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18:25: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词三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宿新市徐公店》的写作朝代和作者是( )
A.宋代 范成大 B.宋代 辛弃疾 C.宋代 杨万里
2.下列诗词朗读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
A.宋·杨万里 B.唐·孟浩然
C.唐·王维 D.宋·范成大
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4.树头新绿未成阴( )
A.树荫
B.阴天
C.暗
5.最喜小儿亡赖( )
A.不务正业
B.不务正业的人
C.顽皮、淘气
6.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稀疏(sū) 杂兴(zá) 锄(chú)豆
B.卧剥(bāo) 亡赖(wú) 蛱蝶(jiā)
C.翁媪(ǎo) 相媚好(mèi) 徐公店(qú)
D.篱笆(lí ba) 茅檐(yán) 老翁(wēng)
二、填空题
7.根据诗歌 《清平乐·村居》内容和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通过对农村 的环境描写及对 的形象刻画,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8.比一比,再组词。
市( ) 徐( ) 时( ) 懒( )
巾( ) 除( ) 早( ) 赖( )
篱( ) 蜻( ) 锄( ) 疏( )
离( ) 清( ) 助( ) 蔬( )
9.比一比,再组词。
宿( ) 稀( ) 杂( )
缩( ) 希( ) 朵( )
10.生字扩词
杂:( )( ) 稀:( )( ) 篱:( )( )
蜻:( )( ) 蜓:( )( ) 蝶:( )( )
宿:( )( ) 徐:( )( ) 疏:( )( )
11.《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 和 画面,借此表现 。
三、语言表达
12.诗文配图,拍一张照片或者画一张画,配上一段话,或者配上一首诗。
四、书面表达
13.百字练笔。
展开想象,把《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
五、诗词曲鉴赏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4.题目交代 和 ,描写的是 (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 、 、 。
15.解释词语:
白满川: 。 子规: 。
才了: 。 蚕桑: 。
16.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 ”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17.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诗词曲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充古诗。
19.这首诗题目中的“兴”指的是( )
A.举办,发动 B.流行,盛行 C.兴致,兴趣
20.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 ):
( ):
21.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 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 。
22.这首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词三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宿新市徐公店》的写作朝代和作者是( )
A.宋代 范成大 B.宋代 辛弃疾 C.宋代 杨万里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人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篱落、菜花、儿童、黄蝶,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由此可见答案应为C。
2.下列诗词朗读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去学生理解古诗词,并正确把握重音和停顿。
C.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
A.宋·杨万里 B.唐·孟浩然
C.唐·王维 D.宋·范成大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故选D。
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4.树头新绿未成阴( )
A.树荫
B.阴天
C.暗
5.最喜小儿亡赖( )
A.不务正业
B.不务正业的人
C.顽皮、淘气
【答案】4.A 5.C
【分析】4.树头新绿未成阴意思是树枝上才发出新的绿芽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阴指的是树荫。
5.亡赖:.有三种解释,分别为不务正业;指不务正业的人;小儿顽皮狡猾。在本句中指小儿顽皮狡猾。
6.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稀疏(sū) 杂兴(zá) 锄(chú)豆
B.卧剥(bāo) 亡赖(wú) 蛱蝶(jiā)
C.翁媪(ǎo) 相媚好(mèi) 徐公店(qú)
D.篱笆(lí ba) 茅檐(yán) 老翁(wēng)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稀疏(sū)——(shū):意思是宽松,不稠密。
B.蛱蝶(jiā)——(jiá):蛱蝶科的一种蝴蝶,翅膀呈赤黄色,有黑色纹饰,幼虫身上多刺,危害农作物。
C.徐公店(qú)——(xú):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故本题选D。
二、填空题
7.根据诗歌 《清平乐·村居》内容和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通过对农村 的环境描写及对 的形象刻画,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答案】 清新秀丽、朴素恬静 翁媪及其三个儿子 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
【解析】略
8.比一比,再组词。
市( ) 徐( ) 时( ) 懒( )
巾( ) 除( ) 早( ) 赖( )
篱( ) 蜻( ) 锄( ) 疏( )
离( ) 清( ) 助( ) 蔬( )
【答案】 市区 徐徐 时间 偷懒 毛巾 清除 早上 耍赖 篱笆 蜻蜓 锄头 稀疏 离开 清水 助力 蔬菜
【解析】略
9.比一比,再组词。
宿( ) 稀( ) 杂( )
缩( ) 希( ) 朵( )
【答案】 住宿 稀有 杂乱 缩小 希望 云朵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组词。
宿:还可以组词:宿舍、星宿、露宿。
稀:还可以组词:稀饭、稀罕、稀疏。
杂:还可以组词:杂文、杂草、繁杂。
缩:还可以组词:缩短、退缩、收缩。
希:还可以组词:希冀、希求、希图。
朵:还可以组词:花朵、耳朵、花骨朵。
10.生字扩词
杂:( )( ) 稀:( )( ) 篱:( )( )
蜻:( )( ) 蜓:( )( ) 蝶:( )( )
宿:( )( ) 徐:( )( ) 疏:( )( )
【答案】 复杂 杂乱 稀少 稀疏 篱笆 篱落 蜻蜓 蜻虰 蜓蚞 蜻蜓 蝴蝶 彩蝶 住宿 宿舍 徐徐 徐州 疏忽 疏远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给字组词,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进行辨析。根据字形进行相应的组词,注意所组的词语要合情合理,仔细区分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字形结构。
11.《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 和 画面,借此表现 。
【答案】 环境 生活 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清平乐·村居》此词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词中通过对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的描绘,如茅屋、小溪、青草等自然景致的描绘,以及翁媪闲谈、儿子们各自忙碌的情景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农村生活画卷。词中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更通过对人物情态的细腻刻画,传达出对农村人情的赞美。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农村生活的美好与纯朴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
三、语言表达
12.诗文配图,拍一张照片或者画一张画,配上一段话,或者配上一首诗。
【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配图。
找到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根据诗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或者画上能体现诗文内容的画。
如:唐代杜甫的《绝句》,根据诗词内容:春天日渐变长,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中含着花草的清香。泥土也变得湿润,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根据古诗内容,画出春天的风景,涂上颜色即可。
四、书面表达
13.百字练笔。
展开想象,把《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去散步,无意间看见一座又小又低的茅屋。茅屋边的小溪两旁有许多碧绿的青草,南瓜藤顺着竹竿爬上屋顶,屋旁的大树弯曲着射你。茅檐下,有两位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妇,正在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说笑。在小溪的东面,老人的大儿子正在卖力地为自家豆田锄草,他不时地用袖子擦头上的汗。二儿子坐在树下编织着鸟笼。可爱的小儿子横卧在溪边,剥着莲蓬。
【解析】略
五、诗词曲鉴赏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4.题目交代 和 ,描写的是 (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 、 、 。
15.解释词语:
白满川: 。 子规: 。
才了: 。 蚕桑: 。
16.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 ”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17.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答案】14. 时间 地点 初夏 山原 子规 雨 15.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鸟名,杜鹃鸟。 刚刚结束。 指种桑养蚕。 16.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才 又 17.C
【分析】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4.这道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的题目可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时间为四月,地点为乡村。描写了初夏乡村的景色,再结合诗句可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山原、子规和雨”。
15.这道题考查学生解释古诗字词含义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识记。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注意书写正确、字迹工整,不能写错别字。
16.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识记和积累。后面两个空难度会稍微大一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仔细复习。
17.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这道题为选择题,需要学生看清题目,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所以学生要注意这一点。
诗词曲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充古诗。
19.这首诗题目中的“兴”指的是( )
A.举办,发动 B.流行,盛行 C.兴致,兴趣
20.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 ):
( ):
21.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 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 。
22.这首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1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C 20. 村庄女儿 耘田、绩麻 童孙 学种瓜 21. 热爱劳动 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22.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解析】18.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内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本题考查对字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先整体把握题目的含义,结合古诗内容来解答。四时田园杂兴:在春夏秋冬四季所看到的景色时而有做诗的兴致。“兴”的意思为:兴致、兴趣。
20.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结合“村庄儿女各当家”和“童孙未解供耕织”可知,故事中的人物有:村庄儿女和童孙;结合“昼出耘田夜绩麻”和“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他们在做的事是:村庄儿女在耕田和绩麻,童孙在学种瓜。
2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儿童在学种瓜的含义有:一是小孩看到大人们在忙也有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为了衬托出此时的农民的忙碌和辛苦。
22.本题考查了想象写话。
结合“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来想象写话。如: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小孩子们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也没有闲着,从小看大人们在干活,都在劳作,于是就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模样有样学样的种起瓜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