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5 15:30:39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给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兴奋(xīng xìng)    乘兴而归(xīng xìng)   
土炕(kàng hāng)   淤泥(yú yū)   
肆虐(nüè yuè)    盘踞(jù
jū)   
逆行(nì yì)   坠落(zhuì duò)   
【答案】xīng;xìng;kàng;yū;nüè;jù;nì;zhuì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xīng、xìng、kàng、yū、nüè、jù、nì、zhuì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①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②这汪洋大海就是由这渺小的一滴滴水汇聚而成的。   
③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④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答案】掌控;微小;消灭;大方
【知识点】词义;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疑惑:指非常微小或无关紧要,并且常指同类事物中相比时较卑贱。
毁灭:彻底破坏,消灭。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故答案为:掌控、微小、消灭、大方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所以人类必须精心地   地球。
②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千万不能   自然资源。
③你别对这种人抱有指望,否则你就一定会   。
④可能在我们的眼中土地是平凡的,但是在印第安人的眼中却是   的。
⑤我们生活的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所以无论多么   ,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地去
保护它。
【答案】保护;浪费;失望;神圣;困难
【知识点】词义;反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破坏:摧毁;毁坏。
珍惜:珍视爱惜。
指望:指所盼望的事物。
平凡:平常的能力和价值,被认为迟钝、没有灵感的或拙劣的;明显地缺乏特色或长处。
故答案为:保护、浪费、失望、神圣、困难 。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丽 壮观 壮阔)。   
②祖国的山河非常(壮丽
壮观 壮阔)   
③江面上,波澜(壮丽 壮观 壮阔)。   
④人类随意(毁灭 毁坏 毁害)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⑤山洪暴发给人们造成了(毁灭 毁害)性的灾难。   
⑥这一带的野兽经常下山(毁灭 毁坏 毁害)庄稼。   
【答案】壮观;壮丽;壮阔;毁坏;毁灭;毁害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壮丽、壮观、壮阔”1、意思不同:壮阔:雄壮而宽广。 壮观:雄伟的景象。 壮丽:雄壮美丽。2、侧重点不同:壮阔:多用形容环境,声势方面。壮观:多用于形容景象或场面。 壮丽:多形容景物及事业方面。
毁坏:一样好的东西被弄破了但是能恢复。
毁灭:是彻底的破坏,无法复原。也指无法回头。
毁害:毁谤陷害。
故答案为:①壮观;②壮丽;③壮阔;④毁坏;⑤毁灭;⑥毁害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①工厂多么需要科学!农村多么需要科学!学校多么需要科学!   
②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③有人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④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答案】D;C;E;B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①连用三个—(需要……)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②“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夸张。
③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④把“地球”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①D;②C;③E;④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自然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 “各行其道”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2)阅读第2、3自然段,任选一题回答。
①第2自然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 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②第3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 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答案】(1)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
(2)①美化市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方便交通管理。;②透水。;分流。(或“回收”);密封。(或“防渗”)
(3)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4)C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第一问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在第二自然段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第二问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第2、3自然段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第2、3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
(2)①美化市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方便交通管理。;②透水。;分流。(或“回收”);密封。(或“防渗”)
(3)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4)C
【点评】(1)第一问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思考表达。
黄河,母亲河
(1)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黄河又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环保局要举行“保护母亲河”公益广告大赛,请你拟一条广告语参加这次比赛。
(2)保护黄河,人人有责。请你针对黄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环保局王局长提几条保护黄河的建议。(至少两条)
(3)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请写出和黄河有关的诗句、成语、俗语各一个。
【答案】(1)九曲黄河一分情,两岸绿林四季青;黄河清,天下平;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2)王局长:您好!我提的建议如下:①在两岸加强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②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③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3)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成语:中流砥柱、泾渭分明、河清海晏。
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
【知识点】成语;语言表达;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广告,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广告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主题,二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3)考查对诗句、成语、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成语、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九曲黄河一分情,两岸绿林四季青;黄河清,天下平;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2)王局长:您好!我提的建议如下:①在两岸加强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②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③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3)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成语:中流砥柱、泾渭分明、河清海晏。
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
【点评】(1)设计广告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成语、俗语的意思。
8.(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作文。
闲翻报纸,见到这样的几个数据:中国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荒废;全球每年平均1700万公顷森林被砍伐制成日用品;每年人类要将50多亿吨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些数据给你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来表达你的心声。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问题之间存在着矛盾,要处理好这个矛盾需要理智的分析利弊,擅长理智的分析问题的同学可以对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发表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看法。持有哪种观点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但是要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在写作时要注意辩证的看待。可以采用对比写法。昔日与现在的地球存在极大反差,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回忆过去,审视当今。昔日我们走进森林,可以看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欢愉;走进溪流,我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走入大山,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而今呢?欢愉在逐渐消逝,乐趣在不断锐减,壮美在不断黯然,用巨大反差来唤醒每个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从小处落笔。虽然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们写作时候可以小中见大,从小处落笔,一片草地、一朵鲜花、一只小鸟,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双筷子、一个塑料袋等等,都是我们很好的写作对象,都可入题,或伤害破坏或爱护保护,小中见大,从行动中从细微处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9.(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带有数字的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   
表示事情既然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   
表示差不多。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   
表示归根到底。   
表示把握大。    
表示很不容易。    
表示信心十足。   
【答案】一是一,二是二;一不做,二不休;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八九不离十;小九九;九九归一;十有八九;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一是一,二是二;一不做,二不休;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九不离十;小九九;九九归一;十有八九;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含义
1 /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
1.(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给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兴奋(xīng xìng)    乘兴而归(xīng xìng)   
土炕(kàng hāng)   淤泥(yú yū)   
肆虐(nüè yuè)    盘踞(jù
jū)   
逆行(nì yì)   坠落(zhuì duò)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①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②这汪洋大海就是由这渺小的一滴滴水汇聚而成的。   
③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④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所以人类必须精心地   地球。
②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千万不能   自然资源。
③你别对这种人抱有指望,否则你就一定会   。
④可能在我们的眼中土地是平凡的,但是在印第安人的眼中却是   的。
⑤我们生活的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所以无论多么   ,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地去
保护它。
4.(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丽 壮观 壮阔)。   
②祖国的山河非常(壮丽
壮观 壮阔)   
③江面上,波澜(壮丽 壮观 壮阔)。   
④人类随意(毁灭 毁坏 毁害)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⑤山洪暴发给人们造成了(毁灭 毁害)性的灾难。   
⑥这一带的野兽经常下山(毁灭 毁坏 毁害)庄稼。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①工厂多么需要科学!农村多么需要科学!学校多么需要科学!   
②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③有人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④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6.(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2自然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 “各行其道”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2)阅读第2、3自然段,任选一题回答。
①第2自然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 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②第3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 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7.(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思考表达。
黄河,母亲河
(1)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黄河又出现了严重的缺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环保局要举行“保护母亲河”公益广告大赛,请你拟一条广告语参加这次比赛。
(2)保护黄河,人人有责。请你针对黄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环保局王局长提几条保护黄河的建议。(至少两条)
(3)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请写出和黄河有关的诗句、成语、俗语各一个。
8.(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作文。
闲翻报纸,见到这样的几个数据:中国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荒废;全球每年平均1700万公顷森林被砍伐制成日用品;每年人类要将50多亿吨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些数据给你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来表达你的心声。
9.(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达标测试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带有数字的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   
表示事情既然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   
表示差不多。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   
表示归根到底。   
表示把握大。    
表示很不容易。    
表示信心十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xīng;xìng;kàng;yū;nüè;jù;nì;zhuì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xīng、xìng、kàng、yū、nüè、jù、nì、zhuì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掌控;微小;消灭;大方
【知识点】词义;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疑惑:指非常微小或无关紧要,并且常指同类事物中相比时较卑贱。
毁灭:彻底破坏,消灭。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故答案为:掌控、微小、消灭、大方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答案】保护;浪费;失望;神圣;困难
【知识点】词义;反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破坏:摧毁;毁坏。
珍惜:珍视爱惜。
指望:指所盼望的事物。
平凡:平常的能力和价值,被认为迟钝、没有灵感的或拙劣的;明显地缺乏特色或长处。
故答案为:保护、浪费、失望、神圣、困难 。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答案】壮观;壮丽;壮阔;毁坏;毁灭;毁害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壮丽、壮观、壮阔”1、意思不同:壮阔:雄壮而宽广。 壮观:雄伟的景象。 壮丽:雄壮美丽。2、侧重点不同:壮阔:多用形容环境,声势方面。壮观:多用于形容景象或场面。 壮丽:多形容景物及事业方面。
毁坏:一样好的东西被弄破了但是能恢复。
毁灭:是彻底的破坏,无法复原。也指无法回头。
毁害:毁谤陷害。
故答案为:①壮观;②壮丽;③壮阔;④毁坏;⑤毁灭;⑥毁害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答案】D;C;E;B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①连用三个—(需要……)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②“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夸张。
③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④把“地球”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①D;②C;③E;④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1)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
(2)①美化市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方便交通管理。;②透水。;分流。(或“回收”);密封。(或“防渗”)
(3)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4)C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第一问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在第二自然段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第二问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第2、3自然段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第2、3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颜色(或“呈暗红色”),材料(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
(2)①美化市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方便交通管理。;②透水。;分流。(或“回收”);密封。(或“防渗”)
(3)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4)C
【点评】(1)第一问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答案】(1)九曲黄河一分情,两岸绿林四季青;黄河清,天下平;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2)王局长:您好!我提的建议如下:①在两岸加强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②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③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3)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成语:中流砥柱、泾渭分明、河清海晏。
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
【知识点】成语;语言表达;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广告,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广告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主题,二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3)考查对诗句、成语、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成语、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九曲黄河一分情,两岸绿林四季青;黄河清,天下平;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2)王局长:您好!我提的建议如下:①在两岸加强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②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③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3)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成语:中流砥柱、泾渭分明、河清海晏。
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
【点评】(1)设计广告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成语、俗语的意思。
8.【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问题之间存在着矛盾,要处理好这个矛盾需要理智的分析利弊,擅长理智的分析问题的同学可以对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发表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看法。持有哪种观点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但是要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在写作时要注意辩证的看待。可以采用对比写法。昔日与现在的地球存在极大反差,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回忆过去,审视当今。昔日我们走进森林,可以看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欢愉;走进溪流,我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走入大山,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而今呢?欢愉在逐渐消逝,乐趣在不断锐减,壮美在不断黯然,用巨大反差来唤醒每个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从小处落笔。虽然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们写作时候可以小中见大,从小处落笔,一片草地、一朵鲜花、一只小鸟,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双筷子、一个塑料袋等等,都是我们很好的写作对象,都可入题,或伤害破坏或爱护保护,小中见大,从行动中从细微处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9.【答案】一是一,二是二;一不做,二不休;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八九不离十;小九九;九九归一;十有八九;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一是一,二是二;一不做,二不休;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九不离十;小九九;九九归一;十有八九;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含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