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15: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母鸡》教学设计
课时及课题 《母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母鸡》是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母鸡》是第二篇文章,也是老舍的作品。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平实自然的话语,口语化而严谨的表达,使得母鸡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善于观察,捕捉母鸡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对一个个鲜红的生活场景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和表达。
学习者分析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了老舍先生对小动物的喜爱,有一定的情感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所以本课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更深刻地感受自己享受的母爱。这篇课文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有着浓郁的“京 味儿”。 本单元语文要素其一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另一个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试着写出特点”。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找老舍对母鸡的情感时,着重在于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写法,从而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习目标确定
1.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2.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评价设计
1.朗读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2.体会评价:能说出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的异同。 3.作业评价:运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激兴趣明任务 创设情境:中山动物王国最近开展了"最受欢迎的动物"网上投票节,有三个动物以极高的票数赢得了此次评选活动,它们分别是“可爱猫咪”、“英雄母鸡”和“骄傲白鹅”,动物王国马上要为它们举行颁奖典礼啦!动物王国管理员小张叔叔请求同学们帮忙结合《可爱猫咪》颁奖词和老舍先生写的事迹材料为“英雄母鸡”写颁奖词。 2.回顾作者简介 3.预习检测 学生活动 1.结合第13课《猫》,回顾老舍先生简介。 2.明确主要任务:写颁奖词。 3.结合预习情况准确认读本课词语:指读、领读、齐读。
环节二:梳理事迹脉络
教师活动: 1.复习词语,发现语言特点 读一读: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事迹材料中运用的词语你能读准吗?我们来试试看? 可恶 欺侮 疙瘩 一撮儿 聋人 挺着身儿 挺着脖儿 汤圆儿 凄惨 尖锐 (1)读准词语。 (2)关注“一撮儿”、“挺着身儿”、“挺着脖儿”“汤圆儿”,体会老舍文章京味语言特色。 (3)关注“顶凄惨”、“顶尖锐”,用本地方言朗读,感受老舍文章口语化、雅俗共赏特点。 教师活动 2.读词语,梳理事迹脉络 找一找:词语是有温度的,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两组词分别表达作者什么态度?文中有两个句子直接写了作者的态度,你找到了吗? A.我一向讨厌母鸡。 B.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想一想:什么原因造成了作者对母鸡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因为作者看到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小结:2句话,让我们知晓了事迹材料的主要内容。这则事迹材料为什么一开始要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呢?让我们继续细读课文。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出示内容,会认读词语。 2.学生结合老师引导,学习"一撮儿"、"挺着身儿"、"挺着脖儿""汤圆儿"等词语的读法,体会老舍文章京味语言特色。 3.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表达作者态度的词语和句子。 4.多种形式读词语。 5.学生思考什么原因造成了作者对母鸡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环节三:提炼事迹亮点
教师活动: 1.聚焦“一向讨厌”的原因 (1)找一找:提取关键词,了解“讨厌”的原因。 老舍先生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呢?默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用三个词语概括作者讨厌的理由。 (2)说一说:结合事例,说说讨厌的理由。 用“我从 中体会到这是一只 的母鸡”句式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第一段:抓住“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叫声难听。 第二段:抓住“忠厚”“趁其不备”“狠狠”等词,概括:欺软怕硬。 第三段:抓住“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体会夸张的写法。概括:居功炫耀。 2.聚焦“不敢讨厌”的由 (1)想一想:这样一只“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的母鸡怎么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动物呢?怎么还被称为是英雄母鸡呢?文中有四个词语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四个词分别是: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2)找一找:母鸡真的是这样吗?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事例划一划,并把这些词语批注在旁边。 (3)说一说:用“我从 中体会到这是一只 的母鸡。”句式说一说。 预设一:交流第五自然段,抓住“警戒”“歪着头”“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等词句,体会母鸡的负责和勇敢; 预设二:交流第六自然段,发现两处对比,即小雏鸡和母鸡样子的对比,以及母鸡对公鸡前后态度的对比,体会母鸡的勇敢、慈爱,辛苦; 预设三:交流第七自然段,抓住一系列动词,如“啄食”“掘地”“伸展着翅膀”“半蹲着身子”等词句,体会母鸡的辛苦。 3.探寻事迹表达秘妙 (1)想一想:我们交流着这些句子,就看到了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老舍的语言多严谨,母鸡真的是这样。咱们再来看,你们刚刚找到的一部分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读一读:对比朗读母鸡成为鸡母亲前后动作和叫声的语句,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想一想: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放声啼叫”在说什么,分享中体会母鸡的伟大。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读课文,仔细找一找,通过提取关键词,了解“讨厌”的原因。 2.学生用“我从 中体会到这是一只 的母鸡”句式说说讨厌的理由。 3.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表现作者情感态度发生变化的词语:“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4.能够用“我从 中体会到这是一只 的母鸡。”句式说一说。要求结合相关自然段及句子进行分析。 5.学生寻找体现母鸡和鸡母亲先后变化的词句,指明朗读,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6.思维拓展: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放声啼叫”在说什么,分享中体会母鸡的伟大。
板书设计
14.母 鸡 叫声难听 态度 负责 慈爱 欺软怕硬 欲扬先抑 居功炫耀 转变 辛苦 勇敢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