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18: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电影《哪吒》中的“七彩宝莲”无疑是电影中推动故事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宝器之一。它的形象灵感一方面来源于著名文物“错金博山炉”,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众所周知的莲花。
情境导入
花开见佛性
慈悲与纯净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周敦颐
了解作者,理解文题
任务一
爱莲之人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 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 (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文学家、哲学家。
周敦颐
【1017年-1073年】
爱莲之事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之文
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特点:写法灵活,篇幅一般不长,多语言简明,寓意深刻。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预习反馈,读懂文章
任务二
听一听
周敦颐( )
濯 ( )
亵玩( )
蕃( ) 
清涟( )
噫( )
淤泥( )
不蔓( )
鲜( )有闻
dūn yí
fán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读一读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受音韵之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一译
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翻译文章。
评价角度
要求
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01
补出省略成分;
02
通畅、准确、优美。
03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不蔓不枝
·
·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即“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香远益清
·
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艳丽。(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多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译文】
分析文本,理解文章
任务三
爱莲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1)周敦颐笔下的莲花有怎样的特点(品质)?
(2)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喻怎样的人,言怎样的志?
悟莲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一种表现手法。
其本质是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将主观的情志,转化为具象化表达,简单来说就是用物的特性,比拟人格精神、思想感情等。
悟莲
(1)周敦颐笔下的莲花有怎样的特点(品质)?
(2)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喻怎样的人,言怎样的志?
(1)找出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2)分析物,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外观,生长环境,遭遇的困境和应对方式,内在品质等)
(3)联系到人身上,推断人的品质、性格、状态、经历等。
评价角度
注意:
悟莲
特点 句子 解读
高洁 质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也不显得妖媚,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炫耀的品质。
正直
挺拔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莲花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象征着为人正直、不攀附权贵、不追求旁门左道。
悟莲
特点 句子 解读
清香
洁净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莲花的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表明其美好品质如同淡雅的香气,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也体现了一种含蓄、内敛的气质,不张扬、不浓烈。
端庄
自重
“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莲花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轻易地玩弄它,展现出一种端庄、 高雅的姿态,让人产生敬重之心。
悟莲
小结:作者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表现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文中三次写菊和牡丹,作用?
悟莲
悟莲
小结:作者写菊和牡丹,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拓展迁移,品悟自然
任务四
颂莲
现如今哪些人有如莲花一样的君子品质?
迁移融合
拓展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朵?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我喜欢 ,它 (外观、品质、生长环境、遭遇的困境等),象征人 品质、性格、精神。
颂莲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朵?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我喜欢蒲公英,因为蒲公英能在石缝、墙角等恶劣环境中生长,就如人在逆境中的顽强。
自由与漂泊
特点:蒲公英的种子轻盈,随风飘散,象征:无拘无束的自由、对远方的向往,或人生中的漂泊与不确定性。
它的种子无法自主选择落点,也可隐喻人生际遇的不可控,或被迫离开故土的无奈。
顽强的生命力:
新生与传播:种子落地后重新生长,代表希望的重生或理念的传播(如“像蒲公英一样播撒爱的种子”)。
短暂与平凡之美
低调的平凡:它常被视作野草,却默默开花结果,寓意平凡中的价值,或不起眼却重要的存在。
布置作业
01
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02
课后思考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