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埃及(课件23张)-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埃及(课件23张)-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20 07: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节 埃及
第九章 走近国家
情 境 导 入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
新 课 探 究
地跨两洲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读右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 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② 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埃及既是亚、非两洲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大大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间的航程。经过不断拓宽挖深,运河现可通行28万吨级满载货轮和56万吨级空载油轮。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的船舶数与货运量在国际运河中居首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如,从北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行非洲好望角缩短了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沿岸各国到印度洋可缩短航程8000~10000千米。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埃及面积 100.1万平方千米,2021年人口1.04亿人,其中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新 课 探 究
沙漠广布
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00~700米,沙漠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这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却聚居着全国 90% 以上的人口。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气候特征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河流特征
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
流向:自南向北
注入海洋:地中海
气候炎热干燥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尼罗河自南向北纵贯埃及全境。在宽几十千米的尼罗河谷地,形成了浩瀚沙漠中的一条“绿色长廊”。自开罗以北,是面积达2.5万千米2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结合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分析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河流水位上涨,容易泛滥。
尼罗河为沿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为埃及创造灿烂的古文明和发展现代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为什么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新 课 探 究
发展中的工农业
目前,埃及工业的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
埃及主要的矿产:
埃及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
其中最突出的工业部门是:
石油、天然气、铁等
石油化学、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纺织、食品等
石油工业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
在图中找出埃及主要的农作物,说出他们的分布特点。
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尼罗河河谷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埃及种植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地形条件|
气候条件|
水源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气温高,
温差大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尼罗河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
尼罗河河谷农业
长绒棉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绒长、光洁、韧性好,被称为“国宝”
新 课 探 究
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1)看右图,埃及的文物古迹分布有什么特征?
沿尼罗河分布。
历史悠久、文化古国,旅游景观丰富;沿河和对外交通便利;临近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游客资源丰富。
(2)想一想,埃及的旅游业为什么发达?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尼罗河水资源,埃及从1960年开始,历时10年,在尼罗河上兴建了一座高 110多米的阿斯旺大坝,形成了巨大的纳赛尔水库,创造了发电、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对埃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埃及金字塔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为巍峨的方锥形建筑物,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埃及现存90多座金字塔,大多坐落在尼罗河西侧荒凉的沙漠里。最著名的金字塔是建于约公元前26世纪的胡夫金字塔,原塔高约 146 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现塔高136.5米。塔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 米,占地面积达5.29 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金字塔。塔身用 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料堆砌而成。金字塔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世界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阿布·辛拜勒神庙面朝尼罗河,背靠广阔的沙漠高地。一年中有两天的清晨,太阳光可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大门射入,穿过60多米长的庙廊照射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被称为“太阳节”。20世纪60年代,为避免兴建阿斯旺大坝后神庙被淹没,埃及政府将其按原样整体搬迁后移180米,比原址高65米。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后,太阳节奇观出现的日期推迟了一天。根据地球运动的原理,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
2月22日,在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几座雕像被阳光照亮。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导致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在一年中不断变化。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太阳节奇观依赖于特定日期太阳光线的精确入射角度。神庙搬迁后,其高度和位置的变化导致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发生了微小的改变。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成功搬迁,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议一议,在神庙搬迁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是国际合作的结果,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这次成功的搬迁不仅延续了人类古迹承载的历史文明,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增强了人类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意识 。
资金、技术、时间等方面。
课 堂 小 结
第二节
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