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合下的情境教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合下的情境教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1 07:19:42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交流平台
学习了本单元,你知道了哪些复述故事的方法?
表格
提纲
示意图
文字提示
关键词句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第一天 棉袄,当年冬天取 明年冬天,最适合
第二天 棉袄改夹袄,秋天穿 行啊!没说的
第三天 夹袄改短袖衬衫,夏天穿 很好办,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 短袖衬衫改春装,春天穿 不用接袖子,还没裁料
借助表格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漏》。
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借助示意图和提纲,复述《枣核》。
以后,我也要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
1.抓住故事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2.用一定的顺序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①地点变化 ②时间变化 ③起因 经过 结果
3.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梳理
①表格 ②示意图 ③图示+提纲 ④......
方法小结
活动二
识字加油站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yàn yáo jiè biàn
ké sòu ǒu tù láo dāo dí



吞吐 扬眉吐气
吐血 上吐下泻
主动吐出
不由自主从身体内部吐出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均与嘴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均与语言有关,所以是言字旁
yàn yáo jiè biàn
ké sòu ǒu tù láo dāo dí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理解词语
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形近字辨析
辩—
中间是“讠”,指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
辨—
中间是“ ”,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争( ) ( )认 ( )别 ( )论




识字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带口字旁的词语?
呼唤、吩咐、叮嘱……
◎你还知道哪些带言字旁的词语?
议论、评价……
活动三
词句段运用
◎顾客跳起来:“这么慢啊!”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读一读,比一比。哪句更好?
拟声词
写出了顾客内心的着急,体现了他的急性子特点。
◎椰子掉进水里。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读一读,比一比。哪句更好?
拟声词
让人仿佛听到椰子掉进水里的声音,生动描绘了椰子掉进水里的情景。
◎雨点落在屋顶上,发出( )的声音。
◎他( )喝了一大碗的水。
◎大黑狗( )从身边跑过去。
◎鞭炮( )地响了起来,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闹腾。
滴答滴答
咕嘟咕嘟
呼哧一声
噼里啪啦





第二课时
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题目中都有两个相关的人物,揭示了故事的主人公。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这两个人物特性相反,读起来很有趣味性。
( )老鼠和矮个子( )
高个子

善良的狼和( )
凶恶的羊
直述句
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转述句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该怎么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呢?
什么是转述句?
把别人说的话转达给第三者。
一个前提:
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
三个要点:
①变人称——别人说的话中第一、
第二人称要改变。
②变标点——冒号变逗号,去掉
双引号。
③去掉句尾的语气词。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转述:裁缝又补充一句,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
都不怕,就怕漏!”
转述:老婆婆说,唉!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看电影。”
◎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转述: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看电影。
转述: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活动四
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fēi
hèn
白居易(71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之前曾经担任朝廷重要职务,但由于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而被降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任一个很小的职务司马。当时,他心情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百花凋零
才;刚刚
非常惋惜
无处寻找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里,百花凋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诗歌大意
山高温度低,节令也略迟,所以桃花开放的时间要晚一些。体现了诗人善于观察、思考、感悟的品质。
质疑探究
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前两句写诗人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芳菲尽”与“始盛开”在对比中遥相呼应。后两句将春光拟人化,写出了春光的活泼可爱,表达了诗人发现春光的惊讶与欣喜。
诗歌赏析
超多免费资源分享,全国各地小语老师一起教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培养热爱阅读故事的兴趣,并能较准确地进行故事复述。
2.能够体会拟声词表现的情景,进行句子仿写,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重点)
2.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8个词语。(重点)
2.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相机板书(语文园地八)
二、复述小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 谈话激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探究复述故事的方法。
师引导:好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会经常把它们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吗?其实,分享故事并不是简单地把故事背给别人听,而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支撑。好的分享,会让听者兴趣盎然,相反,再好的故事也提不起他人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呢?
2.学生认真回顾并进行交流。
3.提示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看看每段话分别写了与复述故事有关的哪方面内容,分别又介绍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预设1:第一段话是介绍复述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不同于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预设2:第二段话明确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第三段话提醒我们在后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以致用。
4.再读第二段话中提到的几种复述故事的方法,联系单元学习看看各自都在哪篇故事中运用过。
①借助表格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②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漏》。
③借助示意图和提纲,复述《枣核》。
教师提示思考: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复述这些故事的?
方法小结:1.抓住故事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2.用一定的顺序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①地点变化 ②时间变化 ③起因 经过 结果
3.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梳理
①表格 ②示意图 ③图示+提纲 ④......
三、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
正音:“咳嗽”的“嗽”在词语中读轻声,“唠叨”的“叨”也读轻声。“吐”是多音字,在“呕吐”一词中读第四声,在“扬眉吐气、吞吞吐吐”中读第三声。“谚”读第四声。
3.小组开火车再读词语,再次针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范读指导。
4.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做咳嗽、呕吐的动作识记“咳、嗽、呕、吐”4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唠叨、同学小声嘀咕的场景识记“唠、叨、嘀”3个字。
(3)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谚、谣、诫、辩”4个字。
5.认真观察这8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汉字偏旁不仅跟字的意思有关,还跟词语的意思密切关联。)
明确:(1)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汉字都是口字旁,第二组词语中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言字旁。
(2)这些词语的意思跟它们各自的偏旁关联紧密,比如“咳嗽”跟嘴巴有关系,因此是口字旁;“辩论”跟说话、言语有关系,因此都含言字旁。
6.引导学生借助偏旁再次尝试理解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教师补充重点。
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7.结合词语认读和词语意思的理解,辨析形近字“辩”与“辨”。
8.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
预设:呼唤、吩咐、叮嘱、议论、评价,等等。
四、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出示组句,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可以演一演这两句话,再说说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
明确:通过动作演示,我们发现第二句更能体现顾客的急不可耐,这是一个急性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第二句话,并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现的情形。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明确:使用拟声词“扑通”,让人仿佛听到椰子掉进水里的声音,生动描绘了椰子掉进水里的情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例句,注意强调加点部分的朗读重音,想象表现的情景。
4.拓展练习。
在下列句中加上恰当的拟声词,再读一读、演一演,结合语境感受拟声词的作用。
◎雨点落在屋顶上,发出( )的声音。
◎他( )喝了一大碗的水。
◎大黑狗( )从身边跑过去。
◎鞭炮( )地响了起来,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闹腾。
五、课堂回顾
教师进行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形声字,并学习了用形旁来理解词意的方法。学会用拟声词组自己说一句话,提升我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选择课外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习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复述 用自己的话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 形旁表意
拟声词使人物形象、事物的特点栩栩如生。
用今天所学习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点】
掌握转述句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进行句子转换练习,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细读题目,发现趣味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师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1)题目中有两个相关的人,提示了故事的主人公。(2)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从四个文题中感受故事主角的特点,并借助比较,体会故事内容基本上都是重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想象的。
4.模仿例子,说几个这样的题目。
5.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学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二、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1.朗读并比较下面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这两句意思没变,都是说裁缝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预设:这两句的标点不一样,第一句有冒号引号,而第二句把冒号改成了逗号。
预设:这两句中的人称代词不一样,第一句用的是“我”,第二句用的是“他”。
预设:语气词“啊”去掉了。
3.表演:请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着说一说这两句话。甲是裁缝,乙是“我”,丙是另外一个人。甲对乙直接说第一句话,丙没有听见,乙再把甲的话转述给丙,说的是第二句话。
4.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一个前提:只有先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才能准确转述。
三个要点:
·人称变了,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要改变。
·标点变了,冒号变逗号,去掉双引号。
·语气词要省去。
相机板书(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5.自主练习转述下列句子,再交流评议。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裁缝又补充一句,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婆婆说,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提示: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要点转述。完成转述后,注意根据句子的三点变化要点,再读一读,检查练习意思是否一致。
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6.教师小结:
我们在改为转述句时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要点转述。完成转述后,注意关注句子的三点变化,再读一读,检查意思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语言,还要用语言。转述句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对比异同,找到转述句与原句的变化,“悄悄话”游戏创造使用转述句的情境。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转述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得心应手。)
三、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
预设: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 出示《大林寺桃花》,诗范读。
3. 白居易(71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之前曾经担任朝廷重要职务,但由于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而被降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任一个很小的职务司马。当时,他心情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5.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6.指名简要说说自己对诗歌的感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
词语解释:
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 始:才,刚刚。
芳菲尽:百花凋零。 长恨:非常惋惜。 无觅处:无处寻找。
诗歌大意:四月里,百花凋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5.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又体会到了诗人白居易怎样的情感。
预设: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诗人因为看到了此处桃花开得比山下的桃花迟,所以感到很惊讶、惊喜。
6.质疑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明确:山高温度低,节令也略迟,所以桃花开放的时间要晚一些。体现了诗人善于观察、思考、感悟的品质。
8.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9.诗歌诵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节奏感、韵味感更强。教师适时予以评价并强调指导。
10.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1.教师小结。
小结:同学们,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藏在生活和书本中的有趣知识,也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
四、课堂回顾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怎样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给自己的习作拟亮眼的题目,更欣赏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同学们,其实,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藏在生活和书本中的有趣知识,也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
五、课后作业
积累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题目运用反义词有趣味 吸引读者兴趣
转述句三个变化 人称 标点 语气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