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妙笔如何生花(第二部)
第04讲 细节妙笔能生花——描写篇
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并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中。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技法① (
画
刻题意招文
) (
物
人命文
) (
栩
栩人命文
) (
生
如如命文
)
刻画人物时,不仅要绘其形,更要塑其神,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把人物写活,一般要借助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性格,也可以借助侧面描写,塑造出完整立体、栩栩如生的人物。所以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细节描写独属于此人的习惯、特征等。
写人要抓住特点
(一)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观、特点、性格、特征等进行直接、详细、准确地描述。正面描写能够交代人物特征,突出特点,展现人物品质。
1.肖像描写,如见其人
肖像细节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进行细致刻画。肖像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精神风貌。运用肖像描写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征或情感的瞬间
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西游记》)
解读: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寥寥几笔,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猪八戒形象跃然纸上。
(2)突出人物性格,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例: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抉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频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教材八上《藤野先生》)
解读: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三个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严谨、认真、务实的学者形象。
2.语言描写,如闻其声
语言描写指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表现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的人,语言往往是不同的。运用语言描写人物时需注意以下三点:
(1)富有个性,表现特点
运用语言描写要能突显人物性格,既要注意人物身份特点,也要关注其年龄、生活背景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随着喜怒哀乐的变化,所说的话语也不相同。
例: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 不多也。”
(教材九下《孔乙己》)
解读:此处“乎”“也”表现了孔乙己迁腐穷酸、自命清高的书生形象。
(2)对话需真实,符合情境
情境: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我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思绪随晃荡的车厢游荡。回想起同学们奋笔疾书的身影,紧迫感如阴影般笼罩了我。 回家,妈妈轻轻擦拭着我的头发说, “你不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洋,那是泥塘。” “可我面前仿佛有扇千斤重的门,怎么也推不开。” “那我就带你走出去,寻‘钥匙’。” 情境:我吃惊地望着妈妈, “我们去上海!”
选自《钥匙》
解读:文段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冗余的词汇或句子,凝练而又直接地传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话语精简,切忌空泛
“表演最主要的是演绎人物的精气神。最后一幕木兰在外征战数年再次回到家中,作为母亲的你应该是激动、欣喜的,可你却一味摆弄你的发饰和服装。这纯粹是本末倒置呀!”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羞愧地低下头,紧攥衣袖,满手冷汗,傻愣愣地望着老师离开的背影......
《又往前迈了一步》
解读:老师严肃的话语,营造了紧张而又充满教导意昧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3.心理描写.写活人物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进行描写。心理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和思想。
(1)直接描写心理
例:剥开芭蕉厚重的外皮,内里是雪白的芭蕉心,充满了清甜自然的气息。我想:基诺族人民就是靠着这种勇气与力量征服了这片山林里的一草一树,这定是他们的饮食之道。
《且行且思》)
解读:通过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了只有以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才能发现内在的美好和真谛。
(2)以神态现心理
例:我瞪大眼睛,嘴唇微微张开,一脸惊恐地看着前方。随着高度不断上升,我的呼吸变得急促,脸色也变得苍白。周围人的欢呼与我毫不相干,我艰难地吞咽着口水,极力忍受像在沸腾的膨胀感,感党下一秒就要晕厥过去。
《过山车》)
解读:通过详细描述作者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如“瞪大眼睛”“嘴唇微微张开”“呼吸变得急促”“脸色也变得苍白”等,生动展现出“我”第一次坐过山车时的惊恐。
(3)以动作表心理
例:外公惊喜地接过,用他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指,一遍遍地摩挲着药盒。他脸上的皱纹开成了一朵花,喜悦点亮了他的双眸,如一汪湖水,荡漾着欣慰与感动。
《药盒和糖块的双向奔赴》)
解读:通过“接过”“摩挲”等动作和“脸上的皱纹开成了一朵花”“喜悦点亮了他的双眸”的神态;刻画了外公收到药盒时惊喜、欣慰和感动的复杂情感。
(4)以环境衬心理
例:七月初,轻柔的风被热辣的阳光烤得火热,站立于楼梯间,周围却散发出阵阵凉意一父亲又要出差了,这已是家常便饭,每次他都会以带礼物为由哄着我,可这次,一向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失效了。
《曾经熟悉》)
解读:阳光的火热与楼梯间散发出的凉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我”的失落情绪。
4.动作描写,形象立体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活动的进程,直观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巧用动作分解法
例:以下是一个摘果子场景的片段:
场景: 基诺族的小伙子们赤着上身,腰间系着一根套绳。
动作: ①手脚并用爬上近三层楼高的芭蕉树 ②有力的双手握紧芭蕉叶
③腰部腾空向下奋力一扯 ④芭蕉叶便垂直砸落在地
《且行且思》)
解读:摘果子的动作经过拆分、细化,变成了一连串的动作画面,生动形象,十分精彩。
(2)注重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表现其性格
例: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吴敬梓《儒林外史》)
解读:通过反复描写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的动作,将其“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在绘画中,为了表现“花香”这一嗅觉感受,画家会画一些“飞舞的蝴蝶"”来侧面烘托香气。写作亦如此,为了表达人物内心不易显露的情感,或赞费扬其独特的精神品质,作家常常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借助外物或其他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物有血有肉,特征鲜明。运用侧面描写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以人衬人
(1)对比反衬
例:风,轻悠地吹着。木槿花开,香气氤氲,染紫了霏霏细雨。我的心情却如同泼墨画中的黑白,混沌而沉重。盯着眼前的一片狼藉,我握着手中的画笔,怔怔地望向窗外,百无聊赖,怅然若失。
《清风匝地,木槿花开》)
解读:开篇先描写清幽秀丽的环境,再写自己心情的低落、茫然。乐景与哀情相互映衬,更显作者内心的怅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侧面衬托
例:各式各样的花朵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各色的灯光映射着它们活泼又娇艳的笑脸。高枝插在高瓶,绣球簇在矮盆,经店主细细摆放后像美妙的乐曲,一个个音符在角落里回荡,高低错落,相得益彰。
《这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解读:生动地展现了花朵的清新活泼、娇艳美丽。侧面突出了店主对花朵的悉心打理,以及她认真生活的可贵品质。
例:经过精心筹备与不懈努力,我最终在全国爵士鼓大赛中斩获一等奖。颁奖那日,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微风携着花香轻拂面颊,路旁的小草慵懒摇曳,一切美好抚平了往昔的创伤。
《阳光总在风雨后》)
解读:颁奖那日风和日丽的景色衬托出“我”经历困难后,迎来美好结果时内心的愉悦。
技法 (
物
景题意招文
) (
写
描命文
) (
写
叙人命文
) (
节
细如命文
)
透过一朵小花可以窥见整个世界的面貌,通过一片绿叶可以摸索到宇宙人生的奥秘。微小景物里隐藏着大道理,平凡之事中包含着大智慧。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不仅能够烘托气氛,而且能突出人物形象,使作品真实动人。写作时,可以运用景物描写,刻画不易被察觉的细节,表现人物细致人微的情感,丰富人物鲜明立体的形象。
(一)抓住景物特征
描写景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景物的特征,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叉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教材九上《故乡》)
解读:通过描绘故乡萧瑟的景象,刻画出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谊染了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境。
(二)调动“五感”写环境
要想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充分调动“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昧觉,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使景物更加丰富细腻,真实立体。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教材七上《春》)
解读:运用视觉、嗅觉、听觉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春天盎然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开时的清新和活力。
(三)怡当融入人物情感
同一景物在不同心境下看,也会发生改变。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人人物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变得鲜活起来,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我的叔叔于勒》一 前后环境描写 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繰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环境美丽映衬愉悦心情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遇见于勒,美梦破灭,远处的岛变成紫色的阴影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乘船旅游时,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得如同“绿色大理石桌面”。但他们在船上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发财梦就此破灭,于是在他们的眼里,旅游的目的地变成了“紫色的阴影”。“紫色的阴影”从写实的角度来看是指哲尔赛岛,从人物心理来看,则是一家人心绪的投射,有“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有菲利普夫妇无法进入上流社会的失望,以及对穷困潦倒的于勒的厌恶。
(
例例构命文
) (
文
招文
)
命题作文:忙碌的滋味
忙碌的滋味
在这个城市中,每个人都在忙碌,有起早贪黑的上班族,有早出晚归的学生党,还有街头小巷的商贩们...人们忙忙碌碌,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的滋味各不相同。
每晚放学,夜色下的街道,微风拂过,带着一丝凉爽。路灯昏黄的光芒洒在远处摊位上,每当看见那映着温馨暖光的小推车,大家便一窝蜂地冲上前去。”【环境描写营造氛围:通过描述夜晚街道的环境,营造了宁静、温馨的氛围,给人舒适、放松的感觉。】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红薯的,有卖烧烤串的.....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风昧,甜蜜、香辣,这些味道在空气中交织,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诱惑,刺激着我的味蕾,胃里仿佛已有若干小馋虫在爬。
我常光顾的是那位阿姨的烤苕皮小摊。灶台上的大锅里冒着阵阵白汽,热乎乎地扑在我脸上。阿姨笑着系上围裙,撸起袖子,一边熟练地热锅,一边招呼顾客。“来份茗皮!”我对阿姨说。阿姨从塑料袋中抽出一张苕皮,放到滚烫的铁板上,苕皮瞬间起泡,四个角上下扑腾着。她右手往苕皮上倒油,左手从围裙里抽出一对锅铲,给苕皮翻了个面。接着快速夹起配菜,铺在烤得金黄的苕皮上,顿时,香味席卷而来。【细节描写,画面感强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再现阿姨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状态,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几分钟后,阿姨包好苕皮,只见其在灯光下冒着油光,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的菜料。我趁热咬了一口,苕皮的软糯香甜便溢满了唇齿,慢慢咀嚼,折耳根的香、萝卜丁的辣、肉沫的鲜,都汇聚在舌尖。【感官描写,真实立体通过视觉、味觉的感官描写,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美食画卷,极具感染力。】天繁忙的学习之后,能吃上这样一块苕皮,可真是太满足了!
阿姨的小推车周围挤满了顾客,她热情地招呼着,双手一刻也没闲着。一会儿忙着把苕皮翻面,一会儿忙着找零钱,一会儿忙着刷酱汁,一会儿忙着放配菜....阿姨略显花白的头发悄然垂下一缕,她将它扶到耳后,准备着下一锅的苕皮。灯光下,阿姨笑盈盈的脸上布满皱纹,手指尖被灶台熏得焦黄,这样的忙碌,直至深夜,周而复始。【外貌描写活灵活现:通过描写阿姨略显花白的头发、笑盈盈的脸庞和焦黄的手指等细节,生动展现了她勤劳、慈祥与乐观的形象。】
在这个城市中,无数像阿姨这样的人,默默奉献,就像一台机器里的小小齿轮,带动整个城市的运转。忙碌写意着人间烟火,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就像小推车,虽然不起眼,却让我们觉得日子有盼头。
【名师点评】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城市夜晚的美食与人情味。作者运用视觉、嗅觉、昧觉等感官描写,如昏黄灯光、食物香气等,营造出热闹的夜市氛围。对烤苕皮阿姨的动作、神态描写,如热锅、翻面、招呼客人,展现了她的娴熟与热情。同时,食物带来的满足感深化了文章情感,将辛勤的劳动者比作城市运转的齿轮,体现了平凡中的伟大。结尾升华主题,传达了忙碌生活中蕴含的温暖与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