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热点.重难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热点.重难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21:1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二单元
1.读短文,然后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依序填写。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就可以造好,并立下了jūn lìng zhuàng    。时间jǐn jí    ,诸葛亮wěi tuō    鲁肃帮忙。鲁肃sī zì    将诸葛亮的提议一一zhào bàn    ,做好了一切取箭的bù zhì    ,等诸葛亮diào dù    。在大雾漫天的时候,他们带领军士开船靠近曹营,léi gǔ nà hǎn    。曹军不敢出来迎战,只敢对着他们这边乱射一通,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把子上。诸葛亮yù jì    箭的数量够了,于是,在雾散之时,下令返回。当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经过时,不得不佩服shén jī miào suàn    的诸葛亮。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幔子(màn wàn)     擂鼓(léi lēi)     弓弩(nú nǔ)     调拨(bē bō)    
都督(du dōu)    丞相(chéng céng)     呐喊(nèi nà)    
3.辨字组词。
碟     坠    
谍     堕    
4.选词填空。
仍然 忽然 果然 必然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5.补全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把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A.一    而     B.结    成     C.说时    ,   时快
D.       害命 E.日    夜     F.请    自    
(1)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   。
(2)   ,只听见松林后面雷鸣也似一声,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3)武松拿起碗来    。
(4)这正是十月间天气,   ,天容易黑。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只要……就……;不仅……而且……;一……就……;与其……不如……;因为……所以……
(1)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见了风,   化作一个石猴。
(2)众猴拍手大喊道:“   敢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   拜他为王。”
(3)石猴   进去,   大声说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桥边是一座石房。房内   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还很宽阔,能容得千百口老小。
(5)石猴笑道:“   在外面受老天之气,   我们搬到这里来住。”
7.从武松的言行中,体会他的性格,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勇猛 B.豪放 C.胆大 D.机敏 E.心细 F.倔强
(1)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2)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4)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5)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6)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8.请将下列和《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草船借箭——    徐庶进曹营——   
关公赴会——    张飞吃豆芽——   
司马昭之心——    周瑜打黄盖——   
9.课文综合回顾。
《红楼春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代的    ,讲述的是宝玉、黛玉、探春等人在大观园    的故事。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下面选项中人物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贾宝玉——至情至性,感情丰富、真实,率性而为
B.林黛玉——敏感,细心,考虑问题时多从负面来考虑
C.紫鹃——不肯谦让,专横霸道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单他有这个不成?(  )
A.不复杂 B.只;仅 C.奇数的
11.下面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榜文——告示 客官——客人
B.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 客舍——旅馆
C.钱铺——钱店 掌柜——老板
D.郎中——新郎在中间 墨客——旧时指文人
12.“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
A.忠厚守信 B.欺骗周瑜 C.不诚实
13.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2)石猴发现了水帘洞。石猴被拜为王。(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3)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许多代表。(修改病句)
   
(4)曹操 不 派兵 敢 一定 出来(组成意思不同的句子,再加上标点)
①   
②   
14.口语交际。
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人物?请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理由。
   
15.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zī)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不计其数”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   。
(2)仔细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   ;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   ;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   ;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   。
(3)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   。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   的人,夏侯惇是个   的人。
16.课外阅读。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17.习作。
在你读过的文章或者书里,你最喜欢哪一篇或者哪一本?请回忆一下书名、作者、有趣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读短文,然后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依序填写。
周瑜dù jì  妒忌 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就可以造好,并立下了jūn lìng zhuàng  军令状 。时间jǐn jí  紧急 ,诸葛亮wěi tuō  委托 鲁肃帮忙。鲁肃sī zì  私自 将诸葛亮的提议一一zhào bàn  照办 ,做好了一切取箭的bù zhì  布置 ,等诸葛亮diào dù  调度 。在大雾漫天的时候,他们带领军士开船靠近曹营,léi gǔ nà hǎn  擂鼓呐喊 。曹军不敢出来迎战,只敢对着他们这边乱射一通,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把子上。诸葛亮yù jì  预计 箭的数量够了,于是,在雾散之时,下令返回。当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经过时,不得不佩服shén jī miào suàn  神机妙算 的诸葛亮。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妒忌 军令状 紧急 委托 私自 照办 布置 调度 擂鼓呐喊 预计 神机妙算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妒忌 军令状 紧急 委托 私自 照办 布置 调度 擂鼓呐喊 预计 神机妙算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幔子(màn wàn)  màn  擂鼓(léi lēi)  léi  弓弩(nú nǔ)  nǔ  调拨(bē bō)  bō 
都督(du dōu)  du  丞相(chéng céng)  chéng  呐喊(nèi nà)  nà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màn léi nǔ bō
du chéng nà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擂:léi打:擂鼓。lèi擂台:比武所搭的台子。故选“léi”。
故答案为:
màn léi nǔ bō
du chéng nà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3.辨字组词。
碟  碟子  坠  坠落 
谍  间谍  堕  堕落 
【考点】形近字;组词.
【答案】碟子 坠落
间谍 堕落
【分析】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可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解答】例如:“碟”与“谍”,音同,部首不同,义不同。碟:盛食物等的器具。可以组词“碟子”;谍:有时指进行谍报活动的人。可以组词“间谍”。
故答案为:
碟子 坠落
间谍 堕落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选词填空。
仍然 忽然 果然 必然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必然 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仍然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果然 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忽然 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1)必然:表示事情一定是这样。根据语义应选“必然”。
(2)仍然:仍旧,照样﹣﹣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还。根据语义应选“仍然”“仍然”。
(3)果然:指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根据语义应选“果然”。
(4)忽然: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根据语义应选“忽然”。
故答案为:
(1)必然;
(2)仍然;
(3)果然;
(4)忽然。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5.补全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把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A.一  饮 而  尽  B.结  伙 成  队  C.说时  迟 , 那 时快
D.  谋  财 害命 E.日  短 夜  长  F.请  勿 自  误 
(1)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 结伙成队 。
(2) 说时迟,那时快 ,只听见松林后面雷鸣也似一声,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3)武松拿起碗来  一饮而尽 。
(4)这正是十月间天气, 日短夜长 ,天容易黑。
【考点】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一饮而尽: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结伙成队:跟人结成一伙。
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谋财害命: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日短夜长:白天时间短晚上时间长。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也有不要自己耽误自己的意思。
根据语义(1)选结伙成队;(2)选说时迟,那时快;(3)选一饮而尽;(4)选日短夜长
故答案为:
A饮 尽 B伙 队 C迟 那 D谋 财 E短 长F勿 误;
(1)一饮而尽;
(2)说时迟,那时快;
(3)一饮而尽;
(4)日短夜长。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只要……就……;不仅……而且……;一……就……;与其……不如……;因为……所以……
(1)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为 见了风, 所以 化作一个石猴。
(2)众猴拍手大喊道:“ 只要 敢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 就 拜他为王。”
(3)石猴 一 进去, 就 大声说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桥边是一座石房。房内 不仅 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而且 还很宽阔,能容得千百口老小。
(5)石猴笑道:“ 与其 在外面受老天之气, 不如 我们搬到这里来住。”
【考点】关联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1)“见了风”与“化作一个石猴”表示的是因果关系。根据语义应选“因为……所以……”。
(2)“敢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表示条件,“我等拜他为王”表示结果。根据语义应选“只要……就……”。
(3)“石猴进去”与“大声说道”表示的是条件关系。根据语义应选“一……就……”。
(4)“房内 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与“还很宽阔,能容得千百口老小”意思上表示递进关系,根据语义应选“不仅……而且……”。
(5)“在外面受老天之气”与“我们搬到这里来住”意思上并列关系。根据语义应选“与其……不如……”。
故答案为:
(1)因为……所以……;
(2)只要……就……;
(3)一……就……;
(4)不仅……而且……;
(5)与其……不如……。
【点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7.从武松的言行中,体会他的性格,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勇猛 B.豪放 C.胆大 D.机敏 E.心细 F.倔强
(1)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B 
(2)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C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F 
(4)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D 
(5)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A 
(6)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E 
【考点】人物描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人物描写的运用和理解,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解答】(1)“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是武松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写出了武松的豪放;
(2)“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是武松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写出了武松的胆大;
(3)“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是武松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写出了武松的倔强;
(4)这句话是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从“一闪”可以看出武松的机敏;
(5)这句话是老虎被武松打过之后的神态,从词句可以看出武松勇猛;
(6)这句话是武松怕老虎没有死又打了一回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写出了武松的心细。
故答案为:
(1)B;
(2)C;
(3)F;
(4)D;
(5)A;
(6)E。
【点评】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8.请将下列和《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关公赴会—— 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 小菜一碟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考点】歇后语.
【答案】满载而归 一言不发
单刀直入 小菜一碟
路人皆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解答】结合对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的积累填空,不了解的查阅资料。
故答案为:
满载而归 一言不发
单刀直入 小菜一碟
路人皆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课文综合回顾。
《红楼春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红楼梦 》,作者是  清 代的  曹雪芹 ,讲述的是宝玉、黛玉、探春等人在大观园  放风筝 的故事。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下面选项中人物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贾宝玉——至情至性,感情丰富、真实,率性而为
B.林黛玉——敏感,细心,考虑问题时多从负面来考虑
C.紫鹃——不肯谦让,专横霸道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红楼梦 清 曹雪芹 放风筝 C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红楼春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讲述的是宝玉、黛玉、探春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
A、B正确。C.有误,紫鹃聪明灵慧。
故答案为:
红楼梦 清 曹雪芹 放风筝 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单他有这个不成?(  )
A.不复杂 B.只;仅 C.奇数的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单:只;仅。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1.下面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榜文——告示 客官——客人
B.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 客舍——旅馆
C.钱铺——钱店 掌柜——老板
D.郎中——新郎在中间 墨客——旧时指文人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D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郎中:医生。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2.“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
A.忠厚守信 B.欺骗周瑜 C.不诚实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忠厚守信:忠厚笃实,信守诺言。
“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体现了鲁肃的忠厚守信。
故选:A。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13.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石猴发现了水帘洞。石猴被拜为王。(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石猴因为发现了水帘洞,所以被拜为王。 
(3)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许多代表。(修改病句)
 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代表。 
(4)曹操 不 派兵 敢 一定 出来(组成意思不同的句子,再加上标点)
①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② 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考点】陈述句;连词成句;改写句子;修改病句;问号;关联词.
【答案】(1)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石猴因为发现了水帘洞,所以被拜为王。
(3)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代表。
(4)①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②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分析】考查了改写句子、关联词、连成句、修改病句和标点符号。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但句子的意思不变。解答时应掌握各种句型的改写方法,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造得成”改为“造不成”,“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了合并句子。“石猴发现了水帘洞”与“石猴被拜为王”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所以……”连接,中间的句号改为逗号,第二句的“石猴”去掉。
(3)考查了修改病句。把“许多”去掉,属于用词重复的语病。
(4)考查了连词成句。①把“一定不”放在“曹操”后面,连词的句子是: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②把“不一定”放在“曹操”后面,连成的句子是: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故答案为:
(1)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石猴因为发现了水帘洞,所以被拜为王。
(3)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代表。
(4)①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②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点评】改写句子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要注意分析所给要求改写的句子,明确其内容、结构及改写要求,然后改写。
14.口语交际。
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人物?请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理由。
 我最喜欢鲁智深,因为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 
【考点】学习交流.
【答案】我最喜欢鲁智深,因为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习交流。学习交流是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
【解答】根据平时对名著的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我最喜欢鲁智深,因为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
【点评】学习交流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让他的手眼口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
15.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zī)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不计其数”的意思是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 伤亡惨重 。
(2)仔细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 烧毁敌人粮草 ;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 防备敌人来救粮草 ;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 火攻敌人 ;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 引诱敌人追击 。
(3)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 心服口服 。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 运筹帷幄 的人,夏侯惇是个 刚愎自用 的人。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诸葛亮初次用兵》这篇短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听说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发展的很快,他命夏侯惇带兵讨伐刘备,诸葛亮命关羽、张飞设下埋伏,派赵云引诱夏侯惇的兵马,至博望坡,然后火烧博望坡把夏侯惇杀得大败而回,诸葛亮自出茅庐第一次用兵,就为刘备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因为刘备和曹操打仗从来没有打赢过,这次大获全胜,刘备对诸葛亮更加的尊敬!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文中的“不计其数”是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伤亡惨重。可从文中“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这句话体现出来。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中第一自然段这些内容“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看出诸葛亮用兵足智多谋。从第三自然段的这句话“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表明曹军正中了诸葛亮的妙计。因此,本题可按要求填写出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即关羽在豫山埋伏:烧毁敌人粮草;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防备敌人来救粮草;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火攻敌人;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引诱敌人追击。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文中的这段内容“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可看出他们的内心对诸葛亮是心服口服。这也表明了以能服人,以德容人,管理者必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行。
(4)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文中的这段内容“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可表明诸葛亮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人。从文中这些内容“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可看出夏侯惇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故答案为:
(1)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伤亡惨重;
(2)烧毁敌人粮草 防备敌人来救粮草 火攻敌人 引诱敌人追击;
(3)心服口服;
(4)运筹帷幄 刚愎自用。
【点评】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短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诸葛亮初次用兵是怎样调度的,他的这次用兵结果怎样,表现了诸葛亮什么。
16.课外阅读。
 李逵打虎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可怕的气氛,为下文猛虎的出现做铺垫。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他是一个孝顺、勇猛的人。 
【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给文章加标题;形象分析;句段作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语段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主要写了李逵在接母亲上梁山的途中,母亲被老虎吃掉,李逵力杀四虎,为母报仇的事,表现了李逵孝顺、率真、勇猛的特点。
【解答】(1)考查了加标题的能力。好的标题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本文主要写了李逵力杀四虎,为母报仇的事,可加标题“李逵打虎”。
(2)考查了学生对句子作用的辨析。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这是环境描写,俗语说“龙来生雨,虎来生风”,这句话的作用是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可怕的气氛,为下文猛虎的出现做铺垫。
(3)考查了对名著的阅读,结合对课外对书中“武松打虎”的阅读完成。
A、B、C正确。
D.不当,通过阅读可知,武松打虎后心情并没释然,而是担心还有老虎。结合文中“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可知,李逵打虎后没有“余悸”。
(4)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
通过李逵接母上山享福及为母报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孝顺的人,通过他力杀四虎可以看出他非常勇猛。
故答案为:
(1)李逵打虎;
(2)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可怕的气氛,为下文猛虎的出现做铺垫。
(3)D;
(4)他是一个孝顺、勇猛的人。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
17.习作。
在你读过的文章或者书里,你最喜欢哪一篇或者哪一本?请回忆一下书名、作者、有趣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考点】读后感、观后感.
【答案】
读《夏洛的网》有感
我读了一本名叫《夏洛的网》的书,这个故事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友爱与忠诚的赞歌,我刚看了一两个故事情节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成了一对好朋友,可是小猪威尔伯将来的命运竟是被做成火腿!夏洛为了救朋友,用自己的丝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王牌猪”,威尔伯得救了,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善良的蜘蛛夏洛用自己的生命为小猪威尔伯织出了一张“爱心”的大网,这张网充满了夏洛和威尔伯的深深友情。这种友情好像是冬天的热咖啡,简单却可以融化每一颗冰冷的心。
读了《夏洛的网》,我深深体会到了友爱的力量,感受到了一份真诚友谊的珍贵!和一只渺小的蜘蛛比,我感到很惭愧,为了快一点改完作业的错误和同学出去玩,我曾经对那些询问我问题的同学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或“我也不会”之类的话推辞掉。与夏洛在自己生命同样面临威胁的最后时刻还在设法救助小猪威尔伯这种精神境界比,真是天壤之别。帮助同学只不过是举手之劳,我都不愿付出,更谈不上让我为别人付出心血或生命了。这不仅让同学失望,让我也感到惭愧和自己的渺小。
读了《夏洛的网》,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会给人类带来爱,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快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读文章或者书写读后感的能力。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读《夏洛的网》有感
我读了一本名叫《夏洛的网》的书,这个故事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友爱与忠诚的赞歌,我刚看了一两个故事情节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成了一对好朋友,可是小猪威尔伯将来的命运竟是被做成火腿!夏洛为了救朋友,用自己的丝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王牌猪”,威尔伯得救了,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善良的蜘蛛夏洛用自己的生命为小猪威尔伯织出了一张“爱心”的大网,这张网充满了夏洛和威尔伯的深深友情。这种友情好像是冬天的热咖啡,简单却可以融化每一颗冰冷的心。
读了《夏洛的网》,我深深体会到了友爱的力量,感受到了一份真诚友谊的珍贵!和一只渺小的蜘蛛比,我感到很惭愧,为了快一点改完作业的错误和同学出去玩,我曾经对那些询问我问题的同学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或“我也不会”之类的话推辞掉。与夏洛在自己生命同样面临威胁的最后时刻还在设法救助小猪威尔伯这种精神境界比,真是天壤之别。帮助同学只不过是举手之劳,我都不愿付出,更谈不上让我为别人付出心血或生命了。这不仅让同学失望,让我也感到惭愧和自己的渺小。
读了《夏洛的网》,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会给人类带来爱,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快乐!
【点评】能紧紧围绕题目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读完文章后的真实想法。作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练笔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