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2 11:16:24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诗两首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熟读并达到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作者介绍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背景简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我爱这土地
整体感知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整体感知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整体感知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整体感知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
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整体感知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土地
河流

黎明
象征
遭践踏的国土
满腔的悲愤
愤怒的反抗
光明的未来
板书设计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拓展延伸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课堂小结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天狼星》《余光中诗选》。
作者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背景简介
诵读诗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诵读诗歌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
4、“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
研读、赏析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研读、赏析
四个: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
研读、赏析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4.“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
研读、赏析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你微小” 作者反复写其形体小,意在反衬其内在的不渺小。
因为萤火虫完成了自己的生存,点亮了灯,发出了光芒,服从内在的力量。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微小的是外形,但内在却放出光芒与一切光芒并存于世,冲破黑暗,足见其不渺小。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21教育网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三.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关键诗句的理解。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的主旨。
四.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自己的祖国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21·cn·jy·com
2.作者介绍(投影):
艾青(1910~1996),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www.21-cn-jy.com
3. 背景简介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2·1·c·n·j·y
二、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21*cnjy*com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诗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21cnjy.com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www-2-1-cnjy-com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来源:21cnj*y.co*m】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
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出处:21教育名师】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土地 遭践踏的国土
河流 象征 满腔的悲愤
风 愤怒的反
黎明 光明的未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
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
2. 简介作者——余光中。(出示课件19)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天狼星》《余光中诗选》。
3.背景简介:(出示课件20)19 ( http: / / www.21cnjy.com )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表现诗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
2、学生集体朗读,自评。(对于节奏和重音提出朗读的问题或优点,强调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2-1-c-n-j-y
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要加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
5、听示老师范朗读,并投影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
6、配乐,学生朗读,进入诗歌的情境。
(三)研读、赏析诗歌:
1、思考: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思考: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
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4、思考:“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朗读感悟
(四)齐读,感悟乡愁主题.
(五)拓展延伸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21·世纪*教育网
(六)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21*cnjy*com
四.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朗读──品味──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版权所有:21教育】
课堂练习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3.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答案:
1.语句:“你微小” 作者反复写其形体小,意在反衬其内在的不渺小。
2.因为萤火虫完成了自己的生存,点亮了灯,发出了光芒,服从内在的力量。
3.微小的是外形,但内在却放出光芒与一切光芒并存于世,冲破黑暗,足见其不渺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诗两首》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汉字注音。
坟墓( ) 悲愤 ( ) 黎( )明 ( )腐烂 海峡 ( )
2、请指出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C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D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______,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______。诗人曾自称为“______”。www.21-cn-jy.com
4、解释词语。
①嘶哑:
②腐烂
二、课内阅读训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21cnjy.com
6、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2·1·c·n·j·y
三、课内阅读训练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21·cn·jy·com
8、 划分朗读节奏。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9、 为了把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mù、fèn li fǔ xi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拼音规则。“喉咙”的“喉”“坟墓”的“墓”“腐”这几个拼音不容易掌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平时加强练习即可。
2.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朗读节奏应该是“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答案: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悲哀的诗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本主题的理解。因都是课内文本,因此只要认真听讲不难解答。www-2-1-cnjy-com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加强记忆即可。
4、答案:①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②指烂掉; 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点评】需要平时多积累记忆。 
5、答案:“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围绕“鸟的忧患意识”来分析意象之间的联系。
【点评】对于某一部分诗歌内容的理解,要借助意象的含义,本着整体把握的原则理解,不可以偏概全。
6、答案: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2-1-c-n-j-y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意象及其含义,然后去揣摩作者叙述了什么事,
再去概括。
7、答案: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要注意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
8、答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节奏。 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1*cnjy*com
9、答案: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解析:【分析】为了表达抽象的思乡之情,作者借助的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具体事物。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10. 答案:示例:深秋的傍晚,村口,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21教育网
解析:【分析】。诗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合理想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