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下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五、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八年级下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五、六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1: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检测(三)
第五、六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是在20世纪 (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990年至今,中国共参加了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2.2万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  )
①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②在国际事务中起了决定作用 ③维护了联合国的宗旨 ④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它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4.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印度、缅甸总理的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2013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  )
A.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70周年
5.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
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6.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  )
A.和平共处原则 B.民主和解方针
C.独立自主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7.1968年,尼克松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说:“我们必须不忘掉中国。我们必须不断寻求机会和她谈谈。”他第一次“和她谈谈”的文献成果是 (  )
A.《朝鲜停战协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8.2013年4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右图)。克里此次访华对中美两国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
9.1971年10月,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开始重返国际政治舞台。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
A.中日建交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1.1964年10月16日15时,总指挥张爱萍发出最后指令,计数器开始倒计时。“10,9,……3,2,1,起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顷刻之间,金光喷发,火球凌空,蘑菇云腾空而起。这里反映的信息是 (  )
A.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
B.我国氢弹研制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这是在“863”计划指导下取得的科研成果
12.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右图为宣传海报)表
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
列人物在此电视剧中必然出现的是 (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詹天佑  D.邓世昌
13.爱国主义需要激情地表达,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水稻培育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
A.袁隆平 B.华罗庚
C.邓稼先 D.侯德榜
14.大家一定熟悉这个小企鹅(见图),它是QQ标志。它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  )
A.电话的广泛使用
B.无线电试拍成功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D.航天技术的运用
15.1986年,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建议。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从这一年开始实施。这项计划被称为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两弹一星”计划
C.“863”计划 D.信息网络计划
16.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接受文化知识的滋养。为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在1986年颁布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7.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18.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题的词 (  )
1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20.“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下列有关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④建立了统账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过:“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的情景。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我国发展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哪一年爆炸成功?(2分)为反击敌人的核武器进攻,我国成立了什么部队?(2分)
(3)原子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成功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2.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忙碌的身影是谁?(2分)
(2)根据图一,说说他的这次外交活动最为重要的成就是什么。(3分)
(3)根据图二,说出他当时正在出席一次什么重要的会议。(2分)他为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4)图三中,他在上海接见的是哪位领导人?(2分)这次外交活动对于两国关系有何重要意义?(2分)
(5)综合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说说他为我国今天的外交活动树立了怎样的典范。(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以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缩小国内外科技差距,力争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的高科技计划。
材料二 2011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达到3 254.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7.8%。财政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实行哪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2分)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成功。此项成就属于该计划中的哪一领域?(2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基本内容。(2分)
(3)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基本国策?(2分)并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
材料二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和艺术日益繁荣,现代荧屏丰富多彩,体育事业日益走向世界……时下,先进的中国人,喜欢上温馨的感恩节,爱上圣诞,更是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
(1)依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举两例说明。(4分)
(3)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什么样的文艺发展方针?(2分)用一句话概括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1分)
(4)从材料二我们还可以看出,“时下,先进的中国人”遇到怎样的“纠结”?(2分)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故选B。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材料可知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维护了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②说法错误。答案选C。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问题提出来的。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2013年已有60年的历史。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55年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题干中的“魅力和机敏”的表现是指“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故本题选D。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尼克松”“第一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D。A、B、C所列事件分别发生在1972年、1972年和1979年。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在2001年。故答案选C。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2.【解析】选A。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两弹一星”,以此辨析四个备选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詹天佑是铁路工程师,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故答案选A。
1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辨析能力。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QQ在线聊天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故选C。
1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面对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不甘落后,1986年启动了“863”计划。由图中的“863”计划的标识,也能做出正确判断。
1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联系当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可知答案选D。A、B、C体现了我国民主法制的不断加强,与题意不符。
1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教育”“科技”等关键信息。材料中的上下联均强调教育和科技,横批应是“科教兴国”。
1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辨析备选项,A符合题意。
1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中分别描述了人们的“饮食”“穿衣”“居住”和“出行”的变迁,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基本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因此,正确答案选D。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可见,我国发展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目的是满足自卫的需要。第(2)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增强中国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满足自卫的需要。
(2)1964年。第二炮兵部队。
(3)增强了中国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22.【解析】本题以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活动为主线,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及意义、万隆(亚非)会议及“求同存异”的方针、尼克松访华及意义,联系相关内容回答前四题。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入手,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周恩来。
(2)和印度、缅甸两个国家的总理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3)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在外交活动中,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内容可知与“863”计划有关。“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实现无人自动对接试验属于“863”计划中的航天技术领域。第(2)题依据材料二总结,只要能体现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意思即可。综合材料一、二可知,两则材料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据此分析回答第(3)题。
答案:(1)“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
(2)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或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3)科教兴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概括,但不能完全照抄材料。第(2)题衣食住行的变化,符合实际即可。第(3)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所学回答。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后半部分归纳。第二问只要能体现改革开放使中国不断走向富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意思即可。
答案:(1)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2)提示:只要选择以下两例即可。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服少、样式旧、色彩单一
衣物丰富、款式新颖、色彩多样

食物匮乏、营养不良
食品丰富、讲究营养搭配

住房简陋、面积狭小
宽敞舒适、结构合理

出行艰难、工具以自行车为主
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
(4)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问题。改革开放使中国不断走向富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