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五单元第20课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右下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判断,这个“转折点”是 (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2.右下图是一幅珍贵的新闻照片。名称为《乔的笑》:人物是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地点是在联合国大厅。照片反映的历史是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万隆会议圆满结束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3.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4.尼克松曾说:“(1972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里 ( )
A.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右图为该周刊20世纪70年代某期的封面,主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 ( )
A.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6.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州与奥巴马总统“庄园会晤”,规划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新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的是 ( )
A.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8.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9.21世纪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
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是某同学自主学习时收集的图片。从中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 )
A.国防现代化 B.新中国外交
C.祖国统一大业 D.两岸交流
二、非选择题
11.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近现代外交”为主题创建了一个历史主页,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网页找到的图片和材料,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
材料一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从周恩来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3)小明在网页中把右上图和材料三组合到一起,请你帮他拟一个标题。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等可判断选B。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史实,图中乔冠华之所以大笑,是因为在这次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本题应选B。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D符合题意。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关键信息“1972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A发生在1955年;B发生在1971年;D发生在1979年。故答案选C。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图片中展现了1972年毛泽东会见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情景,尼克松访华意味着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标志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可以确定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通过分析可知:A、D与中美建交无关,C不符合题干中“开始”这一要求,故选B。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9年”“十年后”可判断这一事件发生于1979年。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故选A。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使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而中日关系之所以改善与中美关系的改善密切相关。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①发生于1971年,②③中的事件都发生于2001年,④发生于2008年。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归纳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三幅图片中的信息。“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乔冠华开怀大笑”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所以,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主题。而国防现代化、祖国统一大业、两岸交流均和这些图片内容无关,故答案为B。
11.【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弱国无外交,之所以“跪在地上办外交”是因为国力衰弱。第(2)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综合归纳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该会议是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从他的身上可以学习到灵活机智、从容不迫、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第(3)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历史性的握手”“跨越海洋的握手”等标题均可。第(4)题属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根本原因:国力衰弱。
(2)求同存异。超群的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面对重大问题时从容不迫、灵活机智;宽容、理解、尊重他人。
(3)“历史性的握手”。(符合题意即可)
(4)旧中国外交是屈辱的,新中国外交是日趋成熟的,决定外交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弱国无外交”。或: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或: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外交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成功的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围绕外交,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