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三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理解,懂得。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除去,除,废除,停止。
2.忽作玻璃碎地声( )
A.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B.乐曲的调子。
C.说话的声音、语调。
4.下面四个诗句,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一句是(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昼(zhòu) 供(gòng)品 春晓(xiǎo)
B.稚(zì)子 银钲(zhèng) 耘田(yún)
C.玉磬(xìng ) 水满陂(pēi) 短笛(dié)
6.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
B.范成大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范成大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诗句以更深刻的内容。
D.范成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和共鸣。
7.“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二、填空题
8.多音字。
兴 ( ) ( )
供 ( ) ( )
9.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 绩麻: 各当家:
句意: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 钲:
句意: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陂: 衔:
浸: 漪:
句意:
10.默写古诗。
(1)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 。敲成玉磬穿林响, 。
(3)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
(4) , 。 ,不破楼兰终不还。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把麻搓成线( ) 白天( )
不懂得,不理解( ) 从事( )
12.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三、语言表达
13.通过预习,我有以下疑惑要和同学、老师交流:
四、书面表达
14.再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尝试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短文。
季节:夏天
地点:田间桑树下
主要人物:孩子们
主要事件:大人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孩子在学种瓜。
五、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15.注释:
弄:
蓑衣:
卧月明:
16.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7.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18.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 。
19.诗中的“衔”这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三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理解,懂得。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除去,除,废除,停止。
2.忽作玻璃碎地声( )
A.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B.乐曲的调子。
C.说话的声音、语调。
【答案】1.A 2.B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童孙未解供耕织。翻译: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解:理解,懂得。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忽作玻璃碎地声。翻译: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短笛无腔信口吹。翻译: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腔:乐曲的调子。
4.下面四个诗句,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一句是(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运用。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儿童热爱劳动”的诗句:
A项,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挖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全诗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首诗描写的是孩子玩冰的情景,不符合题意。
B项,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后两句描写孩子虽小,但也跟着大人开始学习劳作,可见其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C项,这句诗的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全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后两句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与题意无关。
D项,这句诗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诗句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后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与题意无关。
5.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昼(zhòu) 供(gòng)品 春晓(xiǎo)
B.稚(zì)子 银钲(zhèng) 耘田(yún)
C.玉磬(xìng ) 水满陂(pēi) 短笛(dié)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稚(zì)子——(zhì),银钲(zhèng)——(zhēng);
C.玉磬(xìng)——(qìng),水满陂(pēi)——(bēi),短笛(dié)——(dí);
故选A。
6.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
B.范成大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范成大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诗句以更深刻的内容。
D.范成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和共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和作品。
A项正确。
B项范成大是南宋诗人,展示的是宋代风土人情。
C项正确。
D项正确。
7.“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D正确。C:错误。对应的诗句应该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二、填空题
8.多音字。
兴 ( ) ( )
供 ( ) ( )
【答案】 xīng 兴盛 xìng 雅兴 gòng 口供 gōng 供给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兴:
xīng释义1.流行;盛行。2.使盛行。3.发动。4.创办。5.起;起来。6.昌盛;旺盛。7.使昌盛。8.允许;许可(多用于否定式)。9.或许。
组词:兴奋、兴旺、复兴。
xìng释义1.对事物喜爱的情绪。
组词:高兴、兴趣、兴致。
供:
gòng释义1.陈设;摆放。2.在神佛或先辈的像(或牌位)前陈列香烛等表示敬奉;祭祀时摆设祭品。3.供奉给神佛或先辈的祭品。4.从事;担任。5.受审的人交代案情。6.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
组词:逼供、上供、供职。
gōng释义1.供给;供应。2.提供某种东西让人使用。
组词:提供、供不应求、供应。
9.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 绩麻: 各当家:
句意: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 钲:
句意: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陂: 衔:
浸: 漪:
句意:
【答案】 在田间锄草。 把麻搓成线。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庄男男女女都在忙着干各自的事情。 幼小的孩子。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满脸稚气的小孩,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池岸。 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淹没。 水中的波纹。 池塘四周长满了绿草,池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的字和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选自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结合注释可知: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选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全诗内容: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意思: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结合注释可知,稚子:幼儿,小孩子。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意思: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结合注释可知,陂:池塘的岸。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漪:波纹。
10.默写古诗。
(1)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金盆脱晓冰, 。敲成玉磬穿林响, 。
(3) ,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
(4) , 。 ,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 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彩丝穿取当银钲 忽作玻璃碎地声 草满池塘水满陂 短笛无腔信口吹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详解】(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雷震《村晚》。
(4)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把麻搓成线( ) 白天( )
不懂得,不理解( ) 从事( )
【答案】 绩麻 昼 未解 供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绩麻:把麻搓成线。
昼:白天。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12.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答案】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详解】此题考查古诗的识记能力,学生不仅要会背诵古诗还需要把每个字写正确。对于易错字要格外注意,避免出错。《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
三、语言表达
13.通过预习,我有以下疑惑要和同学、老师交流:
【答案】“村庄儿女各当家”中的“儿女”是什么意思?
【详解】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这一课的古诗有三首,分别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可针对字词的理解,诗句的意思,表达的情感等进行提问。
比如:《稚子弄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孩子剜冰、穿冰、敲冰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对儿童的调皮可爱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四、书面表达
14.再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尝试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短文。
季节:夏天
地点:田间桑树下
主要人物:孩子们
主要事件:大人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孩子在学种瓜。
【答案】例文: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大人们白天忙着去耕田,夜里又在家中搓麻线,村子里的男男女女都各有各的家务劳动。一群可爱活泼又勤劳的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除草,不会织布,但是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他们也跟在大人身后,蹲在田间的桑树下面,认认真真地学着种瓜。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
这里要改编的是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结合诗词意思,根据题目给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可。
五、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15.注释:
弄:
蓑衣:
卧月明:
16.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5. 逗弄 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躺着观赏明亮的月亮 16.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牧童晚归林憩图。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
【分析】15.此题考查诗词中字词的解释。解答时,通过所学知识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古诗。
16.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牧童晚归林憩图。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7.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18.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 。
19.诗中的“衔”这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7.C 18.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9.“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解析】17.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C.有误。“短笛无腔信口吹”写牧童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表现了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题干说法有误。
故选C。
18.考查内容理解。
全诗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可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19.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山衔落日浸寒漪”的意思是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