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20 18: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春晚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方位视听盛宴,XR、AR、全息、Al动捕等多种硬核技术应用于,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720度穹顶LED屏幕投放 B.XR虚拟视觉技术
C.裸眼3D呈现技术 D.蓝鱼烟花燃放
2.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研发稀土分离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的著名中国化学家是
A.屠呦呦 B.张青莲 C.徐光宪 D.徐寿
3.学校食堂采购了一批面粉存储在仓库。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pH B.称量固体NaOH
C.加热 D.加铁钉
5.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复燃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CO2、CH4、O3既是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又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6.卫星导航时误差1秒则测距误差可达30万公里。我国北斗卫星搭载了自主研制的新型铷原子钟,误差为百万亿分之一秒。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的中子数为37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
7.X、Y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a、b(均小于18)若它们的离子Xm+、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a=b B.a+b=m+n C.a-b=m+n D.a+b=m-n
8.红热的铁块放入水中急速冷却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的还原剂是铁 B.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
C.Fe3O4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9.化学与民生息息相关,以下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生活中,用活性炭吸家具散发的甲醛
C.医疗上,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D.工业上,用氯化钡处理硫酸厂废水
10.分离、除杂、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SO4 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分离Fe片和Al片 磁铁吸引
D 检验某溶液中有Cl- 取样,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11.运用新制的模型进行学习有利于深化记忆,下列模型归纳表达有误的是
A.金属利用的年代 B.合成材料
C.铜元素变形记 D.自来水净化模型
12.科学家采用电解水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如图1所示,在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H2O,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CO、CO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器1中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不变
B.由图2可知,600℃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C.反应器2中生成甲醇(CH3OH),参加反应的CO和H2质量比为14:1
D.上述过程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现有Mg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在8.4g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7.3%
C.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8.4g
D.MgCO3和NaHCO3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4.4g
14.易拉罐主要以铝或铁作为罐体主材,设计以下方法区分罐体主材:将可乐罐和椰汁罐分别剪裁出质量、形状均相同的两片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如左下图,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瓶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右下图(已知: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压强和单位体积内分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A.由曲线可知,可乐罐主材是铁
B.装椰汁罐的锥形瓶中溶液最终呈浅绿色
C.反应结束后,可乐罐产生的氢气更多
D.反应结束后压强均下降,说明反应放热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二、填空与简答
16.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画出K2S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2)现代游船常用玻璃钢制造船体,玻璃钢属于 (填“复合材料”、“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已知醋酸(CH3COOH)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醋酸钠(CH3COONa)和水,则醋酸钙的化学式为 。
(4)屠呦呦利用乙醚代替水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可推测青蒿素在乙醚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储氢技术是实现清洁能源供应的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铝可用作储氢材料,储氢后生成固体氢化铝(AlH3)。释氢时氢化铝与水反应释放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释氢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7.厨房中的化学
(1)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2)豆腐是历史悠久的美食。小明查阅到豆腐制作过程如图:
①豆腐制作过程中利用过滤原理的是 (填上面流程中的一种操作)。
②豆腐中含有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每100克豆腐中部分营养成分如表:
成分 水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钙 铁 磷 维生素B1
质量(g) 89.3 4.7 1.3 2.8 0.24 0.0014 0.064 0.00006
上述元素中摄入 (填元素符号)不足,易得佝偻病。
(3)厨房中的生铁锅易生锈,常采取的防锈措施为 。
(4)白醋(含CH3COOH)、蔗糖(C12H22O11)、食盐(NaC1)、碱面(Na2CO3)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品,为减轻发酵面团的酸味可选用 。
18.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应用规律可以让我们获取新知识。
(1)强酸制备弱酸规律:较强酸能制备较弱酸。已知酸性强弱:HCl>H2SO3>H2CO3>H2S,
已知:H2SO3的化学性质和H2CO3相似。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填字母)。
A.K2CO3+2HCl=2KCl+H2O+CO2↑
B.Na2SO3+2HCl=2NaCl+H2O+SO2↑
C.Na2CO3+H2S=Na2S+H2O+CO2↑
(2)“强”溶解性物质制“弱”溶解性物质:溶解能力较强的物质转化成溶解能力较弱的物质,已知溶解度:常温下,CaSO4的溶解度0.255g,CaCO3的溶解度0.0014g。写出硫酸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 。
(3)物质命名规律:某些类别的物质命名与化合价有关,如:HClO4(高氯酸)、HClO3(氯酸)、HClO2(亚氯酸)、HCIO(次氯酸)。磷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H3PO2,其中H3PO4为磷酸,则H3PO2的名称为 。
(4)Cu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向Cu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入H2O2溶液后,溶液很快变蓝色,无气泡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能力,分析以下图表,回答相关问题。
(1)下表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
(2)时,取某固体的溶液于烧杯中,进行如图操作。
由上图可知,图中烧杯中的mg溶液属于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根据上图分析与计算, 。
(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下,向装有固体的烧杯中缓慢加水,测得溶液质量与加水质量的变化关系。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20.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原料为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还有少量SiO2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简要如图:
已知:SiO2及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反应速率,以下措施可以达到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延长反应时间 B.将矿石粉碎 C.适当增大试剂A浓度
(2)写出试剂A与B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推测操作II得到的副产品在农业上的用途是 。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再次利用的物质是 (填名称)。
(5)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的物质类别是______(填字母)。
A.氧化物 B.酸 C.单质 D.碱
21.根据如图所示的教材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试剂Y是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B实验的目的是 。
(3)C实验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是 (填编号),相同时间内,对比③④,发现④中铁钉生锈更严重,说明 。
(4)D实验中对比①③,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和白色沉淀
(1)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并用pH试纸证实了他的猜想,则测出的pH为_____(填字母)。
A.8 B.5 C.6.5
(3)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和Cl-。
②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步骤④的现象是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4)丙同学通过思考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方法 。
(5)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 (填离子符号)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四、计算题
23.含氯消毒液是家庭常用的消毒用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备原理为Cl2+2NaOH=NaClO+NaCl+H2O。现向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制得NaClO质量分数为5%的消毒液(溶质为NaCl、NaClO和NaOH)2980g,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相对分子质量为NaCl58.5 NaClO74.5 NaOH40
(1)NaClO中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 g。
(3)请通过反应方程式计算,制得的消毒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D
7.C
8.C
9.D
10.C
11.B
12.D
13.D
14.A
15.B
16.(1)
(2)复合材料
(3)(CH3COO)2Ca
(4)强于
(5)
17.(1)糖类
(2) 过筛 Ca
(3)洗净擦干
(4)碱面/Na2CO3
18.(1)C
(2)
(3)次磷酸
(4)
19.(1)36.0g
(2) 不饱和 87.5
(3)C
20.(1)BC
(2)
(3)作钾肥
(4)二氧化碳
(5)C
21.(1) 水/H2O 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2)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3) ①③ 食盐能加速铁的锈蚀
(4)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1)
(2)B
(3)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为蓝色
(4)将铜与氯化铜溶液混合并加热
(5)Al3+
23.(1)46:71
(2)142
(3)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16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980g-142g=2838g,则剩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故制得的消毒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答:制得的消毒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