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妙笔如何生花(第二部)
第03讲 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叙述篇
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
首先,记事要完整,一般需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六要素”;其次,记事要有重点,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详细写,其余要略写;最后,记事要有条理,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选用怡当的记叙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通过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真实、感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技法① (
确
明题意招文
) (
素材
要命文
) (
整
完题意招文
) (
妙
巧命文
) (
记
地题意招文
) (
事命文
)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生活场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因此,要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动笔之前要先理清事情的“六要素”,把事情完整又巧妙地叙述出来。
(一)直接交代“六要素”,完整叙事
一件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只有将这些要素交代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明了。一一交代事情的“六要素”,使读者明确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间接交代“六要素”,巧妙叙事
交代“六要素”内容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直接点明不可,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例: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教材七上《秋天的怀念》)
解读:语段没有直白地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而是将这些要素含蓄地融人景物描写中。
“北归的雁阵”“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北海的菊花开了”,在这样萧瑟凄凉的悲秋氛围中,一
位母亲小心翼翼地安慰双腿瘫痪的儿子,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技法② (
略
详题意招文
) (
当材
得命文
) (
次
主题意招文
) (
明
分命文
) (
记
地题意招文
) (
事命文
)
在一篇文章中,与主旨联系密切的地方,要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写充分、写清楚、写详尽,也就是交代得具体、叙述得完整、描写得细腻,这就是详写。而略写是指记叙时对次要又不可或缺的内容,用少量的文字来表达,甚至是一笔带过,力求精练简洁。详写和略写是相辅相成的。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一)根据文章主题安排详略
凡是与文章主题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应写得详细些;而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只起陪衬作用,应写得简略点。做到详略得当。
解读:作者叙述了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第三只猫为叙述重点。前两只猫的故事可不可以删去不写呢 当然不能。如果删去,无法衬托中心。所以,决定文章详略的因素是文章中心。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要详写,起到陪衬作用的则略写。
(二)详写事件发展过程
叙述事情时,开头部分往往只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结尾部分交代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中心,这些相对于表现主旨的“经过”与“高潮”部分,仅是枝节,应当略写。而事情发展的过程,尤其是高潮部分,即文章主要内容,事件的主体,需要详写。
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的刻画
事件的发展离不开人物的活动,人物的外在长相、真实的言语、特有的动作、内心的情感等均是事件发展的关键,是描述的重点。
例:她打理着那些花,摆弄出一个好看的造型,眨着明亮的眼睛,笑盈盈地说:“这些放了几天的花,与其让它们在幽暗的角落枯萎,倒不如趁着新鲜,放在阳光下,也能给他人一点心灵的慰藉,谁喜欢谁拿走就好。”
《这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解读:“打理”“摆弄”“明亮”“笑盈盈”这一系列动词和形容词,凸显了店主极具巧思、热爱生活的形象;通过对店主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她善良、温柔的性格特点。
2.抓住事情细节进行详尽的描述
解读:文章细腻地描述了“我”坐过山车从害怕到享受的详细过程,以“我”的心理变化和朋友的鼓励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出“我”敢于突破自我、积极乐观的品质。
(三)略写时,借助怡当的议论、抒情、景物描写
议论可以深化中心,凸显人物品格;抒情可以传达情感,升华主旨;景物描写往往起到烘托、渲染和衬托的作用。在叙事性的记叙文中,适当运用议论、抒情或景物描写可以更好地点明主题。
1.精妙的议论
例: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教材九下《孔乙己》)
解读:这是文章在记叙了孔乙己遭到酒客嘲笑之后的一句议论,寥寥几语,便点出孔乙已迁腐无能的性格特征,又暗示孔乙己的悲剧性结局。
2.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例:秋千摇啊摇,我的心也跟着荡啊荡。我在盛夏的蝉鸣中听见外婆叩开我的心门,开门后发现,门外铺满了外婆悄无声息的爱。
《没收》
解读:通过秋千摇摆、盛夏蝉鸣的烘托,生动而深情地表现了外婆悄无声息的爱叩开“我”的心门,极具感染力,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份温暖的亲情。
3.恰到好处的最物描写
选自《梧桐下的盛放》
解读:通过景物描写既交代时间变化,也暗示人物心境的转变,让人身临其境。从秋季到春夏之交,梧桐树的形态不断变化,与“我”在不同学期所经历的事情和心态的转变相呼应,体现了时间的推移和作者的成长历程。
技法③ (
序
顺题意招文
) (
宜材
适命文
) (
理
条题意招文
) (
楚
清命文
) (
记
地题意招文
) (
事命文
)
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是有规律和顺序的,因此,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顺序是关乎文章结构的关键。常见的记叙文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不同的写作顺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写作时,运用恰当的记叙顺序,能让文章条理清晰,主题突出。
(一)顺叙,化单一罗列为顺序表达
顺叙是按照时间、地点出现的先后或者事情的内在逻辑顺序来叙述事情。这跟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相吻合,易于将事件记叙得条理清楚,是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记叙顺序之一。采用顺叙写作,要避免出现记流水账的情况,注意将记叙的事件进行适当剪栽。使文章重点突出。
如教材七下《老山界》一文: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活 动
第一天 下午 山脚下(山沟) 红军战士 动身爬山
傍晚 瑶民家 红军战士、瑶家大嫂 攀谈、贴标语、吃粥、烧水喝
天黑 山脚 红军战士 继续爬山
夜里 山路上(山腰) 红军战士 露营
半夜 山路上(山腰) 红军战士 被冻醒,围着火堆谈话
第二天 黎明以后 山路上 红军战士 继续爬山,写标语,帮助病员、运输员
下午两点多 山顶,下山到宿营地 红军战士 看景致、煮粥吃
解读:由上表可以看出,翻越老山界,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以后才下山,用了一天一夜。文章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发展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安排文章层次,脉络十分清晰。
(二)倒叙,化平铺直叙为重点先行
倒叙是将最精彩、最具有吸引力,或者最能表现主旨的部分先行叙述,比如事件的高潮、结局,其他部分仍然是顺叙。采用倒叙,一是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情节曲折有致;二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
1.睹物回忆
即以物作为引子,或是线索,或是背景,先写眼前之物,以引起回忆,再围绕“物”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例昏暗的灯光洒在陈旧的画作上,纸角卷曲泛黄。随手轻抚,留于指尖的唯有点点墨渍,在模糊的光晕中,褪色的日期犹如钥匙一般,悄然开启了记忆深处那扇久未触碰的门。
《我心中的那个地方》)
解读:通过对昏暗灯光下陈旧画作的生动描写,自然地引出由物件触发的久远回忆。
2.对比回忆
即通过对比引出矛盾双方,然后引人到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叙。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要突出重点,强化矛盾冲突,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事台楼阁间,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崇山峻岭中,自然之壮阔漱荡人心。而在我心灵的画布上,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却是那片雏莉花海的纯朴无华 《简单也很美》)
解读:将亭台楼阁、崇山峻岭与“我”心中的雏菊花海作对比,突出雏菊的纯朴无华,自然地引出有关雏菊的故事。
3.情景回忆
其基本思路是,先描绘情景,奠定文章的基调,增添诗情画意,再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例:思绪随着倒退的景物消散,恍然间,一切都回到了三年前一同一个街角,我穿着崭新的校服,有些局促不安地拉着衣角,不时瞥向路的尽头,看是否有一辆飞驰而来的车挂着我反复记下的车牌号一那是我们“上学小分队”的第一次会面。
《上学路上》
解读:先描绘当下的情景,然后由当前场景触发思绪,自然回溯到三年前“上学小分队”第一次会面的情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出时间的变化和友情的延续,使情景回忆更具感染力。
(三)插叙,化简单描写为衬托突出
插叙是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或为了诠释某个细节而插人的故事情节,其中有对故事情节的追叙,有对出场人物的情节做的注释说明。插叙的内容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的作用。
1.联想式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引出插叙的内容,一般在插叙前,都用“想起”“眼前浮现出”“脑海里闪过”等词语进行过渡。
例: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教材九上《故乡》)
解读:运用联想式插叙,还原了少年闰土勇敢可爱的形象,为后文叙写中年闰土的情节做铺垫。
2.转述式
借助作品中人物的述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出插叙的内容。
例: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勒阿弗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教材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解读:插叙于勒的经历,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更好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唯利是图的性格。
3.直叙式
在行文中不依赖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和联想,直接插人一件事或几件事的方式,其特点是灵活性强,或一段,或几段。
例: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教材八下《社戏》)
解读:插叙过去游玩的情形,增添了一种活泼的童趣。
(
例例构命文
) (
文
招文
)
半命题作文: 是一种人生态度
坚强是一种人生态度
困难里虽蕴藏着各种挑战,但也存在着很多机遇,只要坚持不懈,胜利就在前方。
清晨,【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者学琴的付出和木槿花的生长,叙事线索清晰,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成长历程。】温暖的阳光穿过枝叶,跌落在木槿花的花瓣上。院子里,悠扬的钢琴声交织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站在摇椅旁,告诉外婆我报名钢琴比赛的消息,外婆欣喜地递给我一包木槿花种子,神神秘秘地说:“等你取得佳绩那天,这木槿花便会盛开。”
我紧紧握着那包木槿花种子,外婆温柔的话语在我幼小的心田种下希望的种子。
但想要取得成绩,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一周后我疲惫地坐在钢琴前,铅灰色的云占据着整个天空,窗外的汽笛声格外刺耳。否定的话语,疲累的潮水,一次次向我袭来,一步步侵蚀着我脆弱的防线。
这时窗外狂风大作,暴风雨即将来临,我赶忙跑去阳台关窗,阳台上一抹鲜艳的绿撞人了我的眼眸,木槿花发芽了!它孤傲地挺立着身板,舒展着腰身,在狂风、雨点的欺凌下,依旧在风中挺立着,昂扬着头颅。那一刻,我的心忽地受到触动。【详细描写木槿的鲜绿色泽,挺立、舒展、昂扬的姿态,展现了木槿花的坚强独立,点亮作者内心的希望,为下文作者心态的改变蓄势。】
我重新坐在琴椅上,长舒了一口气,轻轻地把手覆在琴键上,我仿佛感受到了它的心跳,渐渐与我的心跳重合。窗外刺耳的鸣笛声也变得富有节奏感。手指微微发力,悠扬的钢琴曲再次索绕于整个房间,那抹坚
强的绿佛含笑望着我、鼓励着我。
再次弹奏起那熟悉的音符,我仿佛闻到了木槿花的花香,温柔,宁静。功夫不负有心人,月末的比赛中我取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傍晚回到家,阳台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艳丽,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朵朵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抚摸着木槿花的花瓣,凝视着远方,我仿佛看到当初外婆在我心中种下的希望的种子,与那坚强的木槿花一同开放出最美的花朵。【结尾回扣前文,将自然、成长和亲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外婆的深切思念和感激之情。】
【名师点评】
本文通过生动的叙述,成功地传递了“坚强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主题。作者以清晨告诉外婆自己报名钢琴比赛起笔,引出外婆的祝福以及木槿花种,为故事注人了温暖和期待。备赛过程中,作者遇到困难,但窗外木槿花的顽强生长勉励着作者坚持不懈。在作者想要退缩时,木槿花的发芽和坚强给作者启示,与作者的心境相互映衬,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最后,以获奖结尾,展现了坚持和努力的成果,让读者感受到奋斗和坚持的力量。文章情感真挚,叙述生动,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