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法则】(初中语文)第05讲 丰富多彩生光辉——语言篇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作文写作法则】(初中语文)第05讲 丰富多彩生光辉——语言篇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1 15: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妙笔如何生花(第二部)
第05讲 丰富多彩生光辉——语言篇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都应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语言带给读者的感受最为直观。生动优美的语言,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易于产生情感共鸣。
技法① (

使题意招文
) (

准命文
) (

恰人命文
) (

词如命文
)
(一)选用生动传神的动词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巧妙,能够增强文章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能够增强文章的画面感,使文章富有生命力。
例: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莱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教材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读:这里的“伏”和“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蜂的姿态和云雀的敏捷。
(二)选用形象鲜活的形容词
在描写事物的特征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丰富、鲜活的形容词进行多角度修饰,这样不仅能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也能使文章更加文采飞扬。
例金黄的年糕片裹满了酱汁,青绿的青莱便是莱盘中的“点睛之笔”。我夹起一片年糕送入嘴中,先是浓厚的酱香,仔细回味,便能品出甘苦爽口的青莱味,这香味久久萦绕在舌间。
《我爱这烟火气》
解读:运用鲜活的色彩形容词“金黄”“青绿”和生动的动词“裹满”“夹起”“送人”,生动地展现出这盘炒年糕在色泽、味道等方面给人带来独特与美妙的感受。
技法 (

使题意招文
) (

灵命文
) (

多人命文
) (

句如命文
)
(一)长短句结合
长句词语多、形体长,容量较大、结构复杂。短句词语少、形体短,容量较少、简单明快。长短句结合使用,就会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1.巧用动词,生动形象
描述场景或事件时,先用简短有力的动词短语勾勒出关键动作,如“一把抓住”“奋力奔跑”等,营造动态感。接着再用长句详细描述动作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使内容更加丰富。
2.按表达意向合理安排
当想要强调某种强烈的情感、紧张的氛围或关键的瞬间时,使用短句来突出展现,如“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等。而对于一些需要详细阐述、解释说明或展现细腻情感的部分,则运用长句来细致刻画,如“那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情感如潮水般慢慢涌上来”。
(二)骈(整)散并举
骈(整)句指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例如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
骈(整)散句结合使用,能够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朗朗上口,且充满抒情和论证的气势。
1.开篇吸引,以骈句开篇
例:春风扰,青山绕,郭门开,丰年到。炊烟袅袅,千里迢迢。
《我为我家添烟火气》
解读:“春风扰”“青山绕”“郭门开”“丰年到”,,对仗工整,句式整齐;“炊烟袅袅,千里迢迢”辞藻优美,结构相似。通过对仗工整的手法,在结构、意境和情感等多个层面上展现出了高度的艺术美感,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人情之暖。
2.散句自由,穿插骈句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散句自由地叙述故事、阐述观点,使文章内容丰富且易于理解;在关键转折或需要强调之处穿插骈(整)句,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又凸显了重点,使得文章张弛有度。
3.整散交织。情感升华
议论或抒情时,将骈(整)句的华丽与散句的质朴相结合,既能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又能直击读者心灵,引发共鸣。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事如梦,岁月无情,唯愿你我,不负韶华。”
4.整散结合,余音缭绕
以骈(整)句作结,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余味悠长。同时,适当的散句可以让收尾显得自然而不失深度,例如:“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切美好,皆因有你相伴;愿此生,我们都能以梦为马,不负此行。”
(三)感叹句、反问句、转折句等多种句式变换
句子类型 定义 作用
感叹句 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的句子 简短有力,态度鲜明
反问句 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观点 答在问中,语气强烈
转折句 指分句之间具有转折关系的复句 两个分句意思相对或相反
综合运用多种句式,可满足各种情绪表达的需求,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且具有深度。
例:成绩不理想何妨 艰难险阻又何惧 有人知难而退,有人迎难而上。不必彷徨害怕,只
管六步勇敢,勇敢攀爬!风雨,本就是风景,更何况,走过风雨,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山,就这么高》)
解读:连用两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面对成绩不理想和面对艰难险阻时坦然无畏的态度。
技法 (

灵命文
) (

运人命文
) (

多如命文
) (

修如命文
)
(一)恰当比喻,生动形象
例: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理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教材七下《台阶》)
解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短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突出父亲的老态。
(二)运用拟人,写活事物
例:柚子却只是挺着肚子,优雅地转了转身,仿佛在嘲笑我力气不够大。
《摘柚记》)
解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挺”“转了转身”“嘲笑”三个词,赋予柚子以人的特征,表现出柚子的高傲和调皮,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灵活排比、写出气势
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教材八下《安塞腰鼓》)
解读:比喻与排比连用,语势强劲豪迈,韵律感鲜明,写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豪壮气势。
(四)运用夸张,加深印象
例:自习课的教室,静得只剩下沙沙的落笔声。我望着眼前堆叠如山的书本,心中烦闷呼之欲出。数学题好似一只巨兽,张着血盆大口要将我吞噬。
《才懂时光味》)
解读: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我”的内心感受,体现了“我”对数学题的畏惧和担忧。
(五)引用诗词,锦上添花
写作时若能巧妙地引用诗词名句,既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又能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可谓一举多得。
1.用诗词拟题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文,直接用诗句作标题,接着点明文章主题,传达了“我”抓住闲暇时光来享受宁静与自由的主题。
2.用诗词作题记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之间》
解读:用诗词作题记,不仅统领全文、点明主旨,还表达了“我”对鲁迅形象和精神的敬仰之情。
3.用在文章主题
(1)直接引用:指直接引用诗词,不加任何修改地照搬原句,用引号标注出来。
例:这里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刘禹锡在这里吟出“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豪迈,岳飞在这里发出“仰天长啸,壮怀澈烈”的愤慨,李白在这里高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志。
《少年游》)
解读:直接引用刘禹锡、岳飞、李白在黄河边留下的豪迈诗词,强调了黄河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风骨,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强烈认同感和自豪感。
(2)间接引用:指不直接引用诗词,而是对其进行改写、重组、诠释后再引用。
①取词摘句法:摘取古诗词中最巧妙、最贴合所写文章内容和情感的词句,可以达到点缀、突出的效果。
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爱长久,永存摄影念。
《月缺月圆,热爱不变》)
解读: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词,与自己的摄影爱好相联系,点明热爱摄影的主题。
②词句重组法:从诗词中提炼出“动词+名词”的四字短语,组成一幅极有画面感的图画。如“采菊东篱”“饮酒南山”“带月荷锄”,只需几笔,就可以写出世外桃源的悠然恬静。
③画面扩写法: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并结合所写内容,精选古诗词展开扩写,以增加文采或烘托环境,进而展现细致描写与合理想象的能力。
例:残阳依山,近黄昏,斜晖情脉脉。抬眼望,西子湖上,薄雾轻绕,远山舍烟,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缓缓展开。
《斯人如玉》)
解读:描绘出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画面,展现了夕阳西下西湖边宁静、淡雅的景致,更添几分诗意与画意。
④解读品析法:聚焦一个主题,把不同诗歌的用字、意象、情感等组合到一起,表达自己对古诗词或者生活的理解。
例:诗为钥匙,开启心门重重枷锁,拨云见日,心怀朗朗。自此,我沉醉于诗海,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承载几多深情的不舍;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又道出多少无奈的轻叹。“巴山夜雨涨秋池”,人间悲欢在宇句间流淌;“二十四桥明月夜”,古时繁华在月影中依稀可见。
《这一年,我走得很明朗》)
解读:以“诗歌可以驱散内心的迷茫与困扰”为主题,引用四个诗句,并写出自己的理解,表达了“我”“开启心门重重枷锁”后的喜悦与明朗之感。
技法 (

生题意招文
) (

化命文
) (

言人命文
) (

能如命文
) (

动命文
) (
心命文
)
(一)再现生活场景
例:这时耳边传来一个格外热情的声音,就如这火辣辣的天气:“幺妹儿,是不是打不到车,我来带你们!上车!”就这样我们坐上了明黄色的出租车。驶出高铁站,这抹明黄色的身影开始在林荫小道中穿梭,一些老式的居民楼映入眼帘,掩映在蒽茏的树影中,穿着背心的爷爷躺在阳光下的摇椅上,悠悠地摇着大蒲扇。
《我眼中的重庆》
解读:通过丰富的感官描写、生动的人物刻画、独特的环境氛围以及流畅的情节构建,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夏日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使用方言俚语
例:爷爷看着我,用宁波话问道:“阿因,好吃否 ”我笑着用我仅会的宁波话答道:“好做了(好极了)!”家人被我不太标准的宁波话乐到了,都笑了起来。
《我爱这烟火气》)
解读:通过使用宁波方言,生动地展现了温馨的家庭场景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
(
例例构命文
) (

招文
)
命题作文:〈留在心底的风景>
留在心底的风景
伫立于九曲蜿蜒的母亲河河畔,感受她润泽大地的博爱。观赏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澡布,我才真正体会到她气势磅礴的美。
前年仲夏,我终于得偿所愿,来到此处。黄土高原有着别样的风情,山峦起伏,千沟万壑,苍鹰在空中翱翔,惊涛在这里咆哮,到处都是恢宏大气的山水。向前走,脚下是柔软细腻的黄沙,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两岸仿佛壁立千仞、直接天际。黄河之水浩浩汤汤,从远方奔流而来,流至此地,急转直下,突然收口,似雄兵百万尽簇于狭关;似万马奔腾长啸嘶鸣;又如战鼓擂擂气势震天。【巧用比喻,描写场景用“雄兵百万”“万马奔腾”“战鼓擂擂”三个喻体描绘黄河奔涌的情态,生动且富有视觉冲击力,写出了壶口瀑布恢宏、壮观的景象。】
巨大的水流如同脱缰的野马,猛然冲出河道,腾空而起,随后又如炮弹般轰然下落,造就出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奇景。滔天的水浪倾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激起巨大的浪花。刹那间,水花、雾气四处进发,令人目不暇接。在光影的交织中,一道彩虹横跨黄河两岸,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耀人眼目。此情此景,令我感受到了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浪漫与豪迈。【引用诗句,强化感受引用契合情境的诗句,将个人感受与文学意象相结合,强化了黄河带给人的浪漫与豪迈的感受。】
来之前,我曾幻想过种种景象,身临其境才惊觉自己的想象竟如此匮乏。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地势平坦的地方,还有无数缓缓流过的细流,宛如一曲抒情小调,与气势恢宏的壶口澡布刚柔并济。
日渐黄昏,游览渐近尾声。我心里百般留恋,万分不舍,满脑子都是壶口那豪迈又柔情的美,满眼皆是母亲河奔腾不息的壮丽画卷。
黄河啊!你狂啸着、怒吼着,但也用温柔和博爱抚慰着大地!【连用感叹,情感饱满连用两个感叹句,直
接抒发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赞颂,引起读者共鸣。】你不仅延续着华夏文明的血脉,更见证着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斗争。一曲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激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信心,成为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
这道亮丽的风景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底,时刻滋养着我那颗守护大美中华的赤子之心!
【名师点评】
本文以雄浑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的风光,展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综合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黄河之水,写出了壶口澡布的气势恢宏。其中,骈散结合的手法、句式的铺排、节奏的张弛有度都为文章增彩不少。此外,作者不仅看到了黄河气势磅礴的一面,还看到了其历经岁月沉淀后柔美温情的一面,将黄河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阅读中仿佛亲眼看到了壶口瀑布的宏伟景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