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09: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对了,它就是金华的双龙洞。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一番。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自读提示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子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明白词语的意思。
3 边读课文边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
浙江 油桐 一簇 或浓或淡 臀部 上源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挤压:用压力使排除。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石钟乳:本名钟乳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一样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中含有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多音字
zhuǎn(转弯 )
zhuàn(绕一转 )
造句
他围着院子绕一转(zhuàn),终于在一个转(zhuǎn)弯处找到了丢的钥匙。
会写字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理清线索: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 (人物) (地点)(事件)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映山红
沙土
油桐
新绿
溪流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路 上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两对反义词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 了个大会堂,周围
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
设问,具体说明了小船之小。“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以船的小来突出表现孔隙的小。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不仅说明了孔隙的小,而且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 ,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通过具体的事例,我们感受到内洞的黑暗以及宽广。
思考:双龙洞是如何得名的呢?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学习第六部分
出 洞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浙江(zhé zhè) 盘曲(qū qǔ)
一簇(zú cù) 石钟乳(rǔ lǔ)
课堂练习




.
.
.
.
把课文中描写内洞的句子抄下来。
回忆自己游览过的某处景点,按合理的顺序写出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