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三单元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 )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D.公安机关加大执法力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那么,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 )
①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②保护改革成果 ③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④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使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了法律保障的是 ( )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下列法律文献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如图),对该法律表述错误的是 ( )
A.规定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
B.规定了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C.规定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
D.体现了我国新时期的法律建设成就
6.2011年7月23日,我公安机关依法向赖昌星宣布了逮捕令。当日,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被加拿大有关部门遣返回国。对走私等经济领域犯罪规定最明确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2012年3月3日和5日,“两会”分别在北京召开。“两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集中体现。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最高机关是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因经济领域的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法院判处死刑,说明了 (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国家加大对经济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 ③罪刑法定 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密切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爱国统一战线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0.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有 ( )
①改变权力过分集中 ②实行政企分开
③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对于推进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起了重要作用的举措是 ( )
①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②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
③实行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制度
④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教授
材料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 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 材料三是指1997年修订后的哪部法律文件
(3)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所以A是前提,B、C、D是具体表现。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土地改革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此④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①②③为法制建设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了法律保障。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颁布于1954年,②颁布于1979年,③颁布于1986年,④颁布于1950年,故选B。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罪刑法定的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新《刑法》对经济领域中的犯罪、黑社会和恐怖活动的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机关,所以B符合题意。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①③是《刑法》的原则,②是《刑法》使用的体现,《刑法》与人民当家做主无关。故选A。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密切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①②③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举措有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实行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所以D符合题意。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和感悟能力。第(1)题根据时间信息“1954年”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民法”、材料三中的“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可判断分别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改革开放时期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