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0 08:4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成立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5.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6.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朱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新中国成立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西藏和平解放
8.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 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9.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政权的巩固
11.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 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 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2.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表内容反映的是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底 新解放区 3亿多 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A. 土地改革运动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三大改造
13.土地改革时,最能体现新中国政府对地主阶级进行改造的是( )
A.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 B.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分给地主一份应得土地 D.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4.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④土改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百姓翻身
A. ④①②③ B. ③④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①③
15.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信息,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 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 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6.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他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7.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与前景展望》中说:朝鲜半岛核问题是东北亚安全局势中最具复杂性和最具不确定性的因素,也是当前亚太乃至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安全热点……考察朝核问题的根源,需要追溯到对朝鲜战争的战后处置。这场战争从法律意义上讲,至今没有正式结束。这表明朝核问题的根源是
A. 美不愿在朝核问题上做任何妥协,借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强化在东北亚的战略部署和军事活动,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 战后朝鲜半岛南北处于分裂状态。南方的韩国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扶持,北方的朝鲜背后则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朝鲜半岛成为全球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前沿。
C.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冷战的终结彻底打破了半岛的均势,朝鲜陷入极度的无依靠和不安全感,选择了拥核自保。
D. 1953年7月中朝两军最高司令官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相关国家仍处于战争状态。
20.下面不属于抗美援朝原因的是()
A. 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B.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C.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D. 哪里有侵略,中国就要派军队去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了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及全世界。
——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句话的主要表现。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少年强则国强”“知耻而后勇”,祖国的未来需要广大青少年去努力创造。请你结合中国近代百年巨变,谈谈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承担什么责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其中:党派代表165人、区域代表116人、军队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空缺正式代表1名、中国致公党空缺正式代表1名、候补代表1名。缅甸华侨代表1人、日本华侨代表1人名单空缺。
材料二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与会代表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什么?
结合材料二,谈谈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在历史的分水岭上(1950—1951年),中国政府宣布展开长达6个月的全国募集资金的运动,以购买战需品。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以材料三人物为代表的英雄们留给我们哪些精神财富?
(3)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材料四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表
比较内容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 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 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
——龚忠武《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
材料三 共产党人则与日益腐败的国民党截然不同,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从而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支持。他们还有一个纪律严明、十分有效的组织,这一组织使他们控制的地区摆脱政治和经济混乱、恢复秩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人“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
答案
1-5ADBCD 6-10AACCB 11-15AACBD 16-20AABDD
(1)(1)主要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历史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把自己的智慧献给祖国,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闪光。
22、(1)(1)会议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
(2)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改革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
(3)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3、(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2)材料二:国内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材料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善战。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战争的正义性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舍家为国、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等。
(3)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4、 (1)1950—1954年,富农和地主的人口比重下降,土地占有比重大大减少;贫农和中农的人口比重上升,土地占有比重大大增加。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