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综合检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右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今天的( )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蓝田县 D.浙江河姆渡
3.下图是我国某一原始人类复原胸像和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想参观图中展示的原始人类所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1 B.2
C.3 D.4
4.近日,以色列的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石器工具(如右图),以一种现代的方式再现了人类祖先所使用的工具。在我国漫长的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大汶口人
5.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过着群居生活
C.种植粟 D.会制造彩陶
6.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8.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右图是发现于长江流域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该炊具属于下列哪一原始居民(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9.老师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列几幅图片,据此判断,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0.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既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农耕成就,也提醒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传人。你知道这粥的原料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吗(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如图),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
为主的定居生活( )
A.农耕 B.工业 C.商业 D.狩猎
12.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肉
B.穿着用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13.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14.我国远古时期的历史,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流传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等。其中有一个传说人物叫神农氏,相传他教人们种庄稼和发明了医药,他的另外一个称呼是( )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蚩尤
15.某电视台要拍摄右图中人物的历史片,如果由你来担任策划,下列情节你最可能保留的是( )
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
C.他去世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给大禹
D.他领导的部落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
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
A.炎黄族 B.半坡人
C.华夏族 D.元谋人
1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18.《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现象,你认为出现于什么时期(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人时期
C.炎黄时期 D.尧舜时期
19.远古时代,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20.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选出有关信息,将其代号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1)模样与现代人差不多
(2)会烧制黑色陶器、饲养家畜
(3)创造文字、制作乐器
(4)右图
(5)推举有德有才的人为首领
(6)距今6 000多年,位于长江流域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8)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9)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10)距今约18 000年,使用打制石器
22.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远古先民居住的房屋 这两处遗址位于哪里 (6分)
(2)请你分析,为什么这两种房屋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2分)
(3)房屋反映出先民已开始定居生活,你认为古人类定居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哪些好处 (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 河姆渡遗址是氏族村落遗址。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北京人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2)“氏族”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组织 (2分)你知道还有哪一个原始居民的生活集体也是氏族 (2分)
(3)人们常说河姆渡人比北京人进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1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
(4)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因此,有人称之为“天堂的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天堂的生活”的看法。(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 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4分)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指什么 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据诗句中地点信息“元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故正确答案为C。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选A。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知识运用能力。图中展现的原始人类是北京人,他们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故选B。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和大汶口人都是使用磨制石器。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判断出题中描述的远古人类。依据题干中古人类生活的时间——距今约50万年,可知这一远古人类是北京人,由于北京人所用工具简陋,生活环境险恶,只能几十个人聚合在一起过群居生活。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种植粟、会制造彩陶的是半坡人。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的粗糙的石器,③表述错误,①②④的表述正确,故选B。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农耕时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典型。故D符合题意。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长江流域”“陶制炊具”。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时代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会制作陶器。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分别展现了黄河、菜籽、人面鱼纹陶盆,这些都与半坡人有关,故选D。半坡遗址位于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半坡人种植蔬菜,会制作、使用人面鱼纹陶盆。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小米是粟的一种,是由半坡原始居民最先种植的;水稻是距今6 000多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先种植的。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由题中的“大量农具”“生产工具”等可知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农耕时代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分析所给选项,A、B、D都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反映,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C。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以在粮食培育、住房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1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图中的人物。图中人物是黄帝,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涿鹿之战中黄帝打败蚩尤,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给大禹,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区域。故A符合题意。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涿鹿大战后,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再加上九黎族的一部分,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关键信息“播种五谷”“养蚕缫丝”可判断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所以正确答案为A。
1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的能力。依据题干中所说的社会现象: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举德才兼备的人(作为首领)。这与尧舜时期所推行的“禅让制”相吻合,故选D。
19.【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古代禅让制的掌握情况。传说中,尧年老的时候,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2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元谋人、北京人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属于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居民,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都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21. 答案: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由于农耕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不同,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图一),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图二),房屋反映出半坡人、河姆渡人已开始定居生活,定居的基本条件是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图一是半坡人住的;图二是河姆渡人住的。陕西西安、浙江余姚。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不同。
(3)条件: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
好处: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意思相近,答出两点即可)
23.【解析】第(1)题考查比较能力。阅读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北京人与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之处: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第(2)题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考查比较能力,主要从河姆渡人与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之处来考虑。河姆渡人已从采集狩猎时代进入到原始农耕时代,生产工具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烧制陶器,饲养家畜等。第(4)题考查理解能力,要认识到原始社会所谓的“天堂的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决定的。
答案:(1)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
(2)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半坡人。
(3)同意。因为河姆渡人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烧制黑陶,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生活。
(4)河姆渡人过着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固然可嘉,但绝不是“天堂的生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知识点的识记和分析比较能力。第(1)(2)题属于基础层面的考查,可直接作答;第(3)题要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回答,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得出“尧传位于舜”,据此可判断与禅让制有关,禅让制是一种原始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炎帝、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涿鹿之战)。历史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