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热点.重难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热点.重难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0 21: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三单元
一.试题(共18小题)
1.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历史jì lù    ,dà yuē    在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jì shù    ,解决了简牍阅读、携带、bǎo cún    不便的问题。这项wěi dà    的发明传到了ōu zhōu    及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shè huì    的进步。
2.读一读,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赵县   (xiàn xuàn) 石拱桥    (gǒng gòng) 爪牙    (zhǎo zhuǎ)
安济桥    (jǐ jì) 石匠   (jīn jiàng) 鸡爪子   (zhǎo zhuǎ)
3.比一比,再组词。
匠     设     计     历    
区     没     汁     厉    
4.选词填空。
(1)创作 创造
①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    了文字。
②他把他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文学    中。
(2)既……又…… 虽然……但是……
①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②用这种方法造的纸    轻便    好用。
5.你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吗?
风尘       来   往    形态     
   餐   宿    
   兼程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既……又……;一边……一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同学们   走,   谈论着。
(3)这里的风景   美丽,   十分独特。
7.能力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
8.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异: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分开。
(1)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2)明明的父母离异了,他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3)苏轼身处异地,思念着在齐州的弟弟。   
(4)她的家里长着奇花异草。   
9.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2)千门万户曈曈日,   。
(3)清明时节雨纷纷,   。
(4)借问酒家何处有?   。
(5)   ,每逢佳节倍思亲。
10.赏析诗句,完成练习。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曈”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出了节日的一个习俗是    ,同时也暗含了    的意思。
②我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中的节日情景: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①“欲”在这里的意思是    (A.将要,表示动作就要开始 B.需要),词语    点明了天气状况,“断魂”则写出了诗人    的心情。
②下列诗句中,哪两句描写的节日与所给诗句描写的节日相同?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B.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11.看插图,了解我国节日习俗,并把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多选)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有    
(2)《元日》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有    
12.春风送暖入屠苏(  )
A.地名 B.美酒
1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明造纸术 创造文字
B.记录事情 满足需要
C.改正造纸术 携带方便
D.积累经验 传承方法
14.“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赵州桥》)中有什么作用?(  )
A.总起句 引出下文 B.关键句 画龙点睛
C.过渡句 承上启下 D.中心句 总结全文
15.三(1)班举行了“话传统节日,道传统习俗”的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图片中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这个节日的习俗有    、   等。
(2)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动笔写一写其过程。
洗﹣﹣浸泡﹣﹣拌匀﹣﹣卷﹣﹣放入﹣﹣缠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活字印刷
毕昇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当时,毕昇在一个印书作坊里当工匠,他不但技术高明,遇事还爱动脑筋。有一天,毕昇走进作坊,看见一个工匠正把几块用过的旧雕版当柴烧,毕昇自言自语:“雕一块版多么不容易,印过一次就没有用了!”
他仔细端详雕版,突然一个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如果把印版变成一个一个的单字块,再拼凑起来,不就成了一块新版了吗?
毕昇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把旧版锯开,分成一个个的单字块,然后在一块大木板上排好,用松香和蜡把它们粘住,再从侧面用铁箍夹紧。这样,一块新版就出来了。他涂上墨汁,试印了几张,结果每一张都不理想。有的地方印上了字,有的地方印不上字。原来,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以后不能均匀膨胀,整个版变得高低不平。
怎么办呢?毕昇看着一堆木块活字发了愁。“有了!用泥刻上字,刻好之后再像烧陶瓷那样烧一下,不就成为不怕水的活字了吗?”大家七手八脚,帮毕昇找来细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小方柱。每个小方柱顶面刻上不同的反字,然后烧硬。没几天工夫,就制成一大批坚硬的活字。毕昇将活字拼成一块平整的活字版,在上面涂满油墨,把字按在纸上。一会儿,他拿开字版,只见印在纸上的字又清楚又整齐。从此,只要准备一套活字,无论什么书都可以排版印刷了。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逐渐传遍全国,又传到国外,极大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端详:   
②七手八脚:   
(2)木活字自身有什么缺点?   
(3)不论是木活字印刷还是泥活字印刷,它们相较于雕版印刷有什么优点?   
(4)你认为毕昇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 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 。特 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 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   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   。
③特别   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   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   、   、   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   ,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   ,“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   。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 ”画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18.写作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经历过许多有趣的节日吧!这一天,大家都会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玩些什么?请你以“快乐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完整、条理清楚,不少于350字。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三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历史jì lù  记录 ,dà yuē  大约 在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jì shù  技术 ,解决了简牍阅读、携带、bǎo cún  保存 不便的问题。这项wěi dà  伟大 的发明传到了ōu zhōu  欧洲 及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shè huì  社会 的进步。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记录 大约 技术 保存 伟大 欧洲 社会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记录 大约 技术 保存 伟大 欧洲 社会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读一读,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赵县 xiàn (xiàn xuàn) 石拱桥  gǒng (gǒng gòng) 爪牙  zhǎo (zhǎo zhuǎ)
安济桥  jì (jǐ jì) 石匠 jiàng (jīn jiàng) 鸡爪子  zhuǎ (zhǎo zhuǎ)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xiàn gǒng zhǎo
jì jiàng zhuǎ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爪:读“zhǎo”时意思有鸟兽有尖甲的脚;指甲或趾甲;像爪的东西。读“zhuǎ”时意思有鸟兽的脚(多用于口语);某些器物上的脚。故“爪牙”的“爪”应读“zhǎo”。“鸡爪子”的“爪”应读“zhuǎ”。
济:读“jì”时意思有过河;渡过;救助;齐备;充足;好;补益。读“jǐ”时意思有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济济]众多。故“安济桥”的“济”应读“jì”。
故答案为:
xiàn gǒng zhǎo
jì jiàng zhuǎ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比一比,再组词。
匠  工匠  设  设计  计  设计  历  经历 
区  地区  没  淹没  汁  乳汁  厉  厉害 
【考点】形近字;组词.
【答案】工匠 设计 设计 经历
地区 淹没 乳汁 厉害
【分析】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可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解答】例如“厉”与“历”,音同,部首相同,义不同。厉:指严格;严肃;猛烈。可组词“厉害”。历:指经历;经过。可组词“经历”。
故答案为:
工匠 设计 设计 经历
地区 淹没 乳汁 厉害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4.选词填空。
(1)创作 创造
①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  创造 了文字。
②他把他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文学  创作 中。
(2)
既……又……
虽然……但是……
① 虽然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但是 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②用这种方法造的纸  既 轻便  又 好用。
【考点】选字词填空;关联词.
【答案】(1)①创造;
②创作。
(2)①虽然 但是;
②既 又。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关联词运用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创作:指创造文学艺术作品。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1)①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选“创造”。
②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选“创作”。
(2)①“帛比竹片、木片轻便”和“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是转折关系,所以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②“轻便”和“好用”是并列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
故答案为:
(1)①创造;
②创作。
(2)①虽然 但是;
②既 又。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5.你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吗?
风尘 仆  仆  来 来 往 往  形态 各  异 
 风 餐 露 宿  风 
 雨 兼程
【考点】补全词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风尘仆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风餐露宿;风雨兼程。
故答案为:
仆 仆;来 往;各 异;风 露;风 雨。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既……又……;一边……一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不但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而且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同学们 一边 走, 一边 谈论着。
(3)这里的风景 既 美丽, 又 十分独特。
【考点】关联词.
【答案】(1)不但……而且……;
(2)一边……一边……:
(3)既……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1)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
(2)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一边……一边……”相连。
(3)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又……”相连。
故答案为:
(1)不但……而且……;
(2)一边……一边……:
(3)既……又……。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7.能力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D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G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C 。
【考点】省略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训练学生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解答】(1)“让我想了很多”,想了什么,是在思考什么,故选择D.
(2)“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妈妈想说的话还未说完,故选择G.
(3)花的颜色还有,属于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故选择C.
故答案为:
(1)D
(2)G
(3)C
【点评】使用引号应注意以下几点: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一般放在引号外.
8.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异: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分开。
(1)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① 
(2)明明的父母离异了,他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④ 
(3)苏轼身处异地,思念着在齐州的弟弟。 ③ 
(4)她的家里长着奇花异草。 ② 
【考点】多义词.
【答案】(1)①;
(2)④;
(3)③;
(4)②。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字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具体词的意思。
【解答】(1)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异”有分别,不相同。故选①。
(2)离异:离婚。“异”分开。故选④。
(3)“异地”另外的地方。“异”另外的,别的。故选③。
(4)奇花异草:稀奇少见的花草。“异”奇异,特别。故选②。
故答案为:
(1)①;
(2)④;
(3)③;
(4)②。
【点评】“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
9.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
(2)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4)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5)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春风送暖入屠苏;
(2)总把新桃换旧符;
(3)路上行人欲断魂;
(4)牧童遥指杏花村;
(5)独在异乡为异客。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1)(2)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3)(4)出自杜牧的《清明》;
(5)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故答案为:
(1)春风送暖入屠苏;
(2)总把新桃换旧符;
(3)路上行人欲断魂;
(4)牧童遥指杏花村;
(5)独在异乡为异客。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赏析诗句,完成练习。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曈”的意思是  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这两句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春节 ,“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出了节日的一个习俗是  挂桃符 ,同时也暗含了  辞旧迎新 的意思。
②我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句中的节日情景: 旭日初升,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①“欲”在这里的意思是  A (A.将要,表示动作就要开始 B.需要),词语  雨纷纷 点明了天气状况,“断魂”则写出了诗人  哀愁伤感 的心情。
②下列诗句中,哪两句描写的节日与所给诗句描写的节日相同? B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B.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节日风俗.
【答案】(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春节 挂桃符 辞旧迎新;
②旭日初升,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2)①A 雨纷纷 哀愁伤感;
②B。
【分析】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节日风俗。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1)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节日风俗。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此句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情景,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达出诗人对革新政治充满着信心。“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出了节日的一个习俗是挂桃符,同时也暗含了辞旧迎新的意思。
②结合诗句意思描述诗句中的节日情景即可。如:旭日初升,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2)考查诗歌词句理解。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欲:将要,表示动作就要开始。“雨纷纷”点明了天气状况是下雨,“断魂”指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写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
②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译为: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B.“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明》,译为:清明时节,桃红李白,春花盛开,而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结合诗句释义可知,“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描写的节日与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节日相同。故选B。
故答案为: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春节 挂桃符 辞旧迎新;
②旭日初升,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2)①A 雨纷纷 哀愁伤感;
②B。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11.看插图,了解我国节日习俗,并把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多选)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有  AC 
(2)《元日》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有  BDE 
【考点】节日风俗.
【答案】(1)AC;
(2)BDE。
【分析】本题考查节日风俗。节日习俗指的是人们在特定节日中遵循的传统和惯例,包括庆祝活动、礼仪、食品、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活动。
【解答】(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是重阳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有:插茱萸、登高。故选AC。
(2)《元日》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习俗有:畅饮屠苏酒、更换桃符、放鞭炮。故选BDE。
故答案为:
(1)AC;
(2)BDE。
【点评】节日风俗是一种文化传统,通过代代相传,逐渐成为了该文化群体中的共同认知和价值观。
12.春风送暖入屠苏(  )
A.地名 B.美酒
【考点】诗歌翻译.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解答】出自宋朝王安石的《元日》,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屠苏”美酒。
故选:B。
【点评】紧扣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注意揣摩句意,联系诗歌的整体进行思考。
1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明造纸术 创造文字
B.记录事情 满足需要
C.改正造纸术 携带方便
D.积累经验 传承方法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的能力,同一个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形容不同的名词或动词,结合所给的词语找出错误搭配即可。
【解答】A、B、D正确。
C选项有误,“改正”与“造纸术”不搭配,应改为“改进造纸术”。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出答案。
14.“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赵州桥》)中有什么作用?(  )
A.总起句 引出下文 B.关键句 画龙点睛
C.过渡句 承上启下 D.中心句 总结全文
【考点】句子理解与赏析.
【答案】C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句子选自《赵州桥》,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选:C。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15.三(1)班举行了“话传统节日,道传统习俗”的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图片中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端午节 。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屈原 。这个节日的习俗有  赛龙舟 、 吃粽子 等。
(2)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动笔写一写其过程。
洗﹣﹣浸泡﹣﹣拌匀﹣﹣卷﹣﹣放入﹣﹣缠
 首先把糯米洗净,然后把箬竹叶、红枣、花生等浸泡一段时间,接着把糯米和红枣、花生搅拌均匀,再把箬竹叶折叠成漏斗状,放入糯米馅料,最后用丝线缠起来即可。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1)端午节 屈原 赛龙舟 吃粽子;
(2)首先把糯米洗净,然后把箬竹叶、红枣、花生等浸泡一段时间,接着把糯米和红枣、花生搅拌均匀,再把箬竹叶折叠成漏斗状,放入糯米馅料,最后用丝线缠起来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1)图中的人物正在包粽子,由此可知是端午节。结合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与交流填空。
(2)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题目中的提示完成,注意用上“首先”“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故答案为:
(1)端午节 屈原 赛龙舟 吃粽子;
(2)首先把糯米洗净,然后把箬竹叶、红枣、花生等浸泡一段时间,接着把糯米和红枣、花生搅拌均匀,再把箬竹叶折叠成漏斗状,放入糯米馅料,最后用丝线缠起来即可。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活字印刷
毕昇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当时,毕昇在一个印书作坊里当工匠,他不但技术高明,遇事还爱动脑筋。有一天,毕昇走进作坊,看见一个工匠正把几块用过的旧雕版当柴烧,毕昇自言自语:“雕一块版多么不容易,印过一次就没有用了!”
他仔细端详雕版,突然一个念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如果把印版变成一个一个的单字块,再拼凑起来,不就成了一块新版了吗?
毕昇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把旧版锯开,分成一个个的单字块,然后在一块大木板上排好,用松香和蜡把它们粘住,再从侧面用铁箍夹紧。这样,一块新版就出来了。他涂上墨汁,试印了几张,结果每一张都不理想。有的地方印上了字,有的地方印不上字。原来,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以后不能均匀膨胀,整个版变得高低不平。
怎么办呢?毕昇看着一堆木块活字发了愁。“有了!用泥刻上字,刻好之后再像烧陶瓷那样烧一下,不就成为不怕水的活字了吗?”大家七手八脚,帮毕昇找来细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小方柱。每个小方柱顶面刻上不同的反字,然后烧硬。没几天工夫,就制成一大批坚硬的活字。毕昇将活字拼成一块平整的活字版,在上面涂满油墨,把字按在纸上。一会儿,他拿开字版,只见印在纸上的字又清楚又整齐。从此,只要准备一套活字,无论什么书都可以排版印刷了。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逐渐传遍全国,又传到国外,极大地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端详: 仔细地看。 
②七手八脚: 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2)木活字自身有什么缺点? 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以后不能均匀膨胀,整个版变得高低不平,印刷不理想。 
(3)不论是木活字印刷还是泥活字印刷,它们相较于雕版印刷有什么优点? 用的时候把各个活字组合起来,不用的时候拆开即可,方便、省时,还降低了成本。 
(4)你认为毕昇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考点】记叙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形象分析;四字词语及叠词.
【答案】(1)①仔细地看。
②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2)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以后不能均匀膨胀,整个版变得高低不平,印刷不理想。
(3)用的时候把各个活字组合起来,不用的时候拆开即可,方便、省时,还降低了成本。
(4)坚持不懈、热爱钻研。
【分析】本文主要讲了毕昇发明雕版印刷书的过程以及雕版印刷术的优势,表现了毕昇坚持不懈、喜欢钻研的精神。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①详:细密,完备。词语的意思是仔细地看。
②七手:七只手。八脚:八只脚。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他涂上墨汁,试印了几张,结果每一张都不理想……原来,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以后不能均匀膨胀,整个版变得高低不平。”筛选作答。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雕一块版多么不容易,印过一次就没有用了”“毕昇将活字拼成一块平整的活字版,在上面涂满油墨,把字按在纸上。一会儿,他拿开字版,只见印在纸上的字又清楚又整齐。从此,只要准备一套活字,无论什么书都可以排版印刷了”等内容可知无论是木活字印刷还是泥活字印刷,它们相较于雕版印刷用的时候把各个活字组合起来,不用的时候拆开即可,方便、省时,还降低了成本。
(4)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毕昇在一个印书作坊里当工匠,他不但技术高明,遇事还爱动脑筋。”等分析可知他坚持不懈、热爱钻研。
故答案为:
(1)①仔细地看。
②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2)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上水以后不能均匀膨胀,整个版变得高低不平,印刷不理想。
(3)用的时候把各个活字组合起来,不用的时候拆开即可,方便、省时,还降低了成本。
(4)坚持不懈、热爱钻研。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据说公元336年,有 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 。特 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 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横线上。
引人注目 成千上万 芸芸众生 德高望重
①据说公元336年,有位 德高望重 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②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 芸芸众生 。
③特别 引人注目 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④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 成千上万 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 敦煌莫高窟 、 龙门石窟 、 云冈石窟 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 敦煌莫高窟 ,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 云冈石窟 ,“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 龙门石窟内的主佛 。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 ”画出来。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
①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错误 
②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正确 
③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错误 
④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正确 
【考点】说明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选文出自《莫高窟》,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介绍了历史和特征,最后总括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依据句意应填入③.成千上万:形容数量很多。依据句意应填入④.芸芸众生:指许多人。依据句意应填入②.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依据句意应填入①。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句子“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和“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解答本题。
(3)考查了列数字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数字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的事物更科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即: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①德高望重;②芸芸众生;③引人注目;④成千上万
(2)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内的主佛
(3)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点评】注意收集资料,联系课文重点句子,结合课文中心内容来分析填空。
18.写作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经历过许多有趣的节日吧!这一天,大家都会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玩些什么?请你以“快乐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完整、条理清楚,不少于350字。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
快乐的节日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和妈妈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来到了阳台上吃月饼。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分析】本题为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快乐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习作,选择其中一个节日,注意是传统节日,把这个节日里发生的一件事写下来。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节日或哪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账。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
【解答】范文:
快乐的节日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和妈妈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来到了阳台上吃月饼。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篇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引用大量描写中秋明月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本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很高的,读后让人久久回味。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