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9 紫藤萝瀑布
七年级语文下
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二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通过对紫藤萝的描绘表现出来的?
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作者被紫藤萝的辉煌、茂盛所吸引,从而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作者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受到振奋鼓舞。
思考·探究·积累
思考·探究·积累
一开始,作者被紫藤萝的盛开景象所吸引,停下脚步细细观赏。紫藤萝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作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迹。这种美丽的景象让作者沉浸其中,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痛苦,内心变得宁静喜悦。接着,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和园中的变迁,不禁感到遗憾和失望。然而,当作者再次看到紫藤萝花如此繁盛地盛开时,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坚韧和力量。最后,作者从紫藤萝中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决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她“加快了脚步”,要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新的生活中去。这种情感变化是通过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绘和感悟表现出来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和成长。
把握情感(心理)变化的过程,先要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1.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故事发展的阶段分析。
2.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环境)分析。
情感变化
命题点
一、行文思路分类
1.注意标志性词句,抓住关键句。
关键句即带有感彩的句子,如抒情议论句,或者是反复出现的句(段)。可从此句中判断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或通过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如赞美、崇敬、敬佩、鄙视等来判断。
二、答题技巧
2.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
常见的心理描写:①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②心理概述,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2024·山东泰安) 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父亲的情感(心情)变化过程,填写下表。
真题演练
情节发展 开头吵架时 离开家去养老院时 从养老院回家时 回到家中
情感(心情) 愤怒 (1)______ (2)______ 感动
这一次,父亲真的去了市区一家干部养老院。临走前,……父亲说完,提着大皮箱,威风凛凛地出了门。我跑出去,叫住父亲说:“爸,您还真要搬出去啊?”父亲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我说:“你都三十多岁了吧?你也该成家了,我和你妈的事你不用操心,我自有分寸。”说完,父亲头也不回地走了。
…………
父亲说:“我要回家!”父亲说着,开始收拾东西,不到两分钟,父亲已经拎着皮箱走向门口了。
“开快点儿,开个车就跟绣花似的。”一路上,一向沉稳的父亲竟然不断地催促我。车还没停好,父亲就拉开车门跳下了车。脚还没迈进院门,父亲就大声地喊:“老太婆,老太婆,我回来了!”
——《契阔》
真题演练
(1)决绝 (2)急切 (使用其他词语,意思对亦可)
解析:“父亲说完,提着大皮箱,威风凛凛地出了门”“说完,父亲头也不回地走了”说明父亲离开家时非常决绝,甚至有些高兴。“父亲说着,开始收拾东西,不到两分钟,父亲已经拎着皮箱走向门口了”说明此时父亲回家的心情非常迫切。
【参考答案】
二、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思考·探究·积累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时的愉悦梦幻之感。
思考·探究·积累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思考·探究·积累
化静为动就是赋予无生命的静态之物以生命,把静态写成动态。
特点:化静为动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给客观景物以活动感。一般多用拟人方式,静物人化,表现为动,使无情物变为有情物。
化静为动
命题点
一、概念和特点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来写景状物?
2.选文多处运用化静为动来写景。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本文采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 赋予……以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二、考查形式
三、答题模式
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茶是家乡醇》
(中考真题)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
翻涌:多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此处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茶山以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茶山的连绵壮观。
【参考答案】
三、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思考·探究·积累
四、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小学学过的《丁香结》,再如《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提示:可以围绕“托物言志”的写法展开论述。
《丁香结》: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思考·探究·积累
《燕园树寻》:作者把人与树木进行对比,从树木的命运想到人生的短暂、人生的意义。
《好一朵木槿花》: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株生长在钢筋砖块中的紫色的木槿花。在这里,木槿花俨然已成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的化身。
思考·探究·积累