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12: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一篇教读课文。文章写于1982年5月6日,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本单元主题为“生活哲理”,单元导言指出本单元主要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需要学生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教学实施的时候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作品内部不同段落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基于此,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以“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为主题展开,引导概括文章内容,赏析藤萝之美,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思维能力: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审美创造: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文化自信: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2.研读语段,感受藤萝之美,学习写景技巧。
教学难点
品读语句,初探语句内涵,品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看到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
被某种美丽的事物所吸引,被某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所耽搁……
作家宗璞之所以会停住脚步,是因为她看到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这到底是一树怎样的藤萝,作者又为何会停住脚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去一探究竟。
板书题目,师生解题。
二、朗读,知“瀑布”之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停住了脚步,是因为看到了藤萝,速读课文,看看与藤萝之间有着怎样的交集?
预设:
赏藤萝——忆藤萝——悟藤萝
2.藤萝是花,瀑布是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妙处?
预设——
紫藤萝的花朵密集且连续,从空中垂下,形成了类似瀑布的形态。这种形态上的相似性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地将紫藤萝与瀑布联系起来。
以“紫藤萝瀑布”为题,可以将静态的藤萝花转化为动态的倾泻之景,突出其生机勃勃、绵延不绝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瀑布”具有宏大的气势,以“紫藤萝瀑布”为题,能够让人直观感受到藤萝的茂盛。这样的跨界比喻比较新奇,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研读,赏“藤萝”之美
1.再读文章,找出文章直接描写藤萝的句子,认真揣摩这些句子,用“这是一树 的藤萝,文中这样写道 ”的句式回答问题。
预设——
这是一树辉煌壮观的藤萝,文中这样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这是一树生机勃勃的藤萝,文中这样写道:“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这是一树美丽娇媚的藤萝,文中这样写道:“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是一树梦幻灵动的藤萝,文中这样写道:“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是一树象征永恒的藤萝,文中这样写道:“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文章修辞之美、用词之妙,在真实的语言文字学用中感受藤萝之美。)
2.你觉得文中的紫藤萝瀑布美吗?美在何处?请选择一个角度,就你所感受到的紫藤萝瀑布的美谈谈你的初读看法。
预设——
紫藤花美,美在光影,璀璨夺目;美在生命力,活力无限;美在颜色,深浅合宜;美在姿态,形如帆船,一往无前……
四、品读,析“藤萝”之盛
1.藤萝的美有千万种姿态,但是对作者来说,最美还是其“盛”,读出体现紫藤萝之“盛”的句子,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先独立思考批注,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派代表班内交流。
预设——
(1)直接写
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等句子明确指出藤萝之“盛”如瀑布,体现了花的繁盛辉煌。
(2)分层写:
数量词的变化:一片——一树——一串一串——一朵一朵——每一穗——每一朵。从数量词的变化可以看出作者由远及近,先整体再局部的写作顺序,这样层层推进,写出了花朵之繁盛;同时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将繁盛的花朵写得层次井然又令人目不暇接。
(3)对比写:
眼前的藤萝:繁盛,辉煌,壮观
十多年前的藤萝:稀落,伶仃,稀零解析:文章除了写眼前的藤萝,还写了十多年前的藤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眼前的藤萝每一穗每一串都在“盛开”,“挤”满枝头,欢笑叫嚷,可十多年前的藤萝只能是“东一穗西一串”地“挂”在树梢,还“好像在试探什么”。
通过对比,越发感到了眼前这一树藤萝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如瀑布一般带给人巨大的震撼。
2.作者之所以把藤萝比作瀑布,是因为在作者眼里,藤萝在“流动”,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藤萝的“流动感”的?
预设————
(1)化实为虚写流动:仿佛在流动、觉得“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
(2)拟人手法写流动:欢笑、挑逗、推、挤、笑、嚷嚷
(3)系列比喻写流动:迸溅的水花、张满的帆、鼓鼓的舱、欲绽的笑容、闪光的河流、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4)“水”样用词写流动:深深浅浅、迸溅、活泼热闹、沉淀、浸
五、拓展,探“藤萝”之感
面对这样充满生命里的藤萝,你会想到什么?
(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既可。)
六、小结
本节课上,我们聚焦于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瀑布,初识了紫藤萝瀑布之整体状态,细读了紫藤萝瀑布之局部特征,细品了作者的生花妙笔,探究了作者描写之匠心。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宗璞的其他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观察身边美景,写一个小片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紫藤萝瀑布》中,有两株藤萝,眼前的这一株盛大、灿烂,十年前的那一株却伶仃、稀落,原来,生命的姿态不只是眼前的绚烂,花如此,人亦然。接下来,我们要读“人”,读文章中的“我”。
二、跳读,知“我”
1.再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表现作者行踪和动作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或表现的心理。
预设——
行踪和动作:停住脚步——伫立凝望——加快脚步
情感变化:不由(震撼)——觉得(沉浸)——不觉(振奋),作者的情感也经历了“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作、感悟”的变化,实现了与花相遇——与花对话——与花同行的纵深推进,至此,花之美与人之情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情思渐变之美。
2.发挥想象:假如你是万千紫藤萝中的一朵,你看到观花人的行踪和动作时,会有怎样的想法?
示例——
我看见她停下了脚步,我想她应该是被我们生机勃勃、美丽壮观的景象震撼到了。她凑上来,似乎想摘一朵,但没有摘,表明她尊重、爱惜我们……
3.朗读第7-8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要写十年前的藤萝?
预设——
插入对昔日之花的回忆,不仅是为了衬托眼前之花的繁盛惊艳,更是为了通过今昔对比突出生命超越苦难的顽强与美丽,从而引出关于生命的哲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进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所以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对生命与苦难的思考就无所附丽,而花带给人的滋养与力量也必然大打折扣。(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十年前的藤萝花和眼前藤萝花的不同。)
三、探究,悟“我”
1.写十年前的藤萝时,作者用了诸如“察言观色”“试探”这样人性化的词语,现在就让我们猜一猜,这十年间,宗璞一家到底遭遇了什么。
补充背景——
本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祖国大地上的一切慢慢复苏,正是枯木逢春、万象更新的时候,宗璞却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她的弟弟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一直从事飞机制造方面的科学研究。那时弟弟五十岁,正是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候,病魔却要无情地夺去他的生命。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心头。她在弟弟逝世前写下了这篇文章。
宗璞1957年发表的小说《红豆》因描写知识分子情感抉择,被批判为“宣扬资产阶级爱情观”。文革期间,此类“毒草”标签加剧了她的创作困境,迫使其从1963年起停笔长达14年。宗璞自幼体弱多病,文革期间更因精神压力导致健康恶化。
(追问:从表面看,作者是在写花,事实上,作者写的是什么?从而引出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的人生感悟。)
2.文章结尾,作者写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1)不幸的普遍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揭示了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幸并非个体的特殊遭遇,而是所有生命形态必须面对的常态。
(2)生命的超越性。“生命的长河”以流动的江河为喻,强调生命具有超越个体局限的永恒性。
(3)积极的生命观照。作者在承认苦难真实性的同时,更侧重揭示生命自我修复与延续的潜能。
(4)个体与群体的相互转换性。个体的生命容易消亡,当个体汇聚成群体的时候,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四、联读,写“我”
1.作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本文的“物”和“我”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预设——
所托之“物”:紫藤萝。紫藤萝曾遇到伤害,变得伶仃稀落;当春天来临时,依然开得那样繁盛,那样生机蓬勃。
所言之“志”:人类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迂回前进,生命的价值永远存在。人会遇到社会动荡、亲人患病等痛苦,但苦难终会过去,人生的春天定将来临。个体的生命会消逝,人类的生命终不息。
二者关联:紫藤萝花盛、花密、充满生命力的特点,与作者所想表达的生命无止境、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志趣相关联;花凋零、稀落,经历花开花谢,与人生命运的浮沉,时代的更替,生命的曲折历程和永恒性相关联。人与花一样,应笑对苦难,乐观坚强。
2.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丁香结》就是其中的一篇,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文章略,课前布置学生阅读)
预设——
宗璞的散文,表达着感性的情思,蕴含着理性的真善美,充满着浓浓的语文情怀。两篇文章中都有关于生命启示的文字: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丁香结》)
3.结合前面所学的《陋室铭》《爱莲说》和《井冈翠竹》,你发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秘密了吗?
预设——
选物需具“精神棱镜”特质,选择之物往往暗含文化原型或物理特性,能折射人类精神;物象描写须达成“象征转化”,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往往经历物理特写、人格映射、时空拓展三个层次;情感逻辑大多需要经历“观察-沉思-顿悟”的“三级跃升”。
五、小结
一条紫色的瀑布,流动着辉煌与灿烂,流过了作者的心灵,也流向了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长河。所以对于美景,我们不只是让他作为一个客观物象,悄悄从我们眼前流动、流过。而是亲近他、融入他,让他流向我们的心底,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让我们就像那树盛开的藤萝的那般,无论遭遇了什么,都要努力去绽放。让我们和藤萝一起喊出我们的生命宣言——“我在开花,我在开花,我们都在开花!”
六、布置作业
1.人间草木,寻常风景,却往往寄托着人们深切的情愫,展示着独特的姿态。请以“生命的姿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从文章中精选或者自己概括一个短句,填在紫藤花名片上,作为紫藤花语,送给自己或他人。
板书设计
19紫藤萝瀑布
不幸的普遍性
物--志-- 生命的超越性
积极的生命关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