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训练·达标检测 第二单元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09: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训练·达标检测第二单元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选择题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
2.生产工具是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按照生产工具的改进,战国时代是 
(  )
A.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铁器时代 D.木器时代
3.孔子的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大约出现于(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4.刀耕火种是远古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石刀、石镰、石斧是最原始的农耕工具,当它们发展到哪个阶段时,农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6.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
7.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
A.实行分封制 B.推行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衡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公元前338年,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不久,商鞅起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但“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当时国君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0.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是(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赵国
二、非选择题
1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鞅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使用和推广,故选D。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铁农具在战国时得到推广,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春秋时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逐渐推广。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最终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势,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相继变法。
【拓展延伸】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出现变法运动
(1)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废除旧贵族的特权,进行革新变法。
(3)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只有富国强兵,方能不被兼并,因而迫使各国变法。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内容中规定,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特权,故奖励军功一项对贵族利益有直接的损害。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由题干的“乡、邑聚合变成县”即可推断出,其正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措施——推行县制。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商鞅变法的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据此分析B符合题意。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列选项都是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根本原因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分析,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拓展延伸】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商鞅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当生产力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实行不下去了的时候,就必然要由新的封建生产关系来代替。商鞅变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所以能够成功。
(2)商鞅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属于社会进步力量。
(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商鞅变法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国力。
(5)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又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阅读理解能力。解答第(1)题,首先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信息“铁制农具”“牛尊”等得出,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及推广。解答第(2)、(3)题,首先从材料二中“秦孝公”“商君”等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由材料二中的“坏井田,开阡陌”可以想到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的措施;由“急耕战之赏”可以想到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战”的措施。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用材料中的原话“倾邻国而雄诸侯”最为恰当。第(4)题,据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等关键信息可得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主要是守旧贵族的不满和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亡。
答案:(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亡,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