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二单元第7课全国大动乱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同志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从历史上来看,这里的“错误”指的是
( )
A.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D.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2.右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一幅政治宣传画,它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 ( )
A.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B.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C.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阶级斗争形势
D.刘少奇已成为“走资派”
3.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一场人为因素制造的浩劫,那么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 )
A.《五一六通知》的发布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一月革命”
D.“二月抗争”
5.某校举办“文革往事”的讲座,准备请亲身经历过的老师当主讲人,下列最符合条件的主讲人是 ( )
A.1958年出生的王老师
B.1976年出生的张老师
C.1978年出生的李老师
D.1980年出生的郑老师
6.右图是毛泽东发表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毛泽东认为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是 ( )
A.周恩来和朱德
B.彭德怀和叶剑英
C.刘少奇和邓小平
D.陈毅和刘伯承
7.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打倒一切、造反有理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1967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一些做法被诬为“二月逆流”,因为这些革命家
( )
A.反对毛泽东思想
B.批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
C.批判刘少奇
D.拥护“文化大革命”
9.分析下面的表格,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大革命” ( )
全国人大会议届数 人大常委会次数
第一届(1954-1959) 5次
第二届(1959-1965) 4次
第三届(1965-1975) 1次
第四届(1975-1978) 1次
第五届(1978-1983) 5次
A.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摧残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
D.颠覆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0.“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这里的“国家主席”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 ( )
A.彭德怀 B.贺龙 C.周恩来 D.刘少奇
11.“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与我国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 图一和这一历史事件有着怎样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你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
(4)以史为鉴,简要概括“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毛泽东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宣传画中可以得出刘少奇被批斗,原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阶级斗争形势,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错误地对刘少奇进行批斗。A、B、D不符合史实。
【拓展延伸】“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的个人错误,并且后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斗私”“批修”,据此可判断与“文化大革命”有关。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能力。《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故选A。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史实的能力。A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国共联合抗战时期;B出现在“大跃进”运动时期;C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D出现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故选C。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概念链接】二月逆流
指在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会议和2月中旬在怀仁堂召开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谢富治等进行的斗争,当时被诬为“二月逆流”,后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文化大革命”初期一次党内公开的抗争——“二月抗争”。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1965-1978年,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每届只召开了1次人大常委会,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这证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选B。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刘少奇被开除出党,不久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是“折腾”“历史事件的教训”等,应该选择不符合实际、有重大失误的事件,才能体现出“折腾”,因此可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C。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第(1)题,由图片中“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造反派夺权”等信息,可判定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图一中《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第(2)题与第(3)题的第一问同样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第(3)题的第二问,应立足于“文化大革命”后果说明“乱了自己”。在此基础上,再从正面概括出“文化大革命”的启示,据此回答第(4)题。
答案:(1)“文化大革命”。图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3)性质: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认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4)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