在当时的人们对于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却持不同态度。
(笑、骂——威胁说——将威胁付诸行动:嘘 哄笑)
人们对科学的态度其实就告诉我们当时不讲科学之风盛行。(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10.本文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传记文章,文章主要写了他的那些方面?可见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写了以下两个方面:(1)伽利略的两个发现:A、发现单摆时的等时性规律;B、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成功的原因:(1)不轻易相信权威;(2)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3)努力实践、细心观察等。1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伽利略的创新精神?(试举例说明)
(1)“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就明他的猜想很多,善于思考)
(2)“可是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验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哪些教条。”(说明他不轻易相信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
(3)“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变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课外拓展望远镜的发明 在有人想到把两片透镜装在一起去获得放大的图像之前,透镜已存在几百年之久了。第一个获得望远镜专利的人是荷兰光学仪器商汉斯·利珀希, 利珀希毫不迟疑地便着手制作望远镜。他出售了许多望远镜给荷兰政府。当水手们很快认识到望远镜在船上非常有用时,望远镜就被考虑应用在军事上和航海上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听说了利珀希的望远镜,并且在1609年自己制作了一个。他在设计上加以改进,很快就用它来研究行星和恒星。 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作出了令人惊异的发现。他研究太阳、金星、木星及其卫星,以及其他许多天体。他的观察最终导致了宇宙全新的视野。从伽利略时代以来,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中最重要的仪器。后来一位名叫伊萨克·牛顿的科学家对望远镜进行了改进。他用球面镜和透镜制作了“反射”望远镜,发现这是除去色差的一种方法。 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人们必须去读它。
——伽利略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结束语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一. 用成语替换画线部分。
(1)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
(2)他是一个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的小星象家。
(3)他们很不赞成,认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这简直是完全、十足的异端。( )
(4)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劳苦一次,永得安逸地解决了。(??? ????)
(5)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背地里私下小声说话。 (????? )
答案:
(1)漫不经心? (2)心不在焉?? (3)不折不扣??
(4)一劳永逸? (5)窃窃私语
二. 理解下面画线词的含义:
(1)他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学医失败的人,一个“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
?????????????????????????????????????????????????????
(2)伽利略曾经把自己的一些科学见解告诉他们,而他们也送给他一个“当代的亚里士多德”的光荣称号。
???????????????????????????????????????????????????????
答案:
(1)那时候,人们不懂科学,不尊重科学。伽利略钻研科学的行为,献身科学的精神,人们难以接受,故诬蔑他。
(2)别人不理解,诬蔑伽利略,但那些数学家尊敬他,并给他高度的评价。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作业:物理学年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