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20 14:31:05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25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N一140一16Fe一56Cu一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油纸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关于油纸伞工艺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制伞骨架
B糊纸伞面
C.烘烤固浆
D.绘画图案
2.2024年10月12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美丽安徽我来说”研讨主题会议。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此
目标实现的是(
A.推广含铅汽油,降低汽油成本
B.压减燃煤,使用清洁能源
C.工业废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地铁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
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铁站内应该张贴
标识
B.地铁主要依靠电力驱动,有效的减少空气污染
C.站内发生火时,按工作人员统一指挥撤离D.对香水等易燃易爆物没有限定,可以带上地铁
4.2024年10月18日,芜湖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展示了一款飞行汽车。钛合金是制造飞行汽车金属
材料之一,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的元素符号是Ti
B.钛属于金属元素
22
Ti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47.87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NaOH

固体
20g10g
荡方向
锌粒
稀硫酸
A振荡试管
B制备氢气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闻药品气味
6.
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科学家在计算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苯丙氨酸(分
子式为CHNO2)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下列关于苯丙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氢、氧的质量比为9:11:2
B.由23个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一个苯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7-8小题。
甲醛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气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
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可以利用活性炭或空气净化器等除去,也可以利用羟基磷灰石【Cs(PO4)3
OH】作催化作用将空气中的甲醛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7.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B.丁是分子构成的物质
●0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改变
D.反应前后“羟基磷灰石”的性质不变
8.有关“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羟圣磷灰石
A,属于氧化物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
D.活性炭除甲醛属于物理变化
9.如图是我国宋代邛窑绿釉瓷省油灯及其示意图。燃烧时灯内层的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以达到
省油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灯龙
A.省油灯的可燃物只有油
B.产生黑烟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C.油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D.盏中的水会减少,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
10.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燃烧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石蕊溶液滴入雪碧饮料中后呈红色,说明饮料中含有酸性物质
C.氧化物都是含氧元素的物质,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探究氧化铁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能否改变反应速率
11.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稀盐酸
Na,CO
操作
粉末
气体
盛游二氧化碳
的软塑科瓶
石墨

现象
产生淡蓝色火焰,且
闭合开关后灯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且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发亮
指针右偏
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
结论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石墨具有导电性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
遵循质量守恒
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12.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足量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体积分数
氧气了
数据采集云
64
+计算机
木炭
一氢氧化钠溶液
020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氧气
C.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热量
D.木炭停止燃烧是因为瓶内氧气被耗尽化学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C D C B A A B B C
1.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A、B、D选项中只有形状的变化,
故 A、B、D错误。C中在烘烤过程有化学变化,故 C错误。
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的行为与空气和水体资源的关系;含铅汽油中铅是重金属,对
环境有污染。故 A 错误。清洁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空气保护,故 B 正确;工业废水经净化处
理达标后再排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是对水体资源的保护,故 C、D正确。
3. D【解析】地铁站是公共场所需张贴该标识,故 A正确;电力驱动而不用化石燃料有效较
少污染,故 B 正确。地铁站内火灾,应该有序撤离,故 C 正确;易燃易爆物等违禁品禁止
带入,故 D错误
4. C【解析】由图可知钛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Ti,相对原子质量是 47.87,属于金属元素,其
原子最外层电子少 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故 A、B、D正确,故 C错误。
5.D【解析】A中振荡试管应手腕左右方向,故 A错误; B中装置制气时长颈漏斗下端应
液封,故 B错误 ;C中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 C错误;D中闻药品气
味应招气入鼻法,故 D正确。
6. C【解析】苯丙氨酸中由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08:11:32,故 A 错误;苯丙氨酸是由分
子构成的物质,故 B错误;苯丙氨酸是含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故 C正确;一个苯
丙氨酸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 D错误
7.B【解析】从微观示意图得出方程式 CH2O+O2==CO2+H2O,可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故 A错误;丁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B正确;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
变,故 C错误;羟基磷灰石作为催化剂化学性质不变,故 D错误。
8.A【解析】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 A错误;燃烧属于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故 B正确;甲醛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生成 CO,故 C
正确;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甲醛属于物理变化,故 D正确。
9.A【解析】省油灯中的可燃物是油和灯芯两种物质,故 A错误;灯油不完全燃烧有黑烟生
成,故 B正确;燃烧过程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 C正确;水分子发生运动,
水的体积才会减少,故 D 正确。
10.B【解析】人类利用的能量除了化学变化中获得,还可以物理变化获得,故 A错误;石
蕊溶液遇酸性物质变红,故 B正确;,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不止两种元素时,一定不是氧化
物,故 C错误;要氧化铁是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
改变,故 D错误。
11. B【解析】产生淡蓝色火焰,且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也可以是甲烷,故 A错误;能形
成回路有电流通过,说明石墨导电,故 B正确;只要化学反应,就一定遵循质量守恒,故 C
错误;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只能证明 CO2能溶于水,故 D错误。
12.C【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 A错误;由图可知氧气起始浓度为 80%,故
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故 C 正确;由图可知氧气有剩余,
故 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8 分。)
13. (5分) (1)过滤 (2)氢元素和氧元素
CO2 + Ca(OH)2 == CaCO3 ↓+ H2O
(3)负极 9: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和水的电解
(1)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操作为过滤
(2)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2H2O=2H2↑ + O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断出水是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a(OH)2 = CaCO3 ↓+ H2O
(3)a处产生的氢气可知与 A极相连的是负极,由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可知 m(H2O):m
(O2)=36:32=9:8
14. (6分)(1)2H2O2=2H2O+O2↑(条件:MnO2)
(2)B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 CO2(答案
合理即可)
(3)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4)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的装置、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性质的
验证的现象,以及燃烧的认识,实验装置的作用等
(1)A装置是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故为过氧化氢制氧。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是 B装置中分液漏斗,故选 B;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即可
(3)D中 a处进气,说明气体再上方,空气在下方,故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4)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15. (6分)(1)电能
(2)S+O2==SO2(条件 :点燃) 分解反应
(3)H2O(或 SO2)
(4)由流程中可知为氧气、二氧化硫和硫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的转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
辨别(1)由流程图可知能量最终转化为电能
(2)反应Ⅲ的方式为 S+O2==SO2(条件 :点燃);反应Ⅰ中反应物是硫酸,生成物是氧气、
二氧化硫、和水,故为分解反应
(3)由流程中可知为水和二氧化硫
(4)由流程中可知为氧气和二氧化硫
16.(6分)(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CO2 传感器示数无明显变化
(4)Cu O+ CO == Cu + CO2 (条件:高温)
(5)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完的 CO污染空气
注意:若答对(5)、(6)两小题奖励 3 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 40 分
(6)防止加热时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
(1)制取气体装置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氧气与炭粉反应
(3)CO2 传感器示数无明显变化
(4)加热 B处炭粉,观察到炭粉变红并减少,说明生成一氧化碳,步骤(3)中以证明二
氧化碳不与氧化铜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为 Cu O+ CO == Cu + CO2 (条件:高温)
(5)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必须进行处理。
(6)利用 CO2 气体排尽装置内空气,气体通入装置时会产生气流,
为了防止炭粉和 CuO 粉末混合,将棉花塞入硬质玻璃管中间,以防 2
种粉末混合影响实验结果
(7)开始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增加,待二氧化碳充满装个
装置时,加热炭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体积减少,再加热氧化铜
有二氧化碳生成
17.(5分)
(1)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解:设炼出铜的质量是 x
Fe + CuSO4= FeSO4 +Cu
56 64
28gx 80% x
56 = 64
28gx80% x
x=25.6g 答: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