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二单元第7课全国大动乱
一、选择题
1.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下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 )
A.抗美援朝期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土地改革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2.下面是“‘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到的信息是 (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下面是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下列对话中惟一正确的是
( )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爸爸亲眼目睹了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过程
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制造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而骄傲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新中国成立
6.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主要是 ( )
A.农民 B.地主 C.商人 D.工人
7.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8.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重表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32.2% 53.4% 7.3% 7.1%
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 ( )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哪一年 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的目的是什么
(2)我国是使用怎样“和平的方法”“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和“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宣传画的主题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链接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参考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概念链接】“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五’计划”“直接读到”,阅读表格并结合备选项,表格中重工业的投资占投资比重的51.68%,可见“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青藏、川藏公路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通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故A、B、D均错误,本题选C。“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识记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本题选D。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内容“农民积极报名入社”“互助模范”“喜获丰收”可判断是农业合作化运动。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通过图片得知是农民积极要求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私合营”。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已经完成,说明我国已经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故选B。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题干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因此为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A最恰当,其他三个选项与其关系不大。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第(1)题,前两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去分析。第(2)题,本题实际考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途径的掌握情况,农业和手工业均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是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第(3)题,结合所学相关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1)1953年。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2)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后来出现公私合营势头。
(3)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