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6: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一、一五计划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二、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三、什么是三大改造?开始和结束时间?四、十年探索时期有哪些成功和失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2课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推行:农村、城市改革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坚持“左”的错误,反对否定“文革”危害:
①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
②在实践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两个凡是”归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重新确立……抛弃……转移……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阶级斗争(左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内容、决策确定……3、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作出……各界群众集会拥护为天安门事件平反3、意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转折和起点)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二、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前应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探究学习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现实原因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历史原因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公社社员吃公共食堂公社社员集体劳动场景(2)、措施、过程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 ,建立 村民委员会 1978年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的最大分别: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土地仍旧归国家所有)﹐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民文化广场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小岗农民为什么担惊害怕,因为过去的历史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1955年,农村搞合作化时,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因为主张可以搞包产到组、包产到户,毛泽东在全国省市区书记会上公开批评他“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
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导致农村饿死大量人口。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包产到户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又在农村流行开来,并且得到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支持。邓小平还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这就是著名的“猫论”。但是这引起毛泽东的不满,他在1962年8月政治局会议上,针对刘少奇等人愤怒地说:“一搞包产到户,一搞单干,半年时间就看出农村阶级分化很厉害……”“包产到户是方向的问题”。并由此演绎出他那著名的论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78年秋,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在京向中央主席华国锋痛陈农民的贫困绝望,并提出非把土地划给农民建立责任田不可,否则无法扭转危局。华国锋、万里二人争论时,叶剑英、邓小平在场。万里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邓小平在插话中再次重申了他的“猫论”。叶剑英缓和地站在邓小平一边。但华国锋不同意,他认为只有把人民公社精神更深灌入农民心中,抓紧阶级斗争,才能振兴农村。
了解了这些情况,你就会对小岗之夜为什么会“惊天动地”了。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明朝)(文革前)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集体生产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管理方式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促进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粮油供应标准登记表每人年货供应量限定地域规定种类规定期限限制数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你认为该怎么办?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产权制度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制(2)内容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3)、意义  1983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有点“耸人听闻”的消息,标题叫《在国家经委和江西省委支持下卢火根冲破阻力承包办厂》:
  卢火根原是国营丰城硫酸磷肥厂的一个中层干部,小厂500多名职工,因为长期“吃大锅饭”,人浮于事,连年亏损。卢火根家住农村,他看到原先出工懒洋洋的农民,在联产承包后精气神全被激活了,庄稼越种越好。承包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凡事爱琢磨的卢火根在家里做起了试验,把鱼烧好后,平均分给了四个孩子。吃饭前,跟孩子们交代清楚,中午就这些菜,晚上也没有菜,必须计划着吃。这一次果然与平常的“大锅饭”很不相同,每个孩子不仅都吃饱了,而且还都剩了鱼,留着晚上吃。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都知道鱼“包干”后就要自己精打细算了。  卢火根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请思考:⒈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1983年初卢火根就开始搞承包,他承包经营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  卢火根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请思考:⒉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和江西省委支持,卢火根才成功地承包工厂,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支持卢火根的行动,加上传统观念的阻碍。  卢火根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请思考:⒊长期亏损的企业到卢火根手中一年就营利了,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由此反映了什么?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
(2)国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
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
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
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
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
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南巡讲话要点: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②姓“资”
姓“社”问题;③提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过程


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1世纪初十五大南方谈话理论提出目标确立确立框架理论完善基本建立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理论提出目标确立理论完善确立框架基本建立3、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民经济国际地位生活水平 (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这是不是意昧着一点也不需要国家的计划、调控与干预呢?合作探究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走近市场经济  一、我要买一本《新华字典》,同等条件下,新华书店不打折,灵通书店打八折,我应该选择哪一家?价格走近市场经济  二、周末来到服装城,看到某一家服装店打出“亏本清仓”的标语,这体现了什么?竞争走近市场经济  三、盐池高级中学校园附近有很多商店、摊点,这是什么原因?供求走近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边学边练 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D 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C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B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 5.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A 6.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A 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 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 9.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D 1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D1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A12、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14.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
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A 16.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邓小平理论的具体运用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7.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A、1992年出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
8.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不同是
A、资源配置方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商品供应的方式
D、产品的分配方式A A 当堂检测1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 )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2.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3.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A B A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5、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D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
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机质量却直线上升。思考: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影响社会生产?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课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