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四单元
1.读句子,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田字格内。
忽然,一阵花的fēn fāng 飘然而至,大自然中的万物都sū xǐng 了。kūn 虫们在自己xiū jiàn 的房子里跳舞;万shòu 菊欣然怒放;没有了qiáng 光的照射,躲在屋nèi 的孩子们也跑了出来,展shì 着自己的收获。
2.查字典,填空。
“逐”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逐”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追赶;②驱逐;③挨着(次序)。给下列词语中的“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逐出门外 逐年 追逐
3.读一读,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干燥 (cāo zào) 关系 (xì jì) 适宜 (shí shì)
淡雅 (yǎ yā) 吻合 (wén wěn) 组成 (zǔ zú)
4.在正确的字下打“√”。
水(缸 缺) (搏 博)斗 (末 未)端
空(隙 撩) (掀 锹)开 比(较 绞)
(复 腹)部 一(副 幅)眼镜
5.照样子,结合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蜜蜂》)
(检查)蜂窝 地面 家门 狂风
(遥远)的家 的景物 的记忆力 的本能
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试验 实验
(1)化学课上,同学们正专心致志的做 。
(2)我国又一次核 成功了,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
推测 猜测
(3)地质学家利用热力学相图 地球的演变过程。
(4)可以了解别人,但不要 别人。
7.照样子,写词语。
一张一张(ABAB式)
荡来荡去(ABAC式)
大大小小(AABB式)
8.根据《蜜蜂》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选项。
A.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
C.实验结论
(1)把二十只左右做了白色记号的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后放飞。
(2)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9.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缸里的小虾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2)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3)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10.“万寿菊欣然怒放。”中的“怒”指( )
A.愤怒 B.形容气势很盛
11.对《蜜蜂》一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C.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D.文中的试验只是作者感到好玩,随便做做而已。
12.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 ( )
A.没有事情 B.不在使用中
C.与正事无关的
13.排列顺序。
(1)国庆节 儿童节 妇女节 教师节 元旦 劳动节
(2)下午 早上 凌晨 午夜 黄昏 晌午
(3)个人 学校 班级 年级 小组
14.句子训练营。
(1)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改为陈述句)
。
(2)大家称它为千年虾。(改为“把”字句)
。
(3)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
15.《昆虫记》也称《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它既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们都有自己的小绰号。请你大胆猜一猜,连一连,再翻开《昆虫记》印证自己的猜想吧!
瓢虫 为自己歌唱的歌唱家
蝉 田园中的提琴家
孔雀蝶 花园中的“淑女”
蟋蟀 大自然的舞姬
螳螂 美丽的杀手
16.拓展阅读。
含羞草
①我一早坐公交车到花鸟市场,花了一元五角钱买了一株含羞草带回家养。
②我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着这株含羞草,给它换上漂亮的花盆。每天早晨把它端到阳台上,晚上又拿进房间里。我还会不时碰碰它的叶子,看它害羞地低下头,煞是好玩。
③我发现这娇气的花草还有预报天气的功能。太阳出来了,它就张开叶子,精神抖擞地舒展着;晚上天黑了,它就合上叶子,耷拉着枝叶,像是在安静地睡觉。遇到天气有变化,沉闷,似乎要打雷下雨了,它的叶子就会自动合拢起来。这真是神奇的“害羞草”。
④我的含羞草长啊,长啊,越长越壮,枝叶更结实饱满,向花盆四周蔓延,还结出了许多花骨朵儿。有一天早上,我发现含羞草开花了,一朵淡紫色的小花摇曳在枝头,像一个小小的毛绒球缀在枝上,可爱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护——
羞涩——
扩散——
(2)读短文,借助关键语句写一写第③自然段的大意。
17.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费马草、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力大无比、 、 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
18.写作指导。
题目: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要求: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
期末热点.重难点 第四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读句子,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田字格内。
忽然,一阵花的fēn fāng 芬芳 飘然而至,大自然中的万物都sū xǐng 苏醒 了。kūn 昆 虫们在自己xiū jiàn 修建 的房子里跳舞;万shòu 寿 菊欣然怒放;没有了qiáng 强 光的照射,躲在屋nèi 内 的孩子们也跑了出来,展shì 示 着自己的收获。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芬芳 苏醒 昆 修建 寿 强 内 示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字词。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字词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芬芳 苏醒 昆 修建 寿 强 内 示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字词。
2.查字典,填空。
“逐”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Z ,再查音节 zhu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辶 ,再查 7 画。“逐”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追赶;②驱逐;③挨着(次序)。给下列词语中的“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逐出门外 ② 逐年 ③ 追逐 ①
【考点】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多义字.
【答案】Z zhu 辶 7 ②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音序查字法、多义字、部首查字法。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
【解答】“逐”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zhu;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辶”,再查 7画。逐出:驱逐、赶出。逐年:一年一年地。追逐:追赶,追跑。
故答案为:
Z zhu 辶 7 ②③①
【点评】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3.读一读,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干燥 zào (cāo zào) 关系 xì (xì jì) 适宜 shì (shí shì)
淡雅 yǎ (yǎ yā) 吻合 wěn (wén wěn) 组成 zǔ (zǔ zú)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zào xì shì yǎ wěn zǔ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燥”读作“zào”时,意思是缺少水分,干燥。所以“干燥”的“燥”读作“zào”。
系:多音字,读“xì”时,意思是有联属关系的。读“jì”时,意思是打结,扣。所以“关系”的“系”读作“xì”。
“适”读作“shì”,意思是适合。所以“适宜”的“适”读作“shì”。
雅:多音字,读作“yǎ”时,意思是合乎规范的。读“yā”时,意思是同“鸦”。所以“淡雅”的“雅”读作“yǎ”。
“吻”读作“wěn”,意思是嘴唇。所以“吻合”读作“wěn”。
“组”读作“zǔ”,意思是组织。所以“组成”的“组”读作“zǔ”。
故答案为:
zào xì shì yǎ wěn zǔ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4.在正确的字下打“√”。
水(缸 缺) 缸 (搏 博)斗 搏 (末 未)端 末
空(隙 撩) 隙 (掀 锹)开 掀 比(较 绞) 较
(复 腹)部 腹 一(副 幅)眼镜 副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缸 搏 末
隙 掀 较
腹 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字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水缸:贮水的缸。指汽缸。
搏斗:徒手或用刀、棍棒等激烈地互相对打。
末端:最后、尽头。
空隙:没有占用的地方或时间。
掀开:使遮挡、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揭开。
比较: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高下异同。
腹部:动物的躯干中在胸部与骨盘间的部分。由腰椎及肌肉壁构成,内含胃、大肠、小肠、肝、脾及肾等器官。
幅:布帛、呢绒等的宽度。
副:量词。计算成套、成组物品的单位。
根据词义,应依次填:缸、搏、末、隙、掀、较、腹、副。
故答案为:
缸 搏 末
隙 掀 较
腹 副
【点评】选字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5.照样子,结合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蜜蜂》)
(检查)蜂窝 触到 地面 跨进 家门 刮起 狂风
(遥远)的家 陌生 的景物 超常 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 的本能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触到 跨进 刮起
陌生 超常 无法解释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后面是名词,前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动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特点,然后搭配,如:触到地面。
中间是“的”,后面是名词,前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特点,然后搭配,如:陌生的景物。
故答案为:
触到 跨进 刮起
陌生 超常 无法解释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试验 实验
(1)化学课上,同学们正专心致志的做 实验 。
(2)我国又一次核 试验 成功了,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
推测 猜测
(3)地质学家利用热力学相图 推测 地球的演变过程。
(4)可以了解别人,但不要 猜测 别人。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试验:为达到某种效果先做探测行动。结合语境(2)应选择“试验”;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理论或假设是否具有预想效果而进行的试验活动。结合语境(1)应选择“实验”;
推测:推测是根据已知情况,按一定道理推论未知,如推测发生的事件,无从推测,很难推测。结合语境(3)应选择“推测”;
猜测:猜测则根据某些线索或全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如叫人难以猜测,猜测话里意思。结合语境(4)应选择“猜测”;
故答案为:
(1)实验;
(2)试验;
(3)推测;
(4)猜测。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选词填空就容易了。同时还要注意词语搭配。
7.照样子,写词语。
一张一张(ABAB式) 叮咚叮咚 沙拉沙拉
荡来荡去(ABAC式) 自斟自饮 美轮美奂
大大小小(AABB式) 上上下下 说说笑笑
【考点】词语仿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词语的积累与应用,词语的结构形式可用字母来表示,如“黑沉沉”是“ABB”形式,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题目。
【解答】故答案为:
叮咚叮咚 沙拉沙拉;
自斟自饮 美轮美奂;
上上下下 说说笑笑。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积累。
8.根据《蜜蜂》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选项。
A.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
C.实验结论
(1)把二十只左右做了白色记号的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后放飞。 B
(2)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C
(3)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A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1)B;
(2)C;
(3)A。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蜜蜂》是法布尔所作的一篇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然后具体叙述他与女儿一起进行了实验,证实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最后点明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课文中作者“把二十只左右做了白色记号的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后放飞”这是实验过程。故选B。
(2)“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是实验结果。故选C。
(3)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是实验目的。故选A。
故答案为:
(1)B;
(2)C;
(3)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9.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缸里的小虾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排比
(2)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反问
(3)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排比;
(2)反问;
(3)比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选择。
【解答】(1)句中“有的……”这种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连续出现了三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2)此句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3)句中将“阳光下的水面”比作“圆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故答案为:
(1)排比;
(2)反问;
(3)比喻。
【点评】修辞手法的辨析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与写作中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辨析与应用。
10.“万寿菊欣然怒放。”中的“怒”指( )
A.愤怒 B.形容气势很盛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万寿菊欣然怒放。”中的“怒”形容气势很盛。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1.对《蜜蜂》一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C.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D.文中的试验只是作者感到好玩,随便做做而已。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蜜蜂》一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了他的一个实验,证实了蜜蜂是否具有确定方向的能力,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A、B、C正确。
D.有误,文中的试验是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是否具有确定方向的能力,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2.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 ( )
A.没有事情 B.不在使用中
C.与正事无关的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对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这句话的意思是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闲置不用的缸,积了大半缸雨水。“闲”的意思是闲置,不在使用中。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3.排列顺序。
(1)国庆节 儿童节 妇女节 教师节 元旦 劳动节
元旦妇女节 劳动节儿童节 教师节 国庆节
(2)下午 早上 凌晨 午夜 黄昏 晌午
早上 晌午 下午黄昏午夜 凌晨
(3)个人 学校 班级 年级 小组
个人 小组 班级 年级 学校
【考点】词语归类或排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的词性、意义、结构等,然后辨析分类。
【解答】(1)根据节日先后顺序分类。国庆节:10月1日;儿童节:6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教师节:9月10日;元旦1月1日;劳动节:5月1日。
(2)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类。晌午:12点﹣14点 下午:14点﹣18点 黄昏:18点﹣8点 凌晨:24点﹣6点 午夜:夜里十二点钟前后。
(3)根据范围大小分类。应该是:个人 小组 班级 年级 学校
故答案为:
(1)元旦 妇女节 劳动节 儿童节 教师节 国庆节
(2)早上 晌午 下午黄昏 午夜 凌晨
(3)个人 小组 班级 年级 学校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前提是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词语,厚积薄发。
14.句子训练营。
(1)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缸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 。
(2)大家称它为千年虾。(改为“把”字句)
大家把它称为千年虾 。
(3)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这个人十分好玩 。
【考点】陈述句;改写句子;造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改陈述句,删去“不”“吗”,变问号为句号。
(2)考查了“把”字句。把字句的形式为:主动者+把+施动者+其他成分。
(3)十分,意思是很,非常。例如,这个人十分好玩。
故答案为:
(1)我想,这缸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
(2)大家把它称为千年虾。
(3)这个人十分好玩。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补充句子,较多时注意分句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前后句要通顺,意思连贯。
15.《昆虫记》也称《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它既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们都有自己的小绰号。请你大胆猜一猜,连一连,再翻开《昆虫记》印证自己的猜想吧!
瓢虫 为自己歌唱的歌唱家
蝉 田园中的提琴家
孔雀蝶 花园中的“淑女”
蟋蟀 大自然的舞姬
螳螂 美丽的杀手
【考点】经典名著.
【答案】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蝉——为自己歌唱的歌唱家
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螳螂——美丽的杀手
【分析】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结合课文内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蝉——为自己歌唱的歌唱家
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螳螂——美丽的杀手
【点评】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16.拓展阅读。
含羞草
①我一早坐公交车到花鸟市场,花了一元五角钱买了一株含羞草带回家养。
②我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着这株含羞草,给它换上漂亮的花盆。每天早晨把它端到阳台上,晚上又拿进房间里。我还会不时碰碰它的叶子,看它害羞地低下头,煞是好玩。
③我发现这娇气的花草还有预报天气的功能。太阳出来了,它就张开叶子,精神抖擞地舒展着;晚上天黑了,它就合上叶子,耷拉着枝叶,像是在安静地睡觉。遇到天气有变化,沉闷,似乎要打雷下雨了,它的叶子就会自动合拢起来。这真是神奇的“害羞草”。
④我的含羞草长啊,长啊,越长越壮,枝叶更结实饱满,向花盆四周蔓延,还结出了许多花骨朵儿。有一天早上,我发现含羞草开花了,一朵淡紫色的小花摇曳在枝头,像一个小小的毛绒球缀在枝上,可爱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护—— 呵护
羞涩—— 害羞
扩散—— 蔓延
(2)读短文,借助关键语句写一写第③自然段的大意。 含羞草有预报天气的功能。
【考点】散文;概括段意或层意;近义词.
【答案】(1)呵护 害羞 蔓延;
(2)含羞草有预报天气的功能。
【分析】文章写我买了一株含羞草,通过观察发现含羞草的特点及还有预报天气的功能,写了含羞草的长势及开花情况,表达作者对含羞草的喜爱之情。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及近义词。
“爱护”的意思是爱惜而且保护。结合文章内容第②自然段“我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着这株含羞草”中“呵护”的意思是爱护、保护。由此可知,“爱护”的近义词是:呵护;
“羞涩”的意思是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难为情。结合文章内容第②自然段“看它害羞地低下头,煞是好玩”中“害羞”的意思是一个人因为胆小、怯生或怕受到别人的嘲笑而感到难为情或不安的心理状态。由此可知,“羞涩”的近义词是:害羞;
“扩散”的意思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向外扩展分散或是某种事物逐渐增多并广泛传播等。结合文章内容第④自然段“越长越壮,枝叶更结实饱满,向花盆四周蔓延”中“蔓延”的意思是①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②蔓藤一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由此可知,“扩散”的近义词是:蔓延。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段意。结合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我发现这娇气的花草还有预报天气的功能。太阳出来了,它就张开叶子,精神抖擞地舒展着;晚上天黑了,它就合上叶子,耷拉着枝叶,像是在安静地睡觉。遇到天气有变化,沉闷,似乎要打雷下雨了,它的叶子就会自动合拢起来”可知,“我发现这娇气的花草还有预报天气的功能”是这一段的关键句。故第③自然段的大意是:含羞草有预报天气的功能。
故答案为:
(1)呵护 害羞 蔓延;
(2)含羞草有预报天气的功能。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7.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费马草、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C 。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力大无比、 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 、 能帮助人类找矿 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
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1)C;
(2)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 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分析】这篇文章介绍了蚂蚁力大无比,并介绍了原因,然后介绍了蚂蚁有缝合伤口的本领以及麻醉的效果,最后介绍了白蚁能够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的特点。
【解答】(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 ④强调说明。依据句子“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药剂师’。”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平时多积累课外知识,借助电脑和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故答案为:
(1)C;
(2)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 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8.写作指导。
题目: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要求: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
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张勇兵说:“还2000呢,顶多是个20。”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的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分析】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既然是写一次试验,就得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回想我们做过哪些试验?试验过程是怎样的?最后的结果怎么样?然后进行构思,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抓住事情发生的经过,加入我们学过的一些写作方法,如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丰富自己的情感,最后要注意结尾,可以采用与开头相呼应的方法,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解答】范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
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张勇兵说:“还2000呢,顶多是个20。”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的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
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点评】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次吹乒乓球的小实验,使小作者明白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道理。小作者能够综合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时文章有了生命力。寓意浅显而耐人寻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